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DSI的東北地區(qū)氣象干旱時空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10-17 16:01
干旱已成為全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面臨的普遍問題,其發(fā)展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了解區(qū)域干旱的時空分布特征是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趕cPDSI數(shù)據(jù)集,采用經驗正交函數(shù)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分析2002-2017年東北地區(qū)氣候干濕狀況的時空分布和演變特征,探討了干濕狀況的季節(jié)變化對年際變化的貢獻率,結果表明:東北地區(qū)4個季節(jié)的干旱面積為52.27%-62.03%,雖然季節(jié)和年際尺度的干旱均有減弱趨勢,其中冬季干旱程度顯著減弱,但干旱仍然是東北地區(qū)的主要氣候背景;春季和夏季scPDSI的協(xié)同作用對年際scPDSI變化的貢獻率達88.64%,夏季的貢獻率達86.13%;東北地區(qū)的西部干旱程度高于東部的,其中呼倫貝爾草原中部和渾善達克沙地東部以嚴重干旱和中等干旱為主;EOF分析表明,東北地區(qū)4個季節(jié)和年度的干濕狀況呈現(xiàn)一致的正變化趨勢,高值中心主要出現(xiàn)在南部地區(qū)。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 言
1 研究區(qū)、數(shù)據(jù)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scPDSI數(shù)據(jù)來源及處理
1.3 研究方法
1.3.1 四季和干濕等級劃分
1.3.2 統(tǒng)計方法
1.3.3 EOF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干旱時間變化特征
2.1.1 季節(jié)尺度時間變化
2.1.2 年尺度時間變化
2.1.3 不同時間尺度干濕變化的相關性分析
2.1.3.1 季節(jié)因素對年際scPDSI變化的貢獻率
2.1.3.2 季節(jié)因素對年際干濕面積變化的貢獻率
2.2 干旱空間變化特征
2.3 scPDSI的EOF分析
2.3.1 scPDSI季節(jié)變化
2.3.2 scPDSI年變化
3 討 論
4 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淮海平原耕地集約利用時空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英文)[J]. 石淑芹,韓玉,余文濤,曹玉青,蔡為民,楊鵬,吳文斌,余強毅.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11)
[2]中國東北地區(qū)自然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對干旱的響應(英文)[J]. 劉丹,于成龍,趙放.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05)
[3]基于MODIS與Landsat 8的艾比湖濕地旱情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朱小強,塔西甫拉提·特依拜,丁建麗,依力亞斯江·努爾麥麥提,夏楠,楊童童,張淑霞. 生態(tài)學報. 2018(08)
[4]1961—2015年青海省總云量時空變化特征及影響因子[J]. 張小軍,馬學謙,田建兵. 干旱氣象. 2017(04)
[5]基于SPEI指數(shù)的1961—2014年東北地區(qū)氣象干旱時空特征研究[J]. 沈國強,鄭海峰,雷振鋒. 生態(tài)學報. 2017(17)
[6]水文干旱對氣象干旱的響應及其臨界條件[J]. 吳杰峰,陳興偉,高路. 災害學. 2017(01)
[7]廣州大都市登革熱時空傳播混合模式[J]. 陶海燕,潘中哲,潘茂林,卓莉,徐勇,鹿苗. 地理學報. 2016(09)
[8]中國縣域住宅價格的空間差異特征與影響機制[J]. 王少劍,王洋,藺雪芹,張虹鷗. 地理學報. 2016(08)
[9]氣候變暖、干旱加重江西省森林病蟲災害[J]. 張鵬霞,葉清,歐陽芳,彭龍慧,劉興平,郭躍華,曾菊平. 生態(tài)學報. 2017(02)
[10]基于作物模型的河南省旱稻干旱風險評估[J]. 薛昌穎.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6(02)
本文編號:3692370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 言
1 研究區(qū)、數(shù)據(jù)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scPDSI數(shù)據(jù)來源及處理
1.3 研究方法
1.3.1 四季和干濕等級劃分
1.3.2 統(tǒng)計方法
1.3.3 EOF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干旱時間變化特征
2.1.1 季節(jié)尺度時間變化
2.1.2 年尺度時間變化
2.1.3 不同時間尺度干濕變化的相關性分析
2.1.3.1 季節(jié)因素對年際scPDSI變化的貢獻率
2.1.3.2 季節(jié)因素對年際干濕面積變化的貢獻率
2.2 干旱空間變化特征
2.3 scPDSI的EOF分析
2.3.1 scPDSI季節(jié)變化
2.3.2 scPDSI年變化
3 討 論
4 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淮海平原耕地集約利用時空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英文)[J]. 石淑芹,韓玉,余文濤,曹玉青,蔡為民,楊鵬,吳文斌,余強毅.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11)
[2]中國東北地區(qū)自然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對干旱的響應(英文)[J]. 劉丹,于成龍,趙放.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05)
[3]基于MODIS與Landsat 8的艾比湖濕地旱情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朱小強,塔西甫拉提·特依拜,丁建麗,依力亞斯江·努爾麥麥提,夏楠,楊童童,張淑霞. 生態(tài)學報. 2018(08)
[4]1961—2015年青海省總云量時空變化特征及影響因子[J]. 張小軍,馬學謙,田建兵. 干旱氣象. 2017(04)
[5]基于SPEI指數(shù)的1961—2014年東北地區(qū)氣象干旱時空特征研究[J]. 沈國強,鄭海峰,雷振鋒. 生態(tài)學報. 2017(17)
[6]水文干旱對氣象干旱的響應及其臨界條件[J]. 吳杰峰,陳興偉,高路. 災害學. 2017(01)
[7]廣州大都市登革熱時空傳播混合模式[J]. 陶海燕,潘中哲,潘茂林,卓莉,徐勇,鹿苗. 地理學報. 2016(09)
[8]中國縣域住宅價格的空間差異特征與影響機制[J]. 王少劍,王洋,藺雪芹,張虹鷗. 地理學報. 2016(08)
[9]氣候變暖、干旱加重江西省森林病蟲災害[J]. 張鵬霞,葉清,歐陽芳,彭龍慧,劉興平,郭躍華,曾菊平. 生態(tài)學報. 2017(02)
[10]基于作物模型的河南省旱稻干旱風險評估[J]. 薛昌穎.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6(02)
本文編號:3692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9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