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新能源論文 >

上吸式生物質空氣氣化及焦油低減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05:26
【摘要】: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薪火相傳,進入工業(yè)化時代,大量化石能源的開采和利用,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因此,生物質能源再次回歸到人類的視野中,并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利用前景。通過熱解氣化將其高效地轉化為潔凈的可燃氣體是一種重要的利用方式,開發(fā)生物質氣化技術對實現(xiàn)分布式能源供應有重要價值,也與生物質能的分布形態(tài)相適應。 本文建立了上吸式氣化裝置,對稻殼和玉米芯兩種生物質物料進行了空氣氣化試驗研究。首先分析了空氣當量比對不同種類生物質物料氣化效果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空氣當量比的增大,爐內軸向各點溫度均不斷升高;CO和H2的含量呈升高趨勢,CO2和CH4的含量呈降低趨勢;燃氣熱值、氣化效率和碳轉換率總體呈降低趨勢,而氣體產率卻不斷升高。找到了氣化最佳空氣當量比0.28。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玉米芯比稻殼更適合作氣化物料。 其次,在最佳空氣當量比0.28時,進一步研究了氣化過程的建立:溫度場的建立和氣化氣成分穩(wěn)定的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氣化過程溫度場的建立和氣體成分的穩(wěn)定均需要20分鐘左右,二者在時間上是一致的,這說明氣體成分的穩(wěn)定是溫度場穩(wěn)定帶來的必然結果。 再次,研究了氣化器中不同反應層氣體成分的變化情況,得到了各種氣體成分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及主要來源:CO2主要來源于氧化層;CO和H2主要來源于還原層;CH4主要來源于熱解層。 最后,本文針對上吸式生物質氣化裝置普遍存在的氣化氣焦油含量偏高的問題進行了焦油低減技術的研發(fā)。本文在深入認識焦油析出特性、上吸式氣化裝置工藝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分層進料的新型除焦工藝,可同時實現(xiàn)焦油過濾和能量回用,避免了濕式除焦帶來的水污染問題。本文針對焦油濾過層的生物質粒度和料層厚度兩個參數(shù)對新工藝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焦油濾過層粒徑越小,料層厚度越大,對焦油的脫除效果越好。對于本文試驗裝置,該工藝對焦油的脫除效率可達到80%以上,是一種有效的焦油過濾與提高能效的新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TK6
【圖文】:

生物質,植物光合作用,地球,種類


圖 1-1 生物質種類Fig.1-1 Species of biomass估計地球上每年以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為 2×焦耳,因此每年通過光合作用貯存在植物中的太能量的 10 倍。生物質遍布世界各地,其蘊藏量-1-

示意圖,生物質,過程,示意圖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之后。生物質能既不同于常規(guī)的礦物能源,又有別于其他新能源,兼有兩者的特點和優(yōu)勢。生物質與常規(guī)的礦物燃料相比具備下列特點:(1)揮發(fā)分高而固定碳低。煤炭的揮發(fā)分一般為 20%左右,固定碳為60%左右,而生物質物料特別是秸稈類物料的固定碳在 20%以下,揮發(fā)分卻高達 70%左右。(2)屬于低硫、低氮的清潔燃料。利用過程中SO2、NOx的排放較少,造成空氣污染和酸雨現(xiàn)象會明顯降低。(3)由圖 1-2 可以看到,生物質中的碳來自空氣中流動的CO2,如果這兩個速度有合適的匹配,CO2甚至可以達到平衡,整個生物質能循環(huán)就能實現(xiàn)CO2近零排放,對抑制溫室效應有明顯作用。(4)灰分含量少。一般來說,木材類物料只有 1~3%,秸稈類物料高一些,但一般也不超過 10%;灰分中的堿金屬含量高,灰熔點低。(5)發(fā)熱值低。林業(yè)廢棄物熱值相對高一些,20MJ/kg 左右,而農業(yè)廢棄物熱值一般在 17MJ/kg,只相當于煤炭發(fā)熱值的 1/2~2/3。(6)價格便宜,但分布較散,難于收集[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左薇;田禹;;微波高溫熱解污水污泥制備生物質燃氣[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2 孟凡彬;李曉偉;王貴路;劉建坤;張大雷;;機動車燃用生物質氣化氣的行駛與排放特性[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艷京;趙炬;馬隆龍;;流化床生物質空氣氣化研究[A];中國太陽能學會生物質能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01年

