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成型燃料應用于取暖爐的燃燒特性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9 22:52
【摘要】:全球環(huán)境日益惡化、能源短缺,利用生物質能源可有效解決我國的能源安全與環(huán)境問題。 本文通過熱重實驗研究玉米秸稈顆粒和木質顆粒不同升溫速率的燃料特性參數,并建立相應的燃燒動力學模型。以玉米秸稈顆粒、木質顆粒為燃料,研究不同助燃空氣溫度、不同爐體溫度條件下生物質取暖爐點火過程、熄火過程中污染物排放行為。通過熱平衡試驗研究取暖爐熱效率與過量空氣系數的函數關系。利用Fluent仿真軟件對取暖爐爐內的燃燒過程進行數值模擬。 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有:揮發(fā)份析出及燃燒階段,兩種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活化能、頻率因子隨著升溫速率的提高而增加;而焦炭燃燒階段,兩種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活化能、頻率因子隨著升溫速率的提高而減少,因此提高升溫速率有利于焦炭的燃燒。點火過程中CO的排放量高于穩(wěn)態(tài)的;提高助燃空氣溫度、加強爐體保溫可降低CO的排放量;點火過程中,木質顆粒的CO與NO質量濃度比隨排煙溫度的升高呈乘冪關系減小,玉米秸稈顆粒的CO與NO質量濃度比隨排煙溫度的升高呈指數關系減小,因此,一種污染物的排放量與其他污染物有關。降低過量空氣系數,可有效提高取暖爐的熱效率。二次助燃空氣不僅增加了爐內氣流的擾動,還在近壁面區(qū)域產生局部旋流,延長了爐內氣流的停留時間。
【圖文】:
在層燃爐中,一定數量生物質燃料平鋪在爐排上,進行干燥、干餾、燃燒、還原過程。一次助燃空氣從爐排下部經過燃料層為其燃燒提供氧氣,二次助燃空氣與可燃氣體在爐排上部空間混合燃燒,具體燃燒過程見圖1一2。新燃料卜煥層l幾愉暇還原層敏化賺灰濟拔.....甲....卞空“圖1一2層燃的燃燒過程根據燃料與氣體流動的方向不同,將層燃爐燃燒技術分為:l)逆流,燃料與氣體流動方向相反,熱氣體與新進入爐膛的燃料接觸,加熱新燃料,使新燃料中的水分快速蒸發(fā),此方式適合含水量較多的燃料;2)順流,燃料與氣體流動方向相同,此方式延長了未燃盡氣體的停留時間、增加了氣體和燃料層的接觸面,,此方式適合較干燥的燃料和配有空氣預熱器的系統(tǒng);3)叉流
ZSCHSTA449C采用頂部裝樣結構。與其它結構相于操作簡便,支架不易損壞。STA449C支架傳感器準確。用戶可以根據不同場合選擇不同樣品支架:TG求的場合;TG一DSC支架同時提供TG一DSC一Dl’A信支架可承載大體積試樣,適合氧化、吸附等氣固反架,還可以選擇柑禍與熱電偶類型,還有腐蝕性爐通過這樣的靈活配置,51人449C可以勝任幾乎所有譜(QMS)及傅立葉紅外(FTIR)的靈巧的聯(lián)用系統(tǒng),來的功能強大的熱分析儀器。特點:構,污染小,操作簡單。不同類型柑禍,適應不同特性的樣品。多種動態(tài)氣氛(NZ、02、air與其它特殊氣體)及靜量。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TK6
本文編號:2687631
【圖文】:
在層燃爐中,一定數量生物質燃料平鋪在爐排上,進行干燥、干餾、燃燒、還原過程。一次助燃空氣從爐排下部經過燃料層為其燃燒提供氧氣,二次助燃空氣與可燃氣體在爐排上部空間混合燃燒,具體燃燒過程見圖1一2。新燃料卜煥層l幾愉暇還原層敏化賺灰濟拔.....甲....卞空“圖1一2層燃的燃燒過程根據燃料與氣體流動的方向不同,將層燃爐燃燒技術分為:l)逆流,燃料與氣體流動方向相反,熱氣體與新進入爐膛的燃料接觸,加熱新燃料,使新燃料中的水分快速蒸發(fā),此方式適合含水量較多的燃料;2)順流,燃料與氣體流動方向相同,此方式延長了未燃盡氣體的停留時間、增加了氣體和燃料層的接觸面,,此方式適合較干燥的燃料和配有空氣預熱器的系統(tǒng);3)叉流
ZSCHSTA449C采用頂部裝樣結構。與其它結構相于操作簡便,支架不易損壞。STA449C支架傳感器準確。用戶可以根據不同場合選擇不同樣品支架:TG求的場合;TG一DSC支架同時提供TG一DSC一Dl’A信支架可承載大體積試樣,適合氧化、吸附等氣固反架,還可以選擇柑禍與熱電偶類型,還有腐蝕性爐通過這樣的靈活配置,51人449C可以勝任幾乎所有譜(QMS)及傅立葉紅外(FTIR)的靈巧的聯(lián)用系統(tǒng),來的功能強大的熱分析儀器。特點:構,污染小,操作簡單。不同類型柑禍,適應不同特性的樣品。多種動態(tài)氣氛(NZ、02、air與其它特殊氣體)及靜量。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TK6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回云埔;基于ANSYS的生物質成型機的優(yōu)化及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程宇婷;煤粉與生物質混燃的數值模擬[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687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6876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