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蘭屯市2019年8月5日至8日強降雨天氣過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30 10:25
利用常規(guī)氣象資料、自動站降雨資料以及713C雷達等,對扎蘭屯地區(qū)2019年8月5日至8日的強降雨天氣過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本次降雨過程主要受高空冷渦東移、高空槽、低層切變線以及風的幅合影響。2、本次降雨過程有較好的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動力抬升條件和配合較好的水汽輸送條件,使得此次降雨過程持續(xù)時間較長。3、低空急流為該市帶來充足的水汽。
【文章來源】:現(xiàn)代農業(yè). 2020,(11)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500 hPa高度場(藍色等值線)和850 hPa溫度場(紅色等值線,單位:℃)
雷達回波組合反射率因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次阻塞形勢下的內蒙古暴雨過程特征分析[J]. 常煜,韓經緯. 高原氣象. 2015(03)
[2]2011年7月25-26日呼倫貝爾市強降雨過程分析[J]. 劉芳,姜鳳友,鄭洪玉,賈曉燕,付麗娟. 內蒙古農業(yè)科技. 2012(02)
[3]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成因機理的研究進展[J]. 張慶云,陶詩言,彭京備. 大氣科學. 2008(04)
[4]一次大暴雨過程中低空急流演變與強降水的關系[J]. 金巍,曲巖,姚秀萍,黃素文. 氣象. 2007(12)
[5]低空急流與暴雨[J]. 朱乾根. 氣象科技資料. 1975(08)
本文編號:3109355
【文章來源】:現(xiàn)代農業(yè). 2020,(11)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500 hPa高度場(藍色等值線)和850 hPa溫度場(紅色等值線,單位:℃)
雷達回波組合反射率因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次阻塞形勢下的內蒙古暴雨過程特征分析[J]. 常煜,韓經緯. 高原氣象. 2015(03)
[2]2011年7月25-26日呼倫貝爾市強降雨過程分析[J]. 劉芳,姜鳳友,鄭洪玉,賈曉燕,付麗娟. 內蒙古農業(yè)科技. 2012(02)
[3]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成因機理的研究進展[J]. 張慶云,陶詩言,彭京備. 大氣科學. 2008(04)
[4]一次大暴雨過程中低空急流演變與強降水的關系[J]. 金巍,曲巖,姚秀萍,黃素文. 氣象. 2007(12)
[5]低空急流與暴雨[J]. 朱乾根. 氣象科技資料. 1975(08)
本文編號:3109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1093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