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新能源論文 >

生物質合成氣高低溫變換制氫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15:56
【摘要】:隨著世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人類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茉此苌沫h(huán)境污染、溫室效應等問題,已經(jīng)對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產生了極大的危害。鑒于此,開發(fā)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無論對于現(xiàn)在還是未來都有重要的意義。生物質資源是最可靠的可再生能源,而氫能是清潔能源利用載體,利用生物質制氫有望成為人類社會能源系統(tǒng)整體轉型的途徑之一。生物質合成氣高、低溫變換制氫是一種新的制氫工藝路線,本文搭建了變換反應的實驗臺,用CO、CO2、H2、CH4、N2等配氣模擬生物質合成氣,針對生物質合成氣CO2組分較高的特點分別模擬了CO2組分0 vol.%~30 vol.%、37 vol.%,已高于一般合成氣中CO2的組分含量。使用Fe-Cr高溫變換與Cu-Zn低溫變換催化劑進行了生物質合成氣變換反應實驗,同時用熱力學平衡的方法模擬生物質合成氣變換反應的平衡組分并和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得出了反應溫度、H2O/CO比和空速等關鍵參數(shù)對生物質合成氣變換制氫的影響。使用Fe-Cr系高溫變換催化劑的研究結果表明,CO2的濃度變化對Fe-Cr催化劑的活性溫區(qū)影響較小,最佳反應溫度為450℃,變換催化劑對模擬生物質合成氣的選擇性良好,在低H2O/CO比時沒有甲烷化副反應發(fā)生,高溫變換最佳H2O/CO比為3。由相對改善效率(RIE)的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CO2組分較高(高于20 vol.%)的生物質合成氣適宜的反應空速應低于2500h-1。使用Cu-Zn系低溫變換催化劑的研究結果表明,高濃度(37 vol.%)CO2組分會使低溫變換最佳反應溫度從200℃提高至250℃。在實驗工況的范圍內最高CO變換率可達90.7%,H2 increase(氫增益)可達4.23 vol.%。生物質合成氣低溫變換的最佳反應參數(shù)為:反應溫度250℃、H2O/CO ratio 5,空速應低于2750h-1。將熱力學模擬計算的平衡組分與實驗數(shù)據(jù)作比較,發(fā)現(xiàn)高溫變換催化劑在反應溫度低于450℃和低溫變換催化劑在反應溫度低于250℃時的實驗數(shù)據(jù)與平衡計算結果偏差較大,這說明提高反應溫度可促進變換催化劑的活性,使變換反應的產物組分更接近化學平衡的結果。對于CO2含量最高的模擬生物質合成氣(含CO230 vol.%)通過高溫變換后產氣中CO2組分提高為37 vol.%,再以此產氣組分通過低溫變換得出總的H2increase為12.36 vol.%,其中高溫變換占79.2%的貢獻,而低溫變換僅貢獻20.8%。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開發(fā)生物質合成氣變換制氫的工藝參考。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Q116.2;TK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俊嶺,趙月紅,溫浩,許志宏;天然氣和煤聯(lián)合制備廉價合成氣新工藝及其熱力學分析[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02年04期

