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氣象學(xué)論文 >

1960-2018年成都市區(qū)氣溫變化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21:10
  采用溫江國家基準(zhǔn)氣候站1960-2018年月平均氣溫資料,經(jīng)過新舊站點海拔訂正,利用趨勢分析、MannKendall法及滑動t檢驗、功率譜分析等方法,研究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成都市區(qū)氣溫變化特征。結(jié)果表明:成都市區(qū)近59年平均氣溫總體上升趨勢十分明顯,氣候傾向率為0.21℃/10 a,20世紀(jì)60-80年代中期為震蕩下降傾向,之后呈顯著上升趨勢,21世紀(jì)10年代為近59年最暖年代;成都市區(qū)年平均氣溫在1997年附近發(fā)生增暖性突變,突變后平均氣溫較突變前增加了0.91℃,增溫傾向非常顯著;對氣溫距平通過db3小波進行帶通濾波后分析可以確定年平均氣溫變化存在4年的主周期。 

【文章來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學(xué)學(xué)報. 2020,35(05)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1960-2018年成都市區(qū)氣溫變化特征分析


成都市區(qū)年平均氣溫距平功率譜分析

趨勢圖,氣溫,成都市,趨勢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線性變化趨勢線只能從整體上粗略分析氣溫變化情況,而年平均氣溫曲線圖由于收到隨機擾動項干擾,難以用于判斷氣溫變化趨勢;瑒悠骄鳛橐环N擬合方法,相當(dāng)于低通濾波器,近年來被廣泛應(yīng)用于確定時間序列的變化趨勢。文中對成都市區(qū)年平均氣溫進行5年滑動平均,分析得出,成都市區(qū)氣溫在近59 a呈“降-升-降-升”的變化趨勢,20世紀(jì)60年代初至該年代末期(1968年)為變冷期;經(jīng)過70年代初期小幅上升后,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氣溫恢復(fù)為下降趨勢,并于1984年達(dá)到最低值;80年代中后期之后,增暖趨勢非常顯著。如忽略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1973年)的平均氣溫小幅上升,則60年代以來,成都市年平均氣溫只經(jīng)歷了2次變化趨勢,1960年至80年代中期是下降趨勢,之后轉(zhuǎn)為上升趨勢。由5年滑動平均曲線還可看出,1960-1974年5年滑動平均曲線處線性趨勢線上方、歷年平均線下方,說明平均氣溫在此階段高于年平均趨勢,但低于歷年平均;1975-1998年5年滑動平均曲線表現(xiàn)為一較長時期的低值區(qū),不僅大幅低于趨勢線,且明顯低于歷年平均(1997、1998與歷年平均基本重疊),是否發(fā)生突變,有待下文進一步檢驗;1999年以后5年滑動平均曲線又位于趨勢曲線上方,大幅高于歷年平均。在近59 a,高于歷年平均的共有26 a,1997年以后就有21 a(只有2010年略低于歷年平均),占81%,這表明此階段增溫有出現(xiàn)突變的可能。從1960-2018年氣溫的變化趨勢看,1984年氣溫最低,之前24 a為下降趨勢,之后34 a為明顯增溫趨勢,故可以1984年為界將氣溫進行分段研究。由表1可知,近34 a氣溫增速明顯加快,氣溫傾向率為0.52℃/10 a,比近59 a的0.205℃/10 a增加了1.5倍之多,年平均氣溫變化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特別強為r=0.854,通過了0.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氣溫在34 a內(nèi)上升了約1.77℃。1960-1984年的氣溫傾向率為-0.278℃/10 a,并通過了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這個時段氣溫呈下降趨勢,且達(dá)到顯著性水平,此期間氣溫下降了約0.7℃。1960-1984年平均氣溫為15.24℃,1985-2018年平均氣溫為15.75℃,增加了0.51℃。這與西南地區(qū)的氣溫變化趨勢存在較為明顯的差別,但無論是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現(xiàn)的時間,還是變化趨勢持續(xù)的時期與方向均與整個東南區(qū)平均氣溫變化十分接近[14],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

成都市,氣溫,信度


圖2(a)是采用M-K方法對成都市區(qū)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的突變檢驗結(jié)果。氣溫的正向序列曲線UF在20世紀(jì)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位于0線以下,1984-1992年(除1991年外)甚至低于0.01顯著性水平臨界值(-1.96信度線),說明此時段氣溫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UF與UB在上、下信度線之間并無交點,表明氣溫下降趨勢并未形成突變。90年代以后,UF曲線呈單邊上升態(tài)勢,于2000年上穿0線,2005年突破+1.96信度線,甚至在2007年超過了0.001顯著性水平(+2.56信度線),表明此時段成都市區(qū)增溫趨勢十分顯著。同時可見,UF曲線與UB曲線在上、下信度之間有1個交點,說明存在增暖性突變,突變開始時間在1997年前后。考慮到M-K方法并不能完全確定突變發(fā)生的時間,所以對成都市區(qū)1960-2018年氣溫變化輔以滑動t檢驗加以驗證。取子序列長度4 a,8 a,11 a分別對氣溫進行滑動t檢驗,結(jié)果顯示(見圖2b)成都市區(qū)氣溫突變發(fā)生在1996-1997年,與M-K方法得出的結(jié)論基本一致?梢1960年以來成都市區(qū)氣溫只有一個為增暖性突變在1997年附近,突變時間落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與青藏高原突變時間相近[15]。表2以1997年為分界點,把氣溫分成兩個時段進行分析。1960-1997年平均氣溫為15.21℃,1998-2018年平均氣溫為16.12℃,上升幅度十分明顯約0.91℃。1997年突變開始后,氣溫傾向率為0.417℃/10 a,是1960-2018年的兩倍之多,并通過了0.01的相關(guān)系數(shù)顯著性水平檢驗,增溫趨勢加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河源地區(qū)氣溫變化特征及其與ENSO的關(guān)系[J]. 曾欽文,羅瑞婷,曾思亮,殷美祥.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18(03)
[2]基于均一化格點資料的全球變暖趨緩期中國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 許艷,唐國利,張強.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7(06)
[3]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氣溫變化的新特征[J]. 鄭然,李棟梁,蔣元春.  高原氣象. 2015(06)
[4]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春季氣溫的時空變化特征[J]. 董李麗,李清泉,丁一匯.  氣象. 2015(10)
[5]近15a中國氣溫變化趨勢分析[J]. 范蘭,呂昌河,楊彪.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4(05)
[6]中國西南干旱對氣候變暖的響應(yīng)特征[J]. 姚玉璧,張強,王勁松,尚軍林,王鶯,石界,韓蘭英.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xué)報. 2014(09)
[7]四川部分臺站遷移新舊站址觀測資料對比評估[J]. 趙曉莉,苑躍,陳中鈺,劉霄,王凌,呂結(jié).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 2014(02)
[8]近百余年來全球氣溫長期變化趨勢分析[J]. 馬亞維,任哲,王英俊.  山東氣象. 2014(01)
[9]達(dá)州市1960—2009年溫度變化特征[J]. 羅貴東,王英,唐雪峰.  貴州氣象. 2014(01)
[10]四川盆地19612000年氣溫的變化分析[J]. 陳吉琴,錢伶俐.  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04)



本文編號:33542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3542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f2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