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區(qū)一次持續(xù)性暴雨天氣成因及預報誤差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08 23:47
該文利用NCEP1°×1°再分析資料、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觀測資料、全球及中尺度數(shù)值模式產品對2018年7月4—6日出現(xiàn)的一場持續(xù)性暴雨個例展開分析,重點分析了持續(xù)性暴雨的天氣成因、數(shù)值模式產品的檢驗評估以及相關的訂正技術。結果表明,此次持續(xù)性暴雨過程是華南地區(qū)維持穩(wěn)定少動的高壓環(huán)流影響下,西風帶短波槽和北方南下的東西向橫切變受高壓環(huán)流阻擋長時間維持在貴州地區(qū),切變北側南下的干冷氣流和高壓環(huán)流西北側北上的暖濕氣流交匯形成的持續(xù)性暴雨,中低層切變輻合是主要的動力強迫,華南地區(qū)高壓后側的西南暖濕氣流在降水前夕和降水過程中輸送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穩(wěn)定差動平流,為暴雨的持續(xù)發(fā)生提供了較好的水汽和能量條件。選取了3家數(shù)值模式(EC、華東、華南)進行了檢驗評估,模式降水產品落區(qū)和量級與實況偏差較大,華東模式降水產品在本次過程中有一定參考價值,EC模式7月4日20時—6日20時的風場結構預報準確,預報員充分利用該產品對這一時間段降水落區(qū)和量級進行了正技巧訂正,但7月6日20時—7日20時對中低層的風場結構預報和實況有較大偏差。充分利用數(shù)值模式產品和實況當前時段的檢驗評估結果,采用外推法對未來時段的數(shù)值模式產品進...
【文章來源】: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0,44(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2018年7月4日20時—6日20時高度場(實線,單位:dpm)和風場(風向桿,單位:m·s-1)(a為7月4日20時,
2018年7月4日20時—7日20時不同時段降水實況分布(單位: mm)
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水汽的輸送和輻合。持續(xù)性暴雨發(fā)生前夕,貴州中低層主要受偏南風氣流影響,7月4日08時(圖略)700 hPa和850 hPa形勢場上有一支強西南氣流從南海北部灣經廣西進入到貴州地區(qū),最大風速達20 m/s,水汽輸送通量帶(圖3a)從南海到貴州建立起來,貴州水汽含量迅速積累,濕層變得深厚,700 hPa比濕達到11~13 g·kg-1,850 hPa比濕達到16~19 g·kg-1,中低層水汽非常充沛。7月5日08時(圖3b),南海到貴州的水汽輸送通量帶仍然存在,中心位于貴州東南部一帶,水汽通量最大值達24 g·(cm· hPa·s)-1,水汽通量帶的持續(xù)存在有利于水汽的持續(xù)輸送,為暴雨的持續(xù)提供了較好的水汽條件。從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場來看,7月4日20時(圖3c)貴州北部為強的水汽輻合中心,中心值最大為-8×10-8g·(cm2·hPa·s)-1,強的水汽輻合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凝結,從而造成貴州北部的強降水。7月5日20時(圖3d),從貴州西部到東北部形成一條帶狀的為水汽通量輻合帶,強輻合區(qū)主要位于西部,中心值最大為-6×10-8g·(cm2·hPa·s)-1,強的水汽通量輻合帶的持續(xù)存在對降水非常有利,這也是5日夜間貴州中部一線出現(xiàn)大面積暴雨和大暴雨的主要原因。7月6日20時(圖略)貴州南部地區(qū)還存在水汽輻合,強度減弱,最大值為-4×10-8g·(cm2·hPa·s)-1,貴州地區(qū)的降水也逐漸減弱趨于結束?v觀整個持續(xù)性暴雨過程,降雨云團的新生、成熟、消散、再次新生,都伴隨著明顯水汽通量輻合,水汽通量輻合和降水落區(qū)對應基本一致。3.3 不穩(wěn)定層結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準靜止鋒背景下的貴州兩次暴雨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 肖艷林,池再香,嚴銳,瞿中友,劉麗娟.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19(01)
[2]中國東南地區(qū)降水的兩種集合預報綜合偏差訂正對比分析[J]. 楊瑞雯,趙琳娜,鞏遠發(fā),李瀟濛,曹越. 暴雨災害. 2017(06)
[3]梅雨鋒西段持續(xù)性暴雨的環(huán)境場特征及貴陽極端降水成因[J]. 杜小玲,吳磊,楊秀莊,盧璐,魏濤,余清. 暴雨災害. 2016(05)
[4]云貴高原東段初夏輻合線鋒生型暴雨研究[J]. 楊秀莊,杜小玲,吳古會,汪超. 高原氣象. 2016(04)
[5]降水偏差訂正的頻率(或面積)匹配方法介紹和分析[J]. 李俊,杜鈞,陳超君. 氣象. 2014(05)
