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印度洋夏季水汽輸送特征及對南亞季風區(qū)降水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10-05 19:3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環(huán)流資料、CMAP降水量和NOAA海溫資料研究了熱帶印度洋夏季水汽輸送的時空變化特征,并考察其對南亞季風區(qū)夏季降水的影響.熱帶印度洋夏季異常水汽輸送第一模態(tài)表現為異常水汽從南海向西到達孟加拉灣后分成兩支,其中一支繼續(xù)往西到達印度次大陸和阿拉伯海,對應印度半島南端和中南半島的西風水汽輸送減弱,導致這些區(qū)域降水減少;第二模態(tài)表現為異常水汽從赤道東印度洋沿赤道西印度洋、阿拉伯海、印度半島、中南半島的反氣旋輸送,印度和孟加拉灣南部為反氣旋異常水汽輸送,水汽輻散、降水減少,而印度東北部為氣旋性水汽輸送,水汽輻合、降水增多.就水汽輸送與局地海溫的關系而言,水汽輸送第一模態(tài)與熱帶印度洋海溫整體增暖關系密切,而第二模態(tài)與同期印度洋偶極子關系密切.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資料和方法
2 結果分析
2.1 水汽輸送時空分布特征
2.2 熱帶印度洋水汽輸送與南亞夏季降水關系
2.3 水汽輸送與海溫的關系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亞夏季風和中國東部夏季降水年代際變化的模擬[J]. 陳紅,薛峰. 大氣科學. 2013(05)
[2]IAP第四代大氣環(huán)流模式的氣候系統(tǒng)模式模擬性能評估[J]. 孫泓川,周廣慶,曾慶存. 大氣科學. 2012(02)
[3]IAP AGCM-4動力框架的積分方案及模式檢驗[J]. 張賀,林朝暉,曾慶存. 大氣科學. 2009(06)
[4]我國盛夏500 hPa風場的EOF分析及其與大尺度氣候異常的關系[J]. 顧澤,封國林,顧駿強,施能. 氣象科學. 2007(03)
[5]夏季東亞季風區(qū)水汽輸送特征及其與南亞季風區(qū)水汽輸送的差別[J]. 黃榮輝,張振洲,黃剛,任保華. 大氣科學. 1998(04)
本文編號:3686381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資料和方法
2 結果分析
2.1 水汽輸送時空分布特征
2.2 熱帶印度洋水汽輸送與南亞夏季降水關系
2.3 水汽輸送與海溫的關系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亞夏季風和中國東部夏季降水年代際變化的模擬[J]. 陳紅,薛峰. 大氣科學. 2013(05)
[2]IAP第四代大氣環(huán)流模式的氣候系統(tǒng)模式模擬性能評估[J]. 孫泓川,周廣慶,曾慶存. 大氣科學. 2012(02)
[3]IAP AGCM-4動力框架的積分方案及模式檢驗[J]. 張賀,林朝暉,曾慶存. 大氣科學. 2009(06)
[4]我國盛夏500 hPa風場的EOF分析及其與大尺度氣候異常的關系[J]. 顧澤,封國林,顧駿強,施能. 氣象科學. 2007(03)
[5]夏季東亞季風區(qū)水汽輸送特征及其與南亞季風區(qū)水汽輸送的差別[J]. 黃榮輝,張振洲,黃剛,任保華. 大氣科學. 1998(04)
本文編號:3686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8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