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次重污染沙塵天氣成因及動力傳輸特征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7 12:43
應用氣象、空氣質(zhì)量和ERA-Interim再分析資料,結(jié)合HYSPLIT后向軌跡模型和地理信息,對比分析了2018年北京兩次重污染沙塵天氣的成因、傳輸特征及影響要素等。結(jié)果表明:兩次過程的沙塵源地均為蒙古國,但3月28日沙塵天氣由蒙古氣旋引發(fā),傳輸出現(xiàn)折向,以東北和偏東兩條路徑輸送入京,5月28日沙塵受低渦和發(fā)展的低壓冷鋒影響,為典型的西北傳輸路徑;高空的引導氣流與低層冷空氣的強度以及地形是導致沙塵傳輸出現(xiàn)顯著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高空為偏西氣流,低層冷平流較弱,受到山脈的阻擋,沙塵氣團東移至地勢較低的區(qū)域后,在氣壓梯度力的驅(qū)動下傳輸方向發(fā)生轉(zhuǎn)折,以偏東路徑繞流進入北京;高空的偏北氣流和低層冷平流較強,沙塵氣團可直接翻越山脈從西北路徑入京,沙塵粒子的運移高度相對較高。
【文章來源】:沙漠與綠洲氣象. 2020,14(04)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3月28日11時BT(a)、5月28日05時BT(b)200、800、1500 m高度北京觀象臺(39.8°N,116.47°E)HYSPLIT模式36 h后向軌跡
圖1 3月28日11時BT(a)、5月28日05時BT(b)200、800、1500 m高度北京觀象臺(39.8°N,116.47°E)HYSPLIT模式36 h后向軌跡圖3 3月27日20時BT(a)、3月28日02時BT(b)、3月28日04時BT(c)、3月28日06時BT(d)、3月28日08時BT(e)、3月28日10時BT(f)地面風場(單位:m/s)與PM10濃度(彩色圓點,單位:μg/m3)
圖2 3月27日14時BT(a)、3月28日08時BT(b)時海平面氣壓(黑線,單位:h Pa)、地面沙塵區(qū)(S為浮塵,S→為揚沙,→S為沙塵暴)與海拔高度(彩色陰影,單位:m)28日06—08時從赤峰、通遼、遼寧一帶的冷空氣攜帶沙塵粒子移動方向轉(zhuǎn)折后,經(jīng)河北東部移至北京城區(qū)(圖3d~3e),08—11時北京西部的海淀、門頭溝等地受東風輸送影響,PM10濃度迅速增長,超過1500μg/m3(圖4中粉色箭頭)。這樣在東北風和東風兩支沙塵氣流的共同輸送下,北京各區(qū)縣的AQI均爆表。28日白天北京近地面一直受偏東風的影響,沙塵氣團受到西部太行山脈的阻擋,在山前一帶形成堆積(圖3f),造成AQI>500的重污染持續(xù)到18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塔里木盆地一次“東灌”沙塵暴大氣邊界層特征[J].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李娜,趙克明,孫鳴婧,閔月.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9(05)
[2]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近4年沙塵天氣下的氣象要素相關性分析[J]. 毛東雷,蔡富艷,趙楓,雷加強,來風兵,薛杰. 高原氣象. 2018(04)
[3]春季沙塵天氣對內(nèi)蒙古地區(qū)顆粒物污染影響研究[J]. 朱蓉,楊麗桃,柳志慧,王式功.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8(03)
[4]2017年春季華北地區(qū)一次典型沙塵重污染天氣過程研究[J]. 魏巍,皮冬勤,晏平仲,肖林鴻,張穩(wěn)定,陳婷婷,羅寶剛,丁俊男,李健軍.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5)
[5]2015年春季華北黃淮等地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分析[J]. 安林昌,張恒德,桂海林,張?zhí)旌? 氣象. 2018(01)
[6]2015年春季北疆沿天山一帶一次強沙塵暴過程分析[J]. 閔月,李娜,湯浩.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7(05)
[7]北京春季一次霾和沙塵混合污染天氣過程分析[J]. 熊亞軍,唐宜西,寇星霞,李梓銘,孫兆彬,盧冰. 干旱氣象. 2017(01)
[8]北京地區(qū)顆粒物健康效應研究——沙塵天氣、非沙塵天氣下顆粒物(PM2.5、PM10)對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響[J]. 孫兆彬,安興琴,崔甍甍,陶燕,馬小會,葉晨.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6(08)
