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年代際轉(zhuǎn)型及其對冬季極端低溫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4-19 19:50
本文利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提供的1979年-2012年逐日再分析資料和全球模式(GCM ECHAM5)模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北極海冰的減少趨勢具有年代際轉(zhuǎn)型特征,突變時間發(fā)生在1997年前后,1979-1996年海冰減退較慢,年際振蕩明顯,1997-2012年海冰快速減退,年際振幅較小,但2007年以后振蕩急劇加大。在北極海冰年代際轉(zhuǎn)型的背景下,研究了北半球冬季極端低溫的分布特征。由于本文的研究區(qū)域面積廣闊,溫度具有區(qū)域性分布特征,利用百分比閾值法定義極端低溫事件,結(jié)果表明冬季北半球極端低溫頻數(shù)的分布具有顯著的區(qū)域性特征,1979-1996年期間極端低溫頻數(shù)呈現(xiàn)東西半球反相振蕩的分布特征;1997-2012年期間主要表現(xiàn)為中緯度和極區(qū)之間的南北反相振蕩特征,即中緯度歐亞大陸極端低溫頻數(shù)增加,北冰洋區(qū)域極端低溫頻數(shù)減少。相關(guān)的環(huán)流場特征顯示,1979-1996年極端低溫頻數(shù)的空間分布特征與北大西洋濤動(NAO)顯著相關(guān)。北...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北極海冰變化及極端天氣事件的研究意義
1.2 極端事件的概念
1.3 極端天氣事件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1.4 本文的科學問題
1.5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1.6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資料與方法
2.1 資料說明
2.1.1 NCEP 再分析數(shù)據(jù)
2.1.2 海冰數(shù)據(jù)
2.2 方法介紹
3 北極海冰的年代際轉(zhuǎn)型
3.1 北極海冰的突變
3.2 北極海冰年代際轉(zhuǎn)型特征
3.3 本章小結(jié)
4 北半球中高緯度冬季極端低溫分布特征
4.1 冬季平均溫度的變化特征
4.1.1 冬季平均溫度的氣候特征
4.1.2 冬季平均溫度的時空變化特征
4.2 冬季極端低溫的變化特征
4.2.1 極端低溫的定義
4.2.2 極端低溫的氣候特征
4.2.3 極端低溫的時空分布特征
4.2.4 極端低溫事件相關(guān)聯(lián)的環(huán)流場
4.3 本章小結(jié)
5 北極海冰對極端低溫影響機制的探討
5.1 模式設計
5.2 模式結(jié)果分析
5.2.1 冬季氣溫的氣候特征
5.2.2 冬季氣溫的時空變化特征
5.2.3 冬季極端低溫的氣候特征
5.2.4 冬季極端低溫的時空變化特征
5.3 探討極端低溫影響機制
5.4 本章小結(jié)
6 總結(jié)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jié)
6.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人類生命健康影響及防御對策[J]. 陳英,謝萬銀. 北京農(nóng)業(yè). 2013(15)
[2]近45年雅魯藏布江流域極端氣候事件趨勢分析[J]. 游慶龍,康世昌,閆宇平,徐彥偉,張擁軍,黃杰. 地理學報. 2009(05)
[3]利用中值檢測方法研究近50年中國極端氣溫變化趨勢[J]. 章大全,錢忠華. 物理學報. 2008(07)
[4]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 and Its Response to Regional Warming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st 45 Years[J]. YANG Jinhu1,2,REN Chuanyou3,JIANG Zhihong2 (1.Lanzhou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20,China;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730020,China;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20,China;2.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3.Department of Applied Meteorolog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8(01)
[5]近45a來中國西北年極端高、低溫的變化及對區(qū)域性增暖的響應[J]. 楊金虎,江志紅,魏鋒,吳勝安. 干旱區(qū)地理. 2006(05)
[6]冬季北極濤動和北極海冰變化對東亞氣候變化的影響[J]. 武炳義,卞林根,張人禾. 極地研究. 2004(03)
[7]中國北方年極端溫度的變化趨勢與區(qū)域增暖的聯(lián)系[J]. 馬柱國,符淙斌,任小波,楊赤. 地理學報. 2003(S1)
[8]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J]. 翟盤茂,潘曉華. 地理學報. 2003(S1)
[9]西伯利亞高壓對亞洲大陸的氣候影響分析[J]. 龔道溢,朱錦紅,王紹武. 高原氣象. 2002(01)
