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地區(qū)云地閃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5 09:39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是陜西省雷電的高發(fā)區(qū)域,本文利用陜西省雷電定位系統(tǒng)資料分析了該地區(qū)地閃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成因,為了進一步探究該地區(qū)的云地閃特征,文中比較分析了各種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的計算公式,引入雷電流概率密度公式,列舉實例,詳細分析了各累積概率公式所擬合的曲線與實測值所繪制曲線的誤差,并用圖例給出誤差大小的直觀比較,更清楚的反映出各誤差大小給工程計算造成的后果;最后根據(jù)前面的分析結(jié)果寫出該地區(qū)帶有未知系數(shù)α、β的正確形式的雷電流累積概率計算公式,然后利用MATLAB的CFTOOL工具中的最小二乘曲線擬合方法對地閃進行擬合,求出擬合誤差最小和擬合效果最好時的α、β值,從而得出該地區(qū)更為精確的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計算公式,并利用該地區(qū)2013年的雷電流數(shù)據(jù)對推導出的公式進行了準確性驗證。主要結(jié)果如下:(1)云地閃中負地閃占絕大多數(shù)(96.34%),正地閃僅占3.66%;正地閃的平均雷電流幅值(強度,下同)為66.18kA,明顯大于負地閃的平均雷電流幅值39.43kA;電流幅值為40-50kA的正地閃頻次最高,達到691次,占全部正地閃次數(shù)14.84%,幅值為30-40kA的負地閃頻...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本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章 雷電監(jiān)測與資料來源
2.1 雷電定位系統(tǒng)
2.1.1 雷電定位系統(tǒng)構(gòu)成
2.1.2 探測原理
2.1.3 探測方法
2.2 陜西省雷電定位系統(tǒng)
2.3 雷電監(jiān)測的意義
2.4 資料來源
第三章 云地閃時空分布特征
3.1 閃電的基本概況
3.2 雷電流幅值分布特征
3.3 閃電的日變化
3.4 閃電的月變化
3.5 地閃的空間分布
第四章 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特征公式
4.1 各種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公式
4.2 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的分布擬合
4.2.1 規(guī)程法擬合
4.2.2 IEEE Std和CIGRE推薦公式的擬合
4.2.3 概率曲線差異的影響
4.3 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計算公式的推導
4.3.1 系數(shù) α、β 的取值
4.3.2 公式準確性驗證
4.3.3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總結(jié)與展望
5.1 總結(jié)
5.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5.3 存在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京地區(qū)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J]. 扈海波,李京校,潘進軍. 氣象. 2012(08)
[2]雷電流幅值概率計算公式[J]. 李瑞芳,吳廣寧,曹曉斌,馬御棠,劉平,蘇杰. 電工技術(shù)學報. 2011(04)
[3]2006—2009年江蘇省地閃特征分析及應用[J]. 焦雪,馮民學,鐘穎穎. 氣象科學. 2011(02)
[4]基于ADTD系統(tǒng)監(jiān)測的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特征分析[J]. 李家啟,王勁松,申雙和,李博,陳宏,林濤. 氣象. 2011(02)
[5]湖北地區(qū)云地閃電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 王學良,劉學春,黃小彥,史雅靜. 氣象. 2010(10)
[6]1000kV交流輸電線路繞擊率的計算方法[J]. 彭謙,李軍,康東升,卞鵬,王曄. 中國電力. 2010(08)
[7]2009年陜西省雷電分布與雷電災害特征[J]. 王潔,張媛,李潤強,高菊霞. 陜西氣象. 2010(04)
[8]西北太平洋地區(qū)強臺風的閃電活動特征[J]. 潘倫湘,郄秀書,劉冬霞,王東方,楊靜.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0(02)
[9]大型客機防雷擊技術(shù)研究[J]. 范瑞敏,胡宇群,喬新. 江蘇航空. 2010(01)
[10]廣州地域1999~2008年地閃密度圖及雷電參數(shù)分析[J]. 陸國俊,熊俊,陳家宏,童雪芳,谷山強. 高電壓技術(shù). 2009(12)
碩士論文
[1]基于SAFIR資料的北京及周邊地區(qū)閃電特征分析[D]. 李京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2]江蘇閃電定位網(wǎng)資料的分析與研究[D]. 許洪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3]江西省雷暴活動時空變化特征及雷電災害的研究[D]. 胡先鋒.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4]山東地區(qū)對流天氣的地閃演變和分布特征研究[D]. 馮桂力.中國海洋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323522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本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章 雷電監(jiān)測與資料來源
2.1 雷電定位系統(tǒng)
2.1.1 雷電定位系統(tǒng)構(gòu)成
2.1.2 探測原理
2.1.3 探測方法
2.2 陜西省雷電定位系統(tǒng)
2.3 雷電監(jiān)測的意義
2.4 資料來源
第三章 云地閃時空分布特征
3.1 閃電的基本概況
3.2 雷電流幅值分布特征
3.3 閃電的日變化
3.4 閃電的月變化
3.5 地閃的空間分布
第四章 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特征公式
4.1 各種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公式
4.2 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的分布擬合
4.2.1 規(guī)程法擬合
4.2.2 IEEE Std和CIGRE推薦公式的擬合
4.2.3 概率曲線差異的影響
4.3 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計算公式的推導
4.3.1 系數(shù) α、β 的取值
4.3.2 公式準確性驗證
4.3.3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總結(jié)與展望
5.1 總結(jié)
5.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5.3 存在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京地區(qū)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J]. 扈海波,李京校,潘進軍. 氣象. 2012(08)
[2]雷電流幅值概率計算公式[J]. 李瑞芳,吳廣寧,曹曉斌,馬御棠,劉平,蘇杰. 電工技術(shù)學報. 2011(04)
[3]2006—2009年江蘇省地閃特征分析及應用[J]. 焦雪,馮民學,鐘穎穎. 氣象科學. 2011(02)
[4]基于ADTD系統(tǒng)監(jiān)測的雷電流幅值累積概率特征分析[J]. 李家啟,王勁松,申雙和,李博,陳宏,林濤. 氣象. 2011(02)
[5]湖北地區(qū)云地閃電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 王學良,劉學春,黃小彥,史雅靜. 氣象. 2010(10)
[6]1000kV交流輸電線路繞擊率的計算方法[J]. 彭謙,李軍,康東升,卞鵬,王曄. 中國電力. 2010(08)
[7]2009年陜西省雷電分布與雷電災害特征[J]. 王潔,張媛,李潤強,高菊霞. 陜西氣象. 2010(04)
[8]西北太平洋地區(qū)強臺風的閃電活動特征[J]. 潘倫湘,郄秀書,劉冬霞,王東方,楊靜.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0(02)
[9]大型客機防雷擊技術(shù)研究[J]. 范瑞敏,胡宇群,喬新. 江蘇航空. 2010(01)
[10]廣州地域1999~2008年地閃密度圖及雷電參數(shù)分析[J]. 陸國俊,熊俊,陳家宏,童雪芳,谷山強. 高電壓技術(shù). 2009(12)
碩士論文
[1]基于SAFIR資料的北京及周邊地區(qū)閃電特征分析[D]. 李京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2]江蘇閃電定位網(wǎng)資料的分析與研究[D]. 許洪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3]江西省雷暴活動時空變化特征及雷電災害的研究[D]. 胡先鋒.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4]山東地區(qū)對流天氣的地閃演變和分布特征研究[D]. 馮桂力.中國海洋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3235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3235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