2 閆桂煥;許敏;孫立;楊文;蔡建渝;王承海;;低熱值生物質燃氣發(fā)動機的開發(fā)與試驗研究[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崔小勤;常杰;王鐵軍;;添加助劑Ce的NiO-MgO催化劑重整生物質燃氣的特性研究[A];2005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閆桂煥;楊文;許敏;孫立;田永春;;生物質燃氣發(fā)動機的性能研究[A];2005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徐光啟;陳昆;;生物質燃氣/柴油雙燃料發(fā)動機試驗研究[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郭洪光;劉建華;謝中雷;;生物質氣化發(fā)電技術應用[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7 張文華;田沈;錢城;袁振宏;楊秀山;;混凝-SBR法處理生物質燃氣洗焦廢水的研究[A];21世紀太陽能新技術——2003年中國太陽能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熊昌國;庹洪章;姚金霞;謝祖琪;;生物質燃氣容積式熱水器的研究與試驗[A];紀念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暨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CSAE 2009)論文集[C];2009年

9 于吉云;范訓龍;李林蘭;;“高效節(jié)能兩級干燥工藝”的研究[A];91'全國包裝和食品機械與食品加工學術討論會/包裝和食品機械專業(yè)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1991年

10 雷廷宙;李在峰;胡建軍;;固定床生物質氣化機組主要技術性能試驗研究[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志民 記者 付強;遼源生物質燃氣項目在京簽約[N];吉林日報;2009年

2 李志民;遼源惠宇能源生物質燃氣項目在京簽約[N];吉林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姚伊樂;城市生物質燃氣產業(yè)商機大[N];中國環(huán)境報;2010年

4 記者 李禾;我國生物質燃氣產業(yè)潛在市場達數(shù)千億元[N];科技日報;2010年

5 記者 田蓓蕾;徐昌東到我市就生物質燃氣項目進行考察[N];遼源日報;2009年

6 ;工業(yè)廢物生物質燃氣利用研發(fā)與示范工作啟動[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危麗瓊 呂海波;除了焚燒發(fā)電,垃圾還能干什么[N];中國化工報;2010年

8 朱玉龍;今年將建50座生物質燃氣站[N];鞍山日報 ;2008年

9 侯冰冰;能源足 爐火旺 民安樂[N];鞍山日報 ;2008年

10 記者 汪汀;推動生物質燃氣產業(yè)發(fā)展[N];中國建設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管延文;生物質制燃氣及其城鎮(zhèn)供應系統(tǒng)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涂德浴;畜禽糞便熱解機理和氣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趙軍;懸浮流化式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設計理論及仿真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4 王波;基于輸運床氣化爐的IGCC系統(tǒng)集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9年

5 王益群;生物質在流化床中熱解過程的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6 王俊琪;煤的部分氣化及半焦燃燒系統(tǒng)集成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鄢豐;生物質快速熱解及其半焦水蒸氣氣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周賢;聯(lián)合循環(huán)電站改造為IGCC和甲醇聯(lián)產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奎;上吸式生物質空氣氣化及焦油低減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2 曾科;商用秸稈氣化爐的設計與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09年

3 丁小會;生物質燃氣中氨的催化分解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4 田洪明;稻殼的熱解與旋風空氣氣化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羅義英;生物質燃氣集中供氣系統(tǒng)儲氣技術優(yōu)化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胡孔元;內燃加熱式生物質氣化爐研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平巍;生物質微米燃料空氣氣化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夏祿華;喜樹葉與喜樹種子提取喜樹堿后固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9 楊力;生物質焦油催化轉化新型催化劑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10 段玉燕;戶用型生物質氣化爐的開發(fā)與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139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7139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22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