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氣象學論文 >

探索地球之巔:60年來珠峰氣候環(huán)境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10:58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珠峰),是全球氣候與環(huán)境變化研究的焦點與熱點區(qū)域。自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來,在珠峰地區(qū)已經(jīng)開展了多次綜合考察,并建立了定位觀測研究站。近60年來,珠峰地區(qū)持續(xù)變暖,升溫幅度與青藏高原的平均值相當,降水變化趨勢不明顯。珠峰地區(qū)是冰川集中分布區(qū),近期冰川顯著退縮,冰湖面積急劇擴張,徑流量增大,反映了冰川和水文過程對全球變暖的響應。受到升溫影響,珠峰地區(qū)的植被有變綠趨勢。工業(yè)革命以來,珠峰地區(qū)受到跨境大氣污染物傳輸?shù)挠绊?也凸顯了冰川消融導致的污染物二次釋放的潛在風險。 

【文章來源】:自然雜志. 2020,42(05)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探索地球之巔:60年來珠峰氣候環(huán)境變化


氣象科考隊員在珠峰大本營設(shè)立氣象觀測箱(1958年)(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珠峰,中國科學,環(huán)境觀,冰川


除了上述4次綜合性的考察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峰地區(qū)各類專題性的考察一直在持續(xù)。以冰川考察為例,1993年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現(xiàn)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研究院)開始了對東絨布冰川的連續(xù)考察,于1997年在遠東絨布冰川海拔6 500 m處鉆取一支40 m長的冰芯,第二年在東絨布冰川埡口(海拔6 500 m)獲得80 m長冰芯(圖3、圖4)。隨后幾乎是不間斷地逐年進行冰川定位監(jiān)測和測量、冰川水文和氣象監(jiān)測、冰芯鉆取、雪冰和其他環(huán)境樣品采集等工作。其中,2008年冰川考察隊參與了2008年奧運會珠峰火炬?zhèn)鬟f的氣象保障,在珠峰大本營到北坳的不同海拔架設(shè)了自動氣象站(圖5),獲得了較為完整的高海拔氣象資料。2013年,在東絨布冰川埡口鉆取了珠峰地區(qū)最長的一支冰芯(142 m)。截至2019年,在珠峰東絨布冰川獲得的冰芯達到10余支,為“解密”珠峰地區(qū)歷史時期高分辨率的氣候環(huán)境變化提供了珍貴資料。圖3 珠峰東絨布冰川埡口冰芯鉆取現(xiàn)場

絨布,珠峰,冰川,埡口


珠峰東絨布冰川埡口冰芯鉆取現(xiàn)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Linking atmospheric pollution to cryospheric change in the Third Pole region: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J]. Shichang Kang,Qianggong Zhang,Yun Qian,Zhenming Ji,Chaoliu Li,Zhiyuan Cong,Yulan Zhang,Junming Guo,Wentao Du,Jie Huang,Qinglong You,Arnico K.Panday,Maheswar Rupakheti,Deliang Chen,?rjan Gustafsson,Mark H.Thiemens,Dahe Qin.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04)
[2]青藏高原環(huán)境變化科學評估: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J]. 陳德亮,徐柏青,姚檀棟,郭正堂,崔鵬,陳發(fā)虎,張人禾,張憲洲,張鐿鋰,樊杰,侯增謙,張?zhí)烊A.  科學通報. 2015(32)
[3]近40a來中國喜馬拉雅山不同流域冰湖演化特征[J]. 廖淑芬,王欣,謝自楚,劉時銀,林劍,蔣宗立.  自然資源學報. 2015(02)
[4]基于第二次冰川編目的中國冰川現(xiàn)狀[J]. 劉時銀,姚曉軍,郭萬欽,許君利,上官冬輝,魏俊鋒,鮑偉佳,吳立宗.  地理學報. 2015(01)
[5]1982-2009年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植被指數(shù)變化[J]. 聶勇,劉林山,張鐿鋰,丁明軍.  地理科學進展. 2012(07)
[6]雪冰中汞的研究進展[J]. 康世昌,黃杰,張強弓.  地球科學進展. 2010(08)
[7]珠穆朗瑪峰極高海拔地區(qū)表層雪化學元素濃度特征[J]. 張強弓,康世昌,叢志遠,劉勇勤.  科學通報. 2007(19)



本文編號:31074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1074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e32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