2 胡捷,賀德華;甲烷直接轉化及制合成氣研究新進展[J];天然氣化工;2003年02期

3 錢伯章,李滄桑;未來石化工業(yè)的技術發(fā)展熱點:Ⅱ.合成氣生產燃料和化學品以及輕質烷烴活化技術[J];石化技術與應用;2003年05期

4 郭景芝;利用太陽能生產合成氣[J];化肥工業(yè);2003年05期

5 張福琴,王立生,楊維軍;煤制合成氣及合成油的經(jīng)濟性探討[J];石油規(guī)劃設計;2004年04期

6 歐陽朝斌,趙月紅,郭占成;合成氣制備工藝研究進展及其利用技術[J];現(xiàn)代化工;2004年06期

7 王金順,高明光;合成氣裝置冷卻器腐蝕原因及對策[J];煉油與化工;2004年03期

8 歐陽朝斌,段東平,郭占成,宋學平,于憲溥;天然氣-煤共氣化制備合成氣熱態(tài)模擬[J];化工學報;2005年10期

9 宋學平,郭占成;固定床中天然氣與煤聯(lián)合氣化制合成氣反應過程的實驗研究[J];過程工程學報;2005年02期

10 范濟民;楊懷旺;申峻;王志忠;;合成氣的工業(yè)應用與催化劑研究進展[J];煤化工;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恒泳;葛慶杰;李文釗;;能源轉化中的催化作用——合成氣中樞及有關催化技術[A];第六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肖文德;袁渭康;;合成氣化學的產品及反應路線優(yōu)化[A];中國化工學會2005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周曉奇;;合成氣凈化催化劑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A];第四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孫道安;季生福;郎寶;;模擬生物沼氣制合成氣催化反應工藝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催化劑制備科學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振花;夏滿銀;王保偉;許根慧;;低溫等離子體用于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備合成氣反應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譚靜;王乃繼;肖翠微;周建明;李婷;;合成氣甲烷化鎳基催化劑的研究進展[A];第七次煤炭科學技術大會文集(下冊)[C];2011年

7 王鐵軍;常杰;崔小勤;張琦;付嚴;;生物質催化氣化制取合成氣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8 朱德春;劉衛(wèi);陳初升;;甲烷制合成氣透氧膜反應器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朱德春;劉衛(wèi);陳初升;;甲烷制合成氣透氧膜反應器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固態(tài)離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稀土專輯[C];2004年

10 何方;黃振;李海濱;;生物質化學鏈氣化制合成氣[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軍;碳氫基合成氣制燃油將實現(xiàn)產業(yè)化[N];中國化工報;2008年

2 記者 栗清振;共同研發(fā)煤制合成氣轉化新方法[N];中國石油報;2008年

3 班健;殼牌參與研發(fā)合成氣轉化新方法[N];中國環(huán)境報;2009年

4 記者 李東周;合成氣深度凈化讓硫“微乎其微”[N];中國化工報;2014年

5 陳敬農 通訊員 楊曉萍;天然氣制備合成氣有了新工藝[N];科技日報;2003年

6 記者 秦京午;殼牌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簽合作協(xié)議[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7 特約記者 楊春雨;讓二氧化碳回收有利可圖[N];中國化工報;2010年

8 通訊員 謝文艷 劉秋雁;國內首套裂解焦油氣化生產合成氣裝置試車成功[N];大慶日報;2012年

9 廖建國;制合成氣裝置用抗金屬粉末化合金的開發(fā)[N];世界金屬導報;2014年

10 記者 許可新;IGCC:馴化最臟的能源[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姬濤;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氣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氣鎳基催化劑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1年

2 成功;生物質催化氣化定向制備合成氣過程與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瑙莫汗;合成氣制低碳醇碳化鉬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D];內蒙古大學;2012年

4 郭建忠;鎳基催化劑上甲烷臨氧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氣及其反應機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5 祝星;化學鏈蒸汽重整制氫與合成氣的基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6 郭培卿;雙旋流合成氣非預混燃燒特性的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張曉宇;合成氣燃料點火及火焰穩(wěn)定性的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8 楊麗;煤/生物質氣化合成氣燃燒特性的激光診斷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徐勇;生物油重整合成氣的制備及其用于生物燃料合成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10 張海麗;甲烷部分氧化同時制取乙烯和合成氣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清軍;煤高效制合成氣裝置的模擬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2 孫迎;甲烷聯(lián)合重整三重整制合成氣的熱力學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3 王巧榮;多聯(lián)產系統(tǒng)中利用不同原料制備合成氣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

4 謝岳生;雙旋流合成氣加濕擴散燃燒的實驗與數(shù)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5 張偉鵬;煤與生物質氣化合成氣制費托油燃料的工藝研究和過程設計[D];鄭州大學;2012年

6 曲廣杰;吉化化肥廠合成氣裝置的優(yōu)化改造[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7 孫道安;生物沼氣聯(lián)合重整制合成氣催化劑制備及反應工藝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年

8 蘭天石;熱等離子體重整天然氣和二氧化碳制合成氣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黃丙耀;生活垃圾發(fā)酵氣催化轉化制合成氣新型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10 楊天明;富氫合成氣低NOx燃燒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6061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6061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6cf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