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水熱處理及產物理化特性的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13:25
【摘要】:生物質水熱炭化是目前利用生物質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不但能夠固存碳,對緩解能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乃至促進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濕解環(huán)境下生物質濕解殘液中碳元素的遷移固存機制研究”對典型農業(yè)廢物麥稈、城市綠化廢物草坪草和林業(yè)廢物梧桐樹葉的水熱炭化技術展開了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利用自動升溫高壓反應釜對三種生物質進行了水熱炭化實驗,考察了反應溫度、停留時間和液固比對生物質水熱處理所得固體目標產物水熱焦、液體和氣體產物分布規(guī)律的影響,并以水熱焦碳含量、固定碳和碳固存率為基礎,分析了反應參數(shù)對目標產物碳固存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提高反應溫度、延長停留時間和增加液固比,均會導致目標產物得率有所下降,但溫度的影響尤為顯著,過高的溫度易使水熱反應趨于液化,不利于碳的固存;由于原料特性的不同,草坪草、麥稈和梧桐樹葉在水熱過程中產物分布對溫度升高的響應依次減小。(2)利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X射線衍射儀、熱重分析儀、掃描電鏡和元素分析儀對麥稈水熱處理所得水熱焦的理化特性演變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詳細分析了反應條件對水熱焦特征官能團、微晶結構、微觀形態(tài)和有機元素組成的影響規(guī)律及麥稈的水熱降解行為。發(fā)現(xiàn)隨反應強度的提高,麥稈水熱焦碳元素含量逐漸增加,芳香特性逐漸增強,并具有一定的熱穩(wěn)定性;隨著生物質無定形組分的水解和降解,至反應溫度220℃和停留時間120 min的條件下呈現(xiàn)出了較好的結構特性。對生物質水熱過程中水熱焦炭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認識。(3)為了進一步了解生物質水熱炭化機理和水熱產物的形成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聯(lián)用儀(HPLC-MS)、離子色譜和碘量法定量分析了麥稈水熱炭化液體產物主要組分濃度的分布,著重研究了水熱炭化主要影響參數(shù)反應溫度對液相產物形成和組分分布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隨反應溫度的升高,液體產物中還原糖、糠醛和5-羥甲基糠醛濃度逐漸升高,至220℃以后均有所下降,乙酸濃度一直呈增加的趨勢,乙酸對生物質水熱反應起著催化的作用,而還原糖類化合物和糠醛、5-羥甲基糠醛對溫度較為敏感,隨溫度的升高會發(fā)生分解、交聯(lián)或縮聚反應。結合固體產物理化結構的演變和液體產物主要組分濃度的變化,初步分析了麥稈水熱炭化的反應機制,為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學位授予單位】:中原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6
本文編號:2680216
【學位授予單位】:中原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金;江恩橋;趙楠楠;郭明輝;;水熱法制備生物質炭材料的研究進展[J];山西建筑;2014年20期
2 勾芒芒;屈忠義;楊曉;張棟梁;;生物炭對砂壤土節(jié)水保肥及番茄產量的影響研究[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4年01期
3 何選明;王春霞;付鵬睿;陳誠;王小娟;;水熱技術在生物質轉換中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14年01期
4 溫雨鑫;徐祥;肖云漢;;熱解條件對煤焦孔結構和反應性的影響[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年29期
5 白現(xiàn)廣;劉丹丹;路則寶;楊本壽;;生物質能的研究及利用[J];寧夏農林科技;2013年05期
6 劉立新;;生物質熱解特性及其動力學研究進展[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年04期
7 汪君;時瀾;高英;楊海平;王賢華;;葡萄糖水熱過程中焦炭結構演變特性[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年07期
8 吳倩芳;張付申;;水熱炭化廢棄生物質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2年07期
9 楊文;別如山;;生物質分類探討[J];工業(yè)鍋爐;2012年01期
10 馬君;馬興元;劉琪;;生物質能源的利用與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本文編號:26802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6802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