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渦背景下蘇北地區(qū)連續(xù)兩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05:14
利用地面觀測資料、天氣雷達資料和ECMWF-ERA5逐小時0.25°×0.25°再分析資料,主要從環(huán)境條件和觸發(fā)機制兩個方面,對2019年6月8日(簡稱過程A)、9日(簡稱過程B)影響江蘇省北部的兩次冷渦型強對流天氣過程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過程A是由暖濕氣流引起的短時強降水伴隨雷暴大風的濕對流天氣;過程B則是在高層西北氣流下由干冷平流強迫引起的大風冰雹伴隨短時強降水的混合對流天氣。過程A,由暖濕氣流形成強對流不穩(wěn)定層結,垂直風切變強度一般,濕層深厚,有利于短時強降水的發(fā)生;過程B,中高層的較強干冷平流疊加在低層暖濕平流上而形成強對流不穩(wěn)定層結,強的垂直風切變位于中低層,配合較強的動力抬升條件,有利于冰雹的發(fā)生。兩次天氣過程的觸發(fā)機制都是地面輻合線。過程A的預報重點為水汽條件和來自上游的對流系統(tǒng)與當地地面輻合線的耦合;過程B的預報重點為大氣的不穩(wěn)定度和冷渦后部冷空氣的干侵入與地面輻合線的耦合。
【文章來源】:氣象與減災研究. 2020,43(02)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天氣概況
2 環(huán)流形勢和影響系統(tǒng)分析
3 探空資料分析
4 環(huán)境條件和觸發(fā)機制分析
4.1 水汽條件
4.2 熱力和動力條件
4.3 地面觸發(fā)系統(tǒng)
5 小結和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兩次華北冷渦降水成因及預報偏差對比分析[J]. 符嬌蘭,陳雙,沈曉琳,張夕迪,權婉晴. 氣象. 2019(05)
[2]冷渦背景下不同類型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對比分析[J]. 蔡雪薇,諶蕓,沈新勇,鄭永光,陶亦為. 氣象. 2019(05)
[3]北京一次對流云人工催化作業(yè)效果檢驗[J]. 宋文婷,蔡淼,王飛. 氣象與減災研究. 2017(02)
[4]中國強雷暴大風的氣候特征和環(huán)境參數分析[J]. 費海燕,王秀明,周小剛,俞小鼎. 氣象. 2016(12)
[5]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and Its Activities and Impacts: An Overview[J]. 廉毅,沈柏竹,李尚鋒,劉剛,楊旭.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6(06)
[6]江西省北部地區(qū)一次致災冰雹天氣環(huán)境條件和特征分析[J]. 盛志軍,鄧超,周雨,朱星球. 氣象與減災研究. 2016(03)
[7]中國中東部強對流天氣的天氣形勢分類和基本要素配置特征[J]. 許愛華,孫繼松,許東蓓,萬雪麗,郭艷. 氣象. 2014(04)
[8]東北冷渦對江淮颮線生成的影響研究[J]. 鄭媛媛,張雪晨,朱紅芳,姚晨,施帥紅. 高原氣象. 2014(01)
[9]蘇滬浙地區(qū)短時強降水與冰雹天氣分布及物理量特征對比分析[J]. 仇娟娟,何立富. 氣象. 2013(05)
[10]“6.3”區(qū)域致災雷暴大風形成及維持原因分析[J]. 王秀明,俞小鼎,周小剛,牛淑貞. 高原氣象. 2012(02)
本文編號:3149045
【文章來源】:氣象與減災研究. 2020,43(02)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天氣概況
2 環(huán)流形勢和影響系統(tǒng)分析
3 探空資料分析
4 環(huán)境條件和觸發(fā)機制分析
4.1 水汽條件
4.2 熱力和動力條件
4.3 地面觸發(fā)系統(tǒng)
5 小結和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兩次華北冷渦降水成因及預報偏差對比分析[J]. 符嬌蘭,陳雙,沈曉琳,張夕迪,權婉晴. 氣象. 2019(05)
[2]冷渦背景下不同類型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對比分析[J]. 蔡雪薇,諶蕓,沈新勇,鄭永光,陶亦為. 氣象. 2019(05)
[3]北京一次對流云人工催化作業(yè)效果檢驗[J]. 宋文婷,蔡淼,王飛. 氣象與減災研究. 2017(02)
[4]中國強雷暴大風的氣候特征和環(huán)境參數分析[J]. 費海燕,王秀明,周小剛,俞小鼎. 氣象. 2016(12)
[5]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and Its Activities and Impacts: An Overview[J]. 廉毅,沈柏竹,李尚鋒,劉剛,楊旭.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6(06)
[6]江西省北部地區(qū)一次致災冰雹天氣環(huán)境條件和特征分析[J]. 盛志軍,鄧超,周雨,朱星球. 氣象與減災研究. 2016(03)
[7]中國中東部強對流天氣的天氣形勢分類和基本要素配置特征[J]. 許愛華,孫繼松,許東蓓,萬雪麗,郭艷. 氣象. 2014(04)
[8]東北冷渦對江淮颮線生成的影響研究[J]. 鄭媛媛,張雪晨,朱紅芳,姚晨,施帥紅. 高原氣象. 2014(01)
[9]蘇滬浙地區(qū)短時強降水與冰雹天氣分布及物理量特征對比分析[J]. 仇娟娟,何立富. 氣象. 2013(05)
[10]“6.3”區(qū)域致災雷暴大風形成及維持原因分析[J]. 王秀明,俞小鼎,周小剛,牛淑貞. 高原氣象. 2012(02)
本文編號:3149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14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