[10]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變化及其與全球變暖的聯(lián)系——紀念2002年世界氣象日“減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J]. 丁一匯,張錦,宋亞芳. 氣象. 2002(03)
博士論文
[1]極端事件檢測、評價方法及中國近40年極端溫度和降水事件時空變化研究[D]. 侯威.蘭州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中國東北夏季極端氣溫變化特征及其與大氣環(huán)流的關(guān)系[D]. 秦玉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46532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北極海冰變化及極端天氣事件的研究意義
1.2 極端事件的概念
1.3 極端天氣事件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1.4 本文的科學問題
1.5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1.6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資料與方法
2.1 資料說明
2.1.1 NCEP 再分析數(shù)據(jù)
2.1.2 海冰數(shù)據(jù)
2.2 方法介紹
3 北極海冰的年代際轉(zhuǎn)型
3.1 北極海冰的突變
3.2 北極海冰年代際轉(zhuǎn)型特征
3.3 本章小結(jié)
4 北半球中高緯度冬季極端低溫分布特征
4.1 冬季平均溫度的變化特征
4.1.1 冬季平均溫度的氣候特征
4.1.2 冬季平均溫度的時空變化特征
4.2 冬季極端低溫的變化特征
4.2.1 極端低溫的定義
4.2.2 極端低溫的氣候特征
4.2.3 極端低溫的時空分布特征
4.2.4 極端低溫事件相關(guān)聯(lián)的環(huán)流場
4.3 本章小結(jié)
5 北極海冰對極端低溫影響機制的探討
5.1 模式設計
5.2 模式結(jié)果分析
5.2.1 冬季氣溫的氣候特征
5.2.2 冬季氣溫的時空變化特征
5.2.3 冬季極端低溫的氣候特征
5.2.4 冬季極端低溫的時空變化特征
5.3 探討極端低溫影響機制
5.4 本章小結(jié)
6 總結(jié)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jié)
6.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人類生命健康影響及防御對策[J]. 陳英,謝萬銀. 北京農(nóng)業(yè). 2013(15)
[2]近45年雅魯藏布江流域極端氣候事件趨勢分析[J]. 游慶龍,康世昌,閆宇平,徐彥偉,張擁軍,黃杰. 地理學報. 2009(05)
[3]利用中值檢測方法研究近50年中國極端氣溫變化趨勢[J]. 章大全,錢忠華. 物理學報. 2008(07)
[4]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 and Its Response to Regional Warming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st 45 Years[J]. YANG Jinhu1,2,REN Chuanyou3,JIANG Zhihong2 (1.Lanzhou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20,China;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730020,China;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20,China;2.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3.Department of Applied Meteorolog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8(01)
[5]近45a來中國西北年極端高、低溫的變化及對區(qū)域性增暖的響應[J]. 楊金虎,江志紅,魏鋒,吳勝安. 干旱區(qū)地理. 2006(05)
[6]冬季北極濤動和北極海冰變化對東亞氣候變化的影響[J]. 武炳義,卞林根,張人禾. 極地研究. 2004(03)
[7]中國北方年極端溫度的變化趨勢與區(qū)域增暖的聯(lián)系[J]. 馬柱國,符淙斌,任小波,楊赤. 地理學報. 2003(S1)
[8]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J]. 翟盤茂,潘曉華. 地理學報. 2003(S1)
[9]西伯利亞高壓對亞洲大陸的氣候影響分析[J]. 龔道溢,朱錦紅,王紹武. 高原氣象. 2002(01)
[10]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變化及其與全球變暖的聯(lián)系——紀念2002年世界氣象日“減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J]. 丁一匯,張錦,宋亞芳. 氣象. 2002(03)
博士論文
[1]極端事件檢測、評價方法及中國近40年極端溫度和降水事件時空變化研究[D]. 侯威.蘭州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中國東北夏季極端氣溫變化特征及其與大氣環(huán)流的關(guān)系[D]. 秦玉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465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465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