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緯高原干季降水與印緬槽的聯(lián)系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20:05
基于1979—2012年GMAO/GES DISC提供的1979—2012年大氣環(huán)流月平均再分析資料和同期低緯高原及周邊地區(qū)148個氣象觀測臺站降水數(shù)據(jù),運用相關分析、合成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對低緯高原干季降水與印緬槽的可能聯(lián)系進行診斷分析。結(jié)果表明,印緬槽是影響低緯高原地區(qū)干季降水的重要因子。印緬槽槽前暖濕偏南風向低緯高原地區(qū)輸送水汽,槽前的強烈上升運動使暖濕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有利于發(fā)生CISK物理過程,在青藏高原偏北角干冷氣流共同作用下,水汽凝結(jié)發(fā)生降水。印緬槽的發(fā)展形成了有利于大氣斜壓性不斷在高原南北側(cè)積累的正反饋機制以及不利于該系統(tǒng)斜壓性向下游頻散的經(jīng)向環(huán)流形勢,從而影響了低緯高原地區(qū)各氣象要素場的配置,進而影響該地區(qū)的干季降水。
【文章來源】: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20,59(14)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1979—2012年干季的印緬槽指數(shù)
印緬槽的發(fā)展影響了周圍的環(huán)流形勢,低層700 hPa的槽前正渦度有利于降水低壓動力條件維持,同時槽前的暖濕南風一定程度上給低緯高原的降水發(fā)生提供了水汽條件,槽前的強烈上升運動有利于水汽凝結(jié)發(fā)生CISK物理過程,從而對低緯高原的降水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圖3 24.375°N緯向溫度剖面差值場(K)(a)、緯向比濕剖面差值場(g/kg)(b)、垂直速度剖面差值場(Pa/s)(c)、整層積分潛熱通量(d)
24.375°N緯向溫度剖面差值場(K)(a)、緯向比濕剖面差值場(g/kg)(b)、垂直速度剖面差值場(Pa/s)(c)、整層積分潛熱通量(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NSO事件對云南及臨近地區(qū)春末初夏降水的影響[J]. 楊亞力,杜巖,陳海山,張永生. 大氣科學. 2011(04)
[2]2010年秋冬季西南地區(qū)嚴重干旱與南支槽關系分析[J]. 王斌,李躍清.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 2010(04)
[3]低緯高原兩次冬季南支槽強降水的對比分析[J]. 郭榮芬,高安生,楊素雨. 大氣科學學報. 2010(01)
[4]冬半年副熱帶南支西風槽結(jié)構(gòu)和演變特征研究[J]. 索渺清,丁一匯. 大氣科學. 2009(03)
[5]春季高原東南角多雨中心的氣候特征及水汽輸送分析[J]. 魯亞斌,解明恩,范菠,索渺清. 高原氣象. 2008(06)
[6]2000年以來云南4次強降雪過程的對比分析[J]. 張騰飛,魯亞斌,張杰,普貴明,周國蓮. 應用氣象學報. 2007(01)
[7]低緯高原冬季寒潮天氣個例分析[J]. 劉麗. 氣象. 2001(09)
[8]南支槽與強冷空氣結(jié)合對云南冬季天氣的影響[J]. 秦劍,潘里娜,石魯平. 氣象. 1991(03)
本文編號:3210063
【文章來源】: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20,59(14)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1979—2012年干季的印緬槽指數(shù)
印緬槽的發(fā)展影響了周圍的環(huán)流形勢,低層700 hPa的槽前正渦度有利于降水低壓動力條件維持,同時槽前的暖濕南風一定程度上給低緯高原的降水發(fā)生提供了水汽條件,槽前的強烈上升運動有利于水汽凝結(jié)發(fā)生CISK物理過程,從而對低緯高原的降水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圖3 24.375°N緯向溫度剖面差值場(K)(a)、緯向比濕剖面差值場(g/kg)(b)、垂直速度剖面差值場(Pa/s)(c)、整層積分潛熱通量(d)
24.375°N緯向溫度剖面差值場(K)(a)、緯向比濕剖面差值場(g/kg)(b)、垂直速度剖面差值場(Pa/s)(c)、整層積分潛熱通量(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NSO事件對云南及臨近地區(qū)春末初夏降水的影響[J]. 楊亞力,杜巖,陳海山,張永生. 大氣科學. 2011(04)
[2]2010年秋冬季西南地區(qū)嚴重干旱與南支槽關系分析[J]. 王斌,李躍清.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 2010(04)
[3]低緯高原兩次冬季南支槽強降水的對比分析[J]. 郭榮芬,高安生,楊素雨. 大氣科學學報. 2010(01)
[4]冬半年副熱帶南支西風槽結(jié)構(gòu)和演變特征研究[J]. 索渺清,丁一匯. 大氣科學. 2009(03)
[5]春季高原東南角多雨中心的氣候特征及水汽輸送分析[J]. 魯亞斌,解明恩,范菠,索渺清. 高原氣象. 2008(06)
[6]2000年以來云南4次強降雪過程的對比分析[J]. 張騰飛,魯亞斌,張杰,普貴明,周國蓮. 應用氣象學報. 2007(01)
[7]低緯高原冬季寒潮天氣個例分析[J]. 劉麗. 氣象. 2001(09)
[8]南支槽與強冷空氣結(jié)合對云南冬季天氣的影響[J]. 秦劍,潘里娜,石魯平. 氣象. 1991(03)
本文編號:3210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2100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