[9]2013年春季一次沙塵暴天氣成因分析[J]. 武威,顧佳佳,牛淑貞.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4(04)
[10]典型沙塵回流天氣過程對北京市空氣質(zhì)量影響的特征分析[J]. 徐文帥,李云婷,孫瑞雯,董欣,邱啟鴻.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4(02)
本文編號:3288200
【文章來源】:沙漠與綠洲氣象. 2020,14(04)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3月28日11時BT(a)、5月28日05時BT(b)200、800、1500 m高度北京觀象臺(39.8°N,116.47°E)HYSPLIT模式36 h后向軌跡
圖1 3月28日11時BT(a)、5月28日05時BT(b)200、800、1500 m高度北京觀象臺(39.8°N,116.47°E)HYSPLIT模式36 h后向軌跡圖3 3月27日20時BT(a)、3月28日02時BT(b)、3月28日04時BT(c)、3月28日06時BT(d)、3月28日08時BT(e)、3月28日10時BT(f)地面風場(單位:m/s)與PM10濃度(彩色圓點,單位:μg/m3)
圖2 3月27日14時BT(a)、3月28日08時BT(b)時海平面氣壓(黑線,單位:h Pa)、地面沙塵區(qū)(S為浮塵,S→為揚沙,→S為沙塵暴)與海拔高度(彩色陰影,單位:m)28日06—08時從赤峰、通遼、遼寧一帶的冷空氣攜帶沙塵粒子移動方向轉(zhuǎn)折后,經(jīng)河北東部移至北京城區(qū)(圖3d~3e),08—11時北京西部的海淀、門頭溝等地受東風輸送影響,PM10濃度迅速增長,超過1500μg/m3(圖4中粉色箭頭)。這樣在東北風和東風兩支沙塵氣流的共同輸送下,北京各區(qū)縣的AQI均爆表。28日白天北京近地面一直受偏東風的影響,沙塵氣團受到西部太行山脈的阻擋,在山前一帶形成堆積(圖3f),造成AQI>500的重污染持續(xù)到18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塔里木盆地一次“東灌”沙塵暴大氣邊界層特征[J].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李娜,趙克明,孫鳴婧,閔月.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9(05)
[2]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近4年沙塵天氣下的氣象要素相關性分析[J]. 毛東雷,蔡富艷,趙楓,雷加強,來風兵,薛杰. 高原氣象. 2018(04)
[3]春季沙塵天氣對內(nèi)蒙古地區(qū)顆粒物污染影響研究[J]. 朱蓉,楊麗桃,柳志慧,王式功.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8(03)
[4]2017年春季華北地區(qū)一次典型沙塵重污染天氣過程研究[J]. 魏巍,皮冬勤,晏平仲,肖林鴻,張穩(wěn)定,陳婷婷,羅寶剛,丁俊男,李健軍.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5)
[5]2015年春季華北黃淮等地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分析[J]. 安林昌,張恒德,桂海林,張?zhí)旌? 氣象. 2018(01)
[6]2015年春季北疆沿天山一帶一次強沙塵暴過程分析[J]. 閔月,李娜,湯浩.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7(05)
[7]北京春季一次霾和沙塵混合污染天氣過程分析[J]. 熊亞軍,唐宜西,寇星霞,李梓銘,孫兆彬,盧冰. 干旱氣象. 2017(01)
[8]北京地區(qū)顆粒物健康效應研究——沙塵天氣、非沙塵天氣下顆粒物(PM2.5、PM10)對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響[J]. 孫兆彬,安興琴,崔甍甍,陶燕,馬小會,葉晨.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6(08)
[9]2013年春季一次沙塵暴天氣成因分析[J]. 武威,顧佳佳,牛淑貞.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4(04)
[10]典型沙塵回流天氣過程對北京市空氣質(zhì)量影響的特征分析[J]. 徐文帥,李云婷,孫瑞雯,董欣,邱啟鴻.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4(02)
本文編號:3288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2882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