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場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快速增強過程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3-01 01:36
利用美國聯(lián)合臺風預警中心整編的西北太平洋1970—2012年熱帶氣旋(TC)最佳路徑數(shù)據(jù)集及ERA-Interim再分析資料,利用極端天氣法確定TC快速增強(RI)的閾值為30 kn,分析了快速增強(RI)TC的時空分布特征;從RI的樣本中選取9個個例,采用動態(tài)合成分析法,對TCRI過程的環(huán)境場進行比分析。研究表明:(1)菲律賓群島以東(1015°N,130°E)海域為RI發(fā)生頻數(shù)最多的區(qū)域,南海地區(qū)發(fā)生RI的情況明顯偏少。(2)RI在1972年發(fā)生的概率最大,而在2005年發(fā)生的概率最小,1997年后,RI發(fā)生的概率波動性較大。(3)西風與西南風水汽輸送結合150h Pa附近的反氣旋強輻散作用,有利于TCRI過程的進行。(4)RI發(fā)生前24 h至RI發(fā)生后的6 h,TC中心附近區(qū)域平均東風切變較快增大,其值由0.5 m·s-1增加到2.5 m·s-1左右,之后保持在2.03.0 m·s-1,使TC處于一個有利于其RI過程的緯向風切變環(huán)境。
【文章來源】:氣象科學. 2016,36(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1.2 方法
(1)TC快速增強樣本的篩選
(2)動態(tài)合成分析個例的篩選與處理
2 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強的時空統(tǒng)計特征
2.1 快速增強樣本的空間分布
2.2 快速增強樣本的時間分布
3 RI發(fā)生前后過程環(huán)境場的對比分析
3.1 TC附近渦度場變化
3.2 TC附近散度場變化
3.3 TC暖心的變化
3.4 水汽輸送
3.5 垂直緯向風切變
4 小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風和西風切變環(huán)境下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快速增強特征的對比[J]. 王偉,余錦華. 大氣科學學報. 2013(03)
[2]環(huán)境場對近海熱帶氣旋突然增強與突然減弱影響的對比分析[J]. 黃榮成,雷小途. 熱帶氣象學報. 2010(02)
[3]環(huán)境風垂直切變對熱帶氣旋“碧利斯”的影響[J]. 毛麗娜,潘益農. 氣象科學. 2009(04)
[4]60年來西北太平洋上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的變化特征[J]. 袁金南,林愛蘭,劉春霞. 氣象學報. 2008(02)
[5]臺風“云娜”(2004)近海加強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 季亮,費建芳,黃小剛,張根生. 氣象科學. 2007(05)
[6]近海熱帶氣旋強度突變的垂直結構特征分析[J]. 于玉斌,楊昌賢,姚秀萍. 大氣科學. 2007(05)
[7]華南地區(qū)熱帶氣旋登陸前強度突變的大尺度環(huán)境診斷分析[J]. 胡春梅,端義宏,余暉,于潤玲,杜秉玉. 熱帶氣象學報. 2005(04)
[8]登陸我國臺風研究概述[J]. 陳玉林,周軍,馬奮華. 氣象科學. 2005(03)
[9]臺風內核與外圍的強度突變[J]. 鄭祖光,夏友龍,劉式達. 氣象學報. 1996(03)
[10]臺風內核與外圍加熱對其強度突變的影響[J]. 夏友龍,鄭祖光,劉式達. 氣象學報. 1995(04)
本文編號:3056760
【文章來源】:氣象科學. 2016,36(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1.2 方法
(1)TC快速增強樣本的篩選
(2)動態(tài)合成分析個例的篩選與處理
2 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強的時空統(tǒng)計特征
2.1 快速增強樣本的空間分布
2.2 快速增強樣本的時間分布
3 RI發(fā)生前后過程環(huán)境場的對比分析
3.1 TC附近渦度場變化
3.2 TC附近散度場變化
3.3 TC暖心的變化
3.4 水汽輸送
3.5 垂直緯向風切變
4 小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風和西風切變環(huán)境下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快速增強特征的對比[J]. 王偉,余錦華. 大氣科學學報. 2013(03)
[2]環(huán)境場對近海熱帶氣旋突然增強與突然減弱影響的對比分析[J]. 黃榮成,雷小途. 熱帶氣象學報. 2010(02)
[3]環(huán)境風垂直切變對熱帶氣旋“碧利斯”的影響[J]. 毛麗娜,潘益農. 氣象科學. 2009(04)
[4]60年來西北太平洋上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的變化特征[J]. 袁金南,林愛蘭,劉春霞. 氣象學報. 2008(02)
[5]臺風“云娜”(2004)近海加強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 季亮,費建芳,黃小剛,張根生. 氣象科學. 2007(05)
[6]近海熱帶氣旋強度突變的垂直結構特征分析[J]. 于玉斌,楊昌賢,姚秀萍. 大氣科學. 2007(05)
[7]華南地區(qū)熱帶氣旋登陸前強度突變的大尺度環(huán)境診斷分析[J]. 胡春梅,端義宏,余暉,于潤玲,杜秉玉. 熱帶氣象學報. 2005(04)
[8]登陸我國臺風研究概述[J]. 陳玉林,周軍,馬奮華. 氣象科學. 2005(03)
[9]臺風內核與外圍的強度突變[J]. 鄭祖光,夏友龍,劉式達. 氣象學報. 1996(03)
[10]臺風內核與外圍加熱對其強度突變的影響[J]. 夏友龍,鄭祖光,劉式達. 氣象學報. 1995(04)
本文編號:3056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05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