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保定夏季暴雨過程中地面水汽壓的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2-01-26 10:55
文章選取了2010—2019年保定19個國家站的238站/次暴雨過程,對降水發(fā)生前地面最大水汽壓的分布狀態(tài)進行了分析,并以1981—2010年的區(qū)域平均作為氣候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3個以上臺站的地面最大水汽壓在7月中旬—8月中旬超過氣候值4 hPa、其余時段超過5 hPa可作為暴雨預報的指標;配合不穩(wěn)定形勢,1—2個臺站在7月中、下旬達到氣候值,或其余時段超過氣候值2 hPa可作為單站暴雨的參考依據(jù);7月中、下旬,暖區(qū)降水和高空槽降水疊加時,地面最大水汽壓達到25 hPa和29 hPa分別為50 mm和150 mm降水的預報指標;8月下旬,山區(qū)地面最大水汽壓達到氣候值時臺站可能出現(xiàn)可暴雨。
【文章來源】: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 2020,10(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不同類型暴雨與相應地面最大水汽壓的逐旬散點圖
2010—2019年保定夏季逐旬暴雨分布(站/次)
圖1 2010—2019年保定夏季逐旬暴雨分布(站/次)為進一步分析暴雨發(fā)生前地面水汽壓的分布特征,根據(jù)各類型暴雨及其對應地面最大水汽壓的逐旬散點分布,可知,“局地暴雨”的降水量基本在50~100mm之間,水汽壓離散度相對較大,除7月中下旬與氣候值基本相當,其余時段最大水汽壓基本高于氣候值2 h Pa;“早秋山區(qū)暴雨”的降水量同樣低于100mm,其所對應的地面最大水汽壓離散度相對較小,基本與氣候值相當。保定超過150 mm的降水均由“長時段”造成,雨量為50~100 mm時,地面最大水汽壓分布在25~29 h Pa,雨量超過100 mm后,其對應地面最大水汽壓離散度隨雨量的增加而逐漸集中在29~31 h Pa之間。一般暴雨過程中,地面最大水汽壓高于其他暴雨過程、比氣候值偏高5~10 h Pa,其中7月中旬—8月中旬部分站點偏高4h Pa時也出現(xiàn)了暴雨(圖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臨河區(qū)近57年平均地面水汽壓變化特征分析[J]. 張雁飛. 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 2019(02)
[2]濰坊市地面水汽壓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王曉立,王恬茹,楊萌,張娜,魯?shù)?徐太安.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18(03)
[3]哈密地區(qū)空中水汽及增水潛力分析[J]. 卓世新,李如琦,苗運玲,馮桂紅.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6(06)
[4]我國上空的水汽含量及其氣候?qū)W估算[J]. 王炳忠,申彥波. 應用氣象學報. 2012(06)
[5]三種大氣可降水量推算方法結(jié)果的比較分析[J]. 向玉春,陳正洪,徐桂榮,陳波,程亞平. 氣象. 2009(11)
[6]可降水量與地面水汽壓力的關(guān)系[J]. 張學文. 氣象. 2004(02)
[7]我國可降水量同地面水汽壓關(guān)系的經(jīng)驗表達式[J]. 楊景梅,邱金桓. 大氣科學. 1996(05)
本文編號:3610365
【文章來源】: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 2020,10(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不同類型暴雨與相應地面最大水汽壓的逐旬散點圖
2010—2019年保定夏季逐旬暴雨分布(站/次)
圖1 2010—2019年保定夏季逐旬暴雨分布(站/次)為進一步分析暴雨發(fā)生前地面水汽壓的分布特征,根據(jù)各類型暴雨及其對應地面最大水汽壓的逐旬散點分布,可知,“局地暴雨”的降水量基本在50~100mm之間,水汽壓離散度相對較大,除7月中下旬與氣候值基本相當,其余時段最大水汽壓基本高于氣候值2 h Pa;“早秋山區(qū)暴雨”的降水量同樣低于100mm,其所對應的地面最大水汽壓離散度相對較小,基本與氣候值相當。保定超過150 mm的降水均由“長時段”造成,雨量為50~100 mm時,地面最大水汽壓分布在25~29 h Pa,雨量超過100 mm后,其對應地面最大水汽壓離散度隨雨量的增加而逐漸集中在29~31 h Pa之間。一般暴雨過程中,地面最大水汽壓高于其他暴雨過程、比氣候值偏高5~10 h Pa,其中7月中旬—8月中旬部分站點偏高4h Pa時也出現(xiàn)了暴雨(圖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臨河區(qū)近57年平均地面水汽壓變化特征分析[J]. 張雁飛. 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 2019(02)
[2]濰坊市地面水汽壓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王曉立,王恬茹,楊萌,張娜,魯?shù)?徐太安.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18(03)
[3]哈密地區(qū)空中水汽及增水潛力分析[J]. 卓世新,李如琦,苗運玲,馮桂紅.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6(06)
[4]我國上空的水汽含量及其氣候?qū)W估算[J]. 王炳忠,申彥波. 應用氣象學報. 2012(06)
[5]三種大氣可降水量推算方法結(jié)果的比較分析[J]. 向玉春,陳正洪,徐桂榮,陳波,程亞平. 氣象. 2009(11)
[6]可降水量與地面水汽壓力的關(guān)系[J]. 張學文. 氣象. 2004(02)
[7]我國可降水量同地面水汽壓關(guān)系的經(jīng)驗表達式[J]. 楊景梅,邱金桓. 大氣科學. 1996(05)
本文編號:3610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103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