[6]天氣預報中不確定性問題的調查分析[J]. 杜鈞,康志明. 氣象科技進展. 2014(01)
[7]貴州2011年9月17日一次中β尺度局地特大暴雨特征分析[J]. 楊秀莊,牟克林. 貴州氣象. 2012(04)
[8]T213全球集合預報系統(tǒng)性誤差訂正研究[J]. 李莉,李應林,田華,崔波. 氣象. 2011(01)
[9]2008年貴州兩次大暴雨過程雷達回波演變特征分析[J]. 楊秀莊,李鵬,汪超. 貴州氣象. 2010(06)
[10]2006-06-13貴州省望謨縣大暴雨的診斷分析[J]. 李登文,楊靜,喬琪.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2008(04)
本文編號:3330919
【文章來源】: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0,44(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2018年7月4日20時—6日20時高度場(實線,單位:dpm)和風場(風向桿,單位:m·s-1)(a為7月4日20時,
2018年7月4日20時—7日20時不同時段降水實況分布(單位: mm)
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水汽的輸送和輻合。持續(xù)性暴雨發(fā)生前夕,貴州中低層主要受偏南風氣流影響,7月4日08時(圖略)700 hPa和850 hPa形勢場上有一支強西南氣流從南海北部灣經廣西進入到貴州地區(qū),最大風速達20 m/s,水汽輸送通量帶(圖3a)從南海到貴州建立起來,貴州水汽含量迅速積累,濕層變得深厚,700 hPa比濕達到11~13 g·kg-1,850 hPa比濕達到16~19 g·kg-1,中低層水汽非常充沛。7月5日08時(圖3b),南海到貴州的水汽輸送通量帶仍然存在,中心位于貴州東南部一帶,水汽通量最大值達24 g·(cm· hPa·s)-1,水汽通量帶的持續(xù)存在有利于水汽的持續(xù)輸送,為暴雨的持續(xù)提供了較好的水汽條件。從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場來看,7月4日20時(圖3c)貴州北部為強的水汽輻合中心,中心值最大為-8×10-8g·(cm2·hPa·s)-1,強的水汽輻合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凝結,從而造成貴州北部的強降水。7月5日20時(圖3d),從貴州西部到東北部形成一條帶狀的為水汽通量輻合帶,強輻合區(qū)主要位于西部,中心值最大為-6×10-8g·(cm2·hPa·s)-1,強的水汽通量輻合帶的持續(xù)存在對降水非常有利,這也是5日夜間貴州中部一線出現(xiàn)大面積暴雨和大暴雨的主要原因。7月6日20時(圖略)貴州南部地區(qū)還存在水汽輻合,強度減弱,最大值為-4×10-8g·(cm2·hPa·s)-1,貴州地區(qū)的降水也逐漸減弱趨于結束?v觀整個持續(xù)性暴雨過程,降雨云團的新生、成熟、消散、再次新生,都伴隨著明顯水汽通量輻合,水汽通量輻合和降水落區(qū)對應基本一致。3.3 不穩(wěn)定層結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準靜止鋒背景下的貴州兩次暴雨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 肖艷林,池再香,嚴銳,瞿中友,劉麗娟.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19(01)
[2]中國東南地區(qū)降水的兩種集合預報綜合偏差訂正對比分析[J]. 楊瑞雯,趙琳娜,鞏遠發(fā),李瀟濛,曹越. 暴雨災害. 2017(06)
[3]梅雨鋒西段持續(xù)性暴雨的環(huán)境場特征及貴陽極端降水成因[J]. 杜小玲,吳磊,楊秀莊,盧璐,魏濤,余清. 暴雨災害. 2016(05)
[4]云貴高原東段初夏輻合線鋒生型暴雨研究[J]. 楊秀莊,杜小玲,吳古會,汪超. 高原氣象. 2016(04)
[5]降水偏差訂正的頻率(或面積)匹配方法介紹和分析[J]. 李俊,杜鈞,陳超君. 氣象. 2014(05)
[6]天氣預報中不確定性問題的調查分析[J]. 杜鈞,康志明. 氣象科技進展. 2014(01)
[7]貴州2011年9月17日一次中β尺度局地特大暴雨特征分析[J]. 楊秀莊,牟克林. 貴州氣象. 2012(04)
[8]T213全球集合預報系統(tǒng)性誤差訂正研究[J]. 李莉,李應林,田華,崔波. 氣象. 2011(01)
[9]2008年貴州兩次大暴雨過程雷達回波演變特征分析[J]. 楊秀莊,李鵬,汪超. 貴州氣象. 2010(06)
[10]2006-06-13貴州省望謨縣大暴雨的診斷分析[J]. 李登文,楊靜,喬琪.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2008(04)
本文編號:33309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3309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