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貴州省持續(xù)性雨凇過程氣候成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3-18 19:23
2008年初中國南方低溫雨雪冰凍過程中貴州出現長時間持續(xù)性雨凇。該文使用2008年1—2月逐日要素、環(huán)流、海溫等資料對此次貴州省雨凇過程特征,大氣環(huán)流、海溫和海冰等氣候因子及其影響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2008年初貴州的持續(xù)性雨凇過程主要分兩個階段:1月13日—2月2日東西向的省中部大范圍強雨凇階段及2月3日—2月15日南北向的省西部小范圍強度相對較弱的雨凇階段;(2)0℃日最高氣溫是雨凇出現與否的重要臨界點;700 hPa與850 hPa溫度差表征的逆溫范圍和強度可用于監(jiān)測和預測強雨凇過程;(3)環(huán)流上,南掉到青藏高原西側的切斷低渦堆積的冷空氣分南北兩路繞過青藏高原東移,是此次持續(xù)性雨凇過程的直接原因;(4)秋季北極海冰密集度減少和減少幅度是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偏強、強冷空氣堆積南下的前期主要信號,可作為貴州雨凇預測的早期信號之一;(5)2008年1月熱帶印度洋暖海溫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明顯冷海溫呈現非一致性變化,冬季熱帶印度洋暖海溫通過二級熱力適應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起到加強的作用,而拉尼娜冷海溫對東亞冬季風起到偏強的影響,應當關注這兩個區(qū)域冬季海溫非協同性變化對貴州雨凇的影響和預...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數據與方法
2 低溫雨凇過程
2.1 雨凇過程的要素特征
2.1.1 全國雨凇日數
2.1.2 貴州雨凇日數
2.1.3 貴州省雨凇過程的氣象要素演變
2.2 全球階段性氣溫距平與冷空氣路徑
3 環(huán)流形勢分析
3.1 1月1—12日500 hPa高度、850 hPa溫度、海平面氣壓
3.2 1月13日—2月2日500 hPa高度、850 hPa溫度、海平面氣壓
3.3 2008年1月13日—2月2日逆溫特征
4 海溫與北極海冰背景
4.1 1月13日—2月2日全球海溫距平場
4.2 2月3日—3月3日全球海溫距平場
4.3 北極海冰實況及影響
5 結論
本文編號:3763723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數據與方法
2 低溫雨凇過程
2.1 雨凇過程的要素特征
2.1.1 全國雨凇日數
2.1.2 貴州雨凇日數
2.1.3 貴州省雨凇過程的氣象要素演變
2.2 全球階段性氣溫距平與冷空氣路徑
3 環(huán)流形勢分析
3.1 1月1—12日500 hPa高度、850 hPa溫度、海平面氣壓
3.2 1月13日—2月2日500 hPa高度、850 hPa溫度、海平面氣壓
3.3 2008年1月13日—2月2日逆溫特征
4 海溫與北極海冰背景
4.1 1月13日—2月2日全球海溫距平場
4.2 2月3日—3月3日全球海溫距平場
4.3 北極海冰實況及影響
5 結論
本文編號:37637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76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