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近60年日照時數(shù)時空變化特征及未來趨勢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5-07 17:23
利用福建省22個氣象站點近60年日照時數(shù)資料,通過線性傾向估計、滑動t檢驗、重標極差法(R/S)和經(jīng)驗正交函數(shù)(EOF)分解等方法對福建省1961—2018年日照時數(shù)的時空變化特征及未來趨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福建省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 739 h,日照時數(shù)整體呈下降趨勢,下降速率為每10年62.28 h;平均日照時數(shù)以夏季最大,春季最小,四季最大日照時數(shù)均出現(xiàn)在20世紀60—70年代;日照時數(shù)在1971年、1986年發(fā)生突變, 1971年之前日照時數(shù)呈明顯的上升趨勢,1986之后呈下降趨勢;福建省日照時數(shù)序列具有長期相關的持續(xù)性,未來變化趨勢與過去一致,四季和年際日照時數(shù)循環(huán)長度分別為6、7、4、6和8年;福建省日照時數(shù)占主導地位的分布為一致型,易出現(xiàn)一致偏多或一致偏少;第二種分布為東北—西南型.
【文章來源】: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氣象數(shù)據(jù)
1.2 方法
1.2.1 滑動t檢驗
1.2.2 重標極差(R/S)分析
1.2.3 經(jīng)驗正交函數(shù)(EOF)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日照時數(shù)的變化特征
2.1.1 年際變化及累積距平變化
2.1.2 季節(jié)變化及年代際變化
2.1.3 突變點檢驗
2.2 未來趨勢分析
2.3 空間特征分布
3小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福建省蒸發(fā)量變化趨勢及其敏感性分析[J]. 丘永杭,孫曉航,黃奇曉,陳曉瑜,林玉蕊.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2)
[2]牙克石市圖里河地區(qū)日照氣候特征分析[J]. 曹慶鋒. 農家參謀. 2019(18)
[3]東江中上游流域日照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曾欽文,謝玉仙,殷美祥,李思玲. 廣東氣象. 2019(04)
[4]1965—2015年廣東省日照時數(shù)時空變化特征[J]. 吳桂明,覃豐阜,林益才,孫一,張新新. 廣東氣象. 2019(03)
[5]基于GIS的新鄉(xiāng)市1966—2016年日照時數(shù)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J]. 李多多,王豫燕. 中國農學通報. 2019(08)
[6]1960—2014年祁連山日照時數(shù)時空變化特征[J]. 付建新,曹廣超,李玲琴,唐仲霞,楊曉敏. 山地學報. 2018(05)
[7]龍巖市1960—2013年氣候變化特征及未來趨勢分析[J]. 趙嘉陽,郭福濤,王文輝,丘永杭,靳全鋒,林玉蕊.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8]1961-2010年云南日照資源的時空分布及年代際變化研究[J]. 張萬誠,鄭建萌,馬濤. 資源科學. 2013(11)
[9]基于重標極差分析和非周期循環(huán)分析的氣候變化趨勢預測——以蘭州市為例[J]. 李國棟,張俊華,王乃昂,程弘毅,趙麗萍. 干旱區(qū)研究. 2013(02)
[10]近60年西安日照時數(shù)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 王釗,彭艷,白愛娟,董妍,李星敏. 高原氣象. 2012(01)
本文編號:3173784
【文章來源】: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氣象數(shù)據(jù)
1.2 方法
1.2.1 滑動t檢驗
1.2.2 重標極差(R/S)分析
1.2.3 經(jīng)驗正交函數(shù)(EOF)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日照時數(shù)的變化特征
2.1.1 年際變化及累積距平變化
2.1.2 季節(jié)變化及年代際變化
2.1.3 突變點檢驗
2.2 未來趨勢分析
2.3 空間特征分布
3小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福建省蒸發(fā)量變化趨勢及其敏感性分析[J]. 丘永杭,孫曉航,黃奇曉,陳曉瑜,林玉蕊.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2)
[2]牙克石市圖里河地區(qū)日照氣候特征分析[J]. 曹慶鋒. 農家參謀. 2019(18)
[3]東江中上游流域日照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曾欽文,謝玉仙,殷美祥,李思玲. 廣東氣象. 2019(04)
[4]1965—2015年廣東省日照時數(shù)時空變化特征[J]. 吳桂明,覃豐阜,林益才,孫一,張新新. 廣東氣象. 2019(03)
[5]基于GIS的新鄉(xiāng)市1966—2016年日照時數(shù)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J]. 李多多,王豫燕. 中國農學通報. 2019(08)
[6]1960—2014年祁連山日照時數(shù)時空變化特征[J]. 付建新,曹廣超,李玲琴,唐仲霞,楊曉敏. 山地學報. 2018(05)
[7]龍巖市1960—2013年氣候變化特征及未來趨勢分析[J]. 趙嘉陽,郭福濤,王文輝,丘永杭,靳全鋒,林玉蕊.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8]1961-2010年云南日照資源的時空分布及年代際變化研究[J]. 張萬誠,鄭建萌,馬濤. 資源科學. 2013(11)
[9]基于重標極差分析和非周期循環(huán)分析的氣候變化趨勢預測——以蘭州市為例[J]. 李國棟,張俊華,王乃昂,程弘毅,趙麗萍. 干旱區(qū)研究. 2013(02)
[10]近60年西安日照時數(shù)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 王釗,彭艷,白愛娟,董妍,李星敏. 高原氣象. 2012(01)
本文編號:3173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17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