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梁地區(qū)1961~2019年氣候變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16:10
利用五道梁氣象觀測站1961~2019年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及年降水資料,采用氣候傾向率、滑動t檢驗以及M-K突變檢驗的方法,分析近59a五道梁氣候變化趨勢及突變年份,結(jié)果表明:近59a來,五道梁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均呈極顯著的增溫趨勢,均通過了0.001的顯著性檢驗,其中年最低氣溫增溫最快;四季最低氣溫的增溫率均高于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的增溫率,以冬季增溫最為明顯,冬季增溫對年平均氣溫增高貢獻率最大;年代際變化中60年代均處于歷史最低值,最低溫度是歷史溫度升溫最快的一項;最高溫度在1991年和1993年發(fā)生了明顯的突變。近59a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春季和夏季降水增加最顯著,預(yù)計未來五道梁地區(qū)春、夏季降水仍將有所增加,需引起重視;年代際中進入21世紀降水量增加幅度明顯加大,日益增多的降水對五道梁地區(qū)的牧草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年降水在2002年和2005年發(fā)生了突變。
【文章來源】:青海草業(yè). 2020,29(03)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1961~2019年五道梁降水突變檢驗
圖1(a)、圖1(b)、圖1(c)分別為五道梁平均溫度、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的年變化趨勢,結(jié)果表明:近59a五道梁的年平均溫度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34℃/10a,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6年(-3.7℃),最低值出現(xiàn)在1963年、1965年和1967年(-6.5℃),59a的平均值為-5.1℃;近59a五道梁的年最高溫度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23℃/10a,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6年(3.9℃),最低值出現(xiàn)在1967年和1985年(0.9℃),59a的平均值為2.5℃;近59a五道梁的年最低溫度也呈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50℃/10a,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09年和2011年(-9.1℃),最低值出現(xiàn)在1963年(-13.1℃),59a的平均值為-11.1℃。三者均通過了0.001的顯著性檢驗,其中年最低氣溫增溫最快。2.1.2 氣溫季節(jié)變化特征
圖2為五道梁年代際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值。結(jié)果表明:20世紀60年代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處于歷史最低值,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55℃/10a、0.19℃/10a、1.14℃/10a;70年代開始平均氣溫上升了0.5℃,最高氣溫上升了0.3℃,最低氣溫上升了0.7℃,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55℃/10a、0.22℃/10a、0.74℃/10a;80年代三者無明顯的變溫;90年代三者溫度略有升高;2000年后平均溫度明顯上升,至21世紀00年代突破-4.1℃,年際氣候變化率0.17℃/10a,最高溫度至21世紀00年代突破3.1℃,年際氣候變化率0.40℃/10a,最低溫度在2000年以后升溫明顯,至近年達-9.6℃,年際氣候變化率0.18℃/10a。2.1.4氣溫的突變檢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55年來門源地區(qū)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 豆青芳,肖蓮桂,石明章,趙文杰,虎文娟,張奎華. 青海環(huán)境. 2016(04)
[2]延安地區(qū)近50年氣候變化的特征分析[J]. 劉志超,孫智輝,雷延鵬,曹雪梅. 陜西氣象. 2010(01)
[3]安康近50年氣候變化的初步分析[J]. 黨紅梅,石明生,王顯安. 陜西氣象. 2006(01)
[4]中國近80年來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形成機制[J]. 陳隆勛,周秀驥,李維亮,羅云峰,朱文琴. 氣象學報. 2004(05)
[5]我國秋季降水、溫度的時空分布特征及氣候變化[J]. 諶蕓,施能.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2003(05)
[6]中國1951—1997年氣候變化趨勢的季節(jié)特征[J]. 陳文海,柳艷香,馬柱國. 高原氣象. 2002(03)
[7]中國近45年來氣候變化的研究[J]. 陳隆勛,朱文琴,王文,周秀驥,李維亮. 氣象學報. 1998(03)
[8]近百年氣候變化與變率的診斷研究[J]. 王紹武. 氣象學報. 1994(03)
[9]近40年我國氣候趨勢[J]. 林學椿,于淑秋. 氣象. 1990(10)
本文編號:3532959
【文章來源】:青海草業(yè). 2020,29(03)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1961~2019年五道梁降水突變檢驗
圖1(a)、圖1(b)、圖1(c)分別為五道梁平均溫度、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的年變化趨勢,結(jié)果表明:近59a五道梁的年平均溫度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34℃/10a,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6年(-3.7℃),最低值出現(xiàn)在1963年、1965年和1967年(-6.5℃),59a的平均值為-5.1℃;近59a五道梁的年最高溫度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23℃/10a,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6年(3.9℃),最低值出現(xiàn)在1967年和1985年(0.9℃),59a的平均值為2.5℃;近59a五道梁的年最低溫度也呈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50℃/10a,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09年和2011年(-9.1℃),最低值出現(xiàn)在1963年(-13.1℃),59a的平均值為-11.1℃。三者均通過了0.001的顯著性檢驗,其中年最低氣溫增溫最快。2.1.2 氣溫季節(jié)變化特征
圖2為五道梁年代際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值。結(jié)果表明:20世紀60年代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處于歷史最低值,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55℃/10a、0.19℃/10a、1.14℃/10a;70年代開始平均氣溫上升了0.5℃,最高氣溫上升了0.3℃,最低氣溫上升了0.7℃,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55℃/10a、0.22℃/10a、0.74℃/10a;80年代三者無明顯的變溫;90年代三者溫度略有升高;2000年后平均溫度明顯上升,至21世紀00年代突破-4.1℃,年際氣候變化率0.17℃/10a,最高溫度至21世紀00年代突破3.1℃,年際氣候變化率0.40℃/10a,最低溫度在2000年以后升溫明顯,至近年達-9.6℃,年際氣候變化率0.18℃/10a。2.1.4氣溫的突變檢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55年來門源地區(qū)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 豆青芳,肖蓮桂,石明章,趙文杰,虎文娟,張奎華. 青海環(huán)境. 2016(04)
[2]延安地區(qū)近50年氣候變化的特征分析[J]. 劉志超,孫智輝,雷延鵬,曹雪梅. 陜西氣象. 2010(01)
[3]安康近50年氣候變化的初步分析[J]. 黨紅梅,石明生,王顯安. 陜西氣象. 2006(01)
[4]中國近80年來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形成機制[J]. 陳隆勛,周秀驥,李維亮,羅云峰,朱文琴. 氣象學報. 2004(05)
[5]我國秋季降水、溫度的時空分布特征及氣候變化[J]. 諶蕓,施能.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2003(05)
[6]中國1951—1997年氣候變化趨勢的季節(jié)特征[J]. 陳文海,柳艷香,馬柱國. 高原氣象. 2002(03)
[7]中國近45年來氣候變化的研究[J]. 陳隆勛,朱文琴,王文,周秀驥,李維亮. 氣象學報. 1998(03)
[8]近百年氣候變化與變率的診斷研究[J]. 王紹武. 氣象學報. 1994(03)
[9]近40年我國氣候趨勢[J]. 林學椿,于淑秋. 氣象. 1990(10)
本文編號:35329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5329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