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新能源論文 >

生物質熱解過程中堿金屬鉀的賦存形態(tài)及析出遷移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1 02:13
【摘要】:生物質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而生物質中堿金屬的存在,給生物質熱化學利用過程帶來了積灰、結渣、聚團和腐蝕等問題,因此,明確堿金屬在熱化學過程中的賦存形態(tài)級析出遷移規(guī)律,對促進生物質熱化學轉換技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本論文通過對稻殼、稻稈、梧桐樹皮進行化學分餾實驗,研究了生物質中鉀的賦存形態(tài)及含量。實驗結果表明:生物質樣品中的鉀大部分為水溶性物質,其次為不溶殘渣中存留部分,可離子交換部分較少,可強酸溶解部分最少。對梧桐樹皮和稻稈選取不同的溫度(400℃、500℃、600℃、700℃、800℃)進行熱解實驗,對熱解得到的殘余固體中鉀含量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熱解殘渣中鉀的含量越來越少;在400℃—500℃之間,鉀的含量急劇下降;500℃-600℃之間,鉀含量下降趨勢減小;600℃以后,隨著溫度的升高,鉀的含量趨于穩(wěn)定;梧桐樹皮比稻稈更易受到溫度的影響。通過分析揮發(fā)出的鉀占總鉀含量的比例,得出結論:在400℃-600℃之間,梧桐樹皮中揮發(fā)出的鉀從15%增加到了60%,稻稈中揮發(fā)出的鉀從30%增加到了45%;在所研究的溫度范圍內,梧桐樹皮受溫度的影響更為顯著。分別在400℃、800℃條件下,選取不同的保溫時間(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對梧桐樹皮進行熱解實驗,對熱解得到的殘余固體中鉀的含量及賦存形態(tài)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發(fā)現:隨著保溫時間的增加,熱解殘渣中鉀的含量越來越少,當保溫時間增加到30 min后,鉀的含量趨于穩(wěn)定;熱解溫度較低時,保溫時間對熱解反應的影響更顯著;隨著保溫時間的增加,可離子交換部分、強酸溶解部分以及不容殘渣中存留部分變化不明顯,而鉀的總量和水溶部分趨勢保持一致,說明在熱解過程中增加保溫時間,部分水溶性鉀隨著揮發(fā)分的析出而揮發(fā)出,其他形態(tài)的鉀惰性較強,尤其是強酸溶解性鉀和不容殘渣中存留的鉀,隨著保溫時間的增加變化趨勢不大,因此對鉀的熱解析出影響不大。通過分析揮發(fā)出的鉀占總鉀含量的比例,得出:400℃熱解時,在0 min-30min之間,梧桐樹皮中揮發(fā)出的鉀從15%增加到了50%;800℃熱解時,在0 min-30 min之間,揮發(fā)出的鉀從55%增加到了70%。通過正交試驗,對影響梧桐樹皮熱解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影響鉀析出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其次是保溫時間,而粒度對整個實驗的影響較小;熱解最優(yōu)溫度為800℃、最優(yōu)保溫時間為30 min、最優(yōu)粒度為60目。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亞兵,陳曉平,顧利鋒;常壓及加壓條件下生物質熱解特性的熱重研究[J];鍋爐技術;2004年04期

2 曹有為;王述洋;張劍;;轉錐式生物質熱解裝置中熱載體加熱方案選擇與設計[J];林業(yè)勞動安全;2006年02期

3 楊海平;陳漢平;王賢華;辛芬;張世紅;鄭楚光;;生物質熱解研究的進展[J];煤氣與熱力;2006年05期

4 趙廷林;王鵬;鄧大軍;舒?zhèn)?曹冬輝;;生物質熱解研究現狀與展望[J];農業(yè)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yè));2007年05期

5 王賢華;陳漢平;王靜;辛芬;楊海平;;無機礦物質鹽對生物質熱解特性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08年06期

6 胡松;孫路石;向軍;張軍營;李培生;付鵬;楊濤;陳巧巧;;非傳統(tǒng)動力學分析法解析生物質熱解過程[J];太陽能學報;2008年08期

7 傅旭峰;仲兆平;;生物質熱解液化工藝及其影響因素[J];能源研究與利用;2008年03期

8 張瑞霞;仲兆平;黃亞繼;;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研究現狀[J];節(jié)能;2008年06期

9 趙保峰;馬殿國;陳雷;孟光范;張杰;張曉東;;生物質熱解模擬計算方法與應用[J];山東科學;2009年02期

10 林木森;蔣劍春;;生物質熱解特性研究[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朱錫鋒;鄭冀魯;郭慶祥;朱清時;;生物質熱解液化小試裝置研制及初步實驗[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徐敬;賈青竹;王昶;李桂菊;劉康;;木材類生物質熱解特性及動力學研究[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趙洪葉;孫俊環(huán);魏曉明;徐冬利;;生物質熱解氣化工藝的能量平衡計算[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李永軍;易維明;柏雪源;何芳;李志合;;生物質熱解液化工藝中風機工作點的變化[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李在峰;雷廷宙;丁鳴;崔峻貞;胡建軍;;生物質熱解制炭制氣系統(tǒng)研究[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朱錫鋒;鄭冀魯;郭慶祥;朱清時;;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研制及試驗研究[A];2004“安徽制造業(yè)發(fā)展”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呂雪松;楊昌炎;姚建中;林偉剛;;生物質熱解過程中含氮污染物前驅體的轉化規(guī)律[A];2004年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魏平貴 陳灝;生物質熱解脫焦脫碳技術化廢為寶[N];中國化工報;2011年

2 記者 童慶;荊門市來我市考察綜改等工作[N];鄂州日報;2014年

3 胡前龍;合肥秸稈煉“油”實現規(guī);a[N];中國石化報;2007年

4 李琮;萬噸級秸稈制油裝置可望達產[N];中國化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黨丹;以酚油醚化為核心的生物質熱解液提質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董慶;基于微波加熱的竹材生物質熱解機理及特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3 何文靜;煤和生物質熱解及煤溶劑抽提過程中自由基反應行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4 馬欣欣;預處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對生物質熱解制氣性能的影響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5 齊國利;生物質熱解及焦油熱裂解的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孫立;生物質熱解制氫機理和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7 趙軍;懸浮流化式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設計理論及仿真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年

8 陳海翔;生物質熱解的物理化學模型與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張宏雷;生物質熱解還原制備一氧化錳的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趙保峰;生物質熱解中氧化鈣原位脫焦脫碳機理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祥;生物質熱解乳化油噴霧質量的理論與實驗對比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黃蕩;生物質熱解提質制油系統(tǒng)的能源—經濟—環(huán)境復合模型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3 毛業(yè)兵;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儀在生物質熱解中的拓展及應用[D];山東大學;2016年

4 柏龍佳;堿金屬/堿土金屬對生物質熱解特性及動力學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5年

5 李昂;生物質熱解炭化制備成型生物質炭的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6 李海燕;基于(?)理論的生物質熱解制取高品位液體燃料綜合性能評價[D];東南大學;2015年

7 段銳;典型生物質熱解及其動力學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6年

8 王學志;生物質熱解脫除焦油并制備高品質產物氣[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9 劉輝;生物質熱解氣生物法甲烷化工藝優(yōu)化及機理探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10 周宇;生物質熱解過程中堿金屬鉀的賦存形態(tài)及析出遷移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26352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6352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4e6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