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湖陸風的觀測研究和數(shù)值模擬
發(fā)布時間:2021-02-09 00:10
由于湖陸熱力差異,湖泊附近往往會形成湖陸風環(huán)流,對局地天氣、氣候產生影響。目前對湖陸風的活動規(guī)律、環(huán)流特征以及發(fā)生機理還認識不足。本文針對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對該區(qū)域的湖陸風環(huán)流進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利用2010-2015年1h一次的國家級自動站資料,統(tǒng)計分析鄱陽湖湖陸風事件的發(fā)生規(guī)律,并比較湖東、西兩岸湖陸風發(fā)展和維持的不同特征;然后對2004年8月7-9日和2014年8月3-5日兩個湖陸風個例進行觀測分析和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數(shù)值模擬,探討鄱陽湖湖陸風環(huán)流的結構特征和影響因素;最后,設計敏感性數(shù)值試驗,討論鄱陽湖水體變化對湖陸風環(huán)流的影響。在鄱陽湖湖陸風活動規(guī)律、結構特征以及影響因子方面獲得了一些有益認識。統(tǒng)計和觀測研究表明,鄱陽湖區(qū)域年均發(fā)生湖陸風日數(shù)約69天,發(fā)生頻數(shù)具有年、季和月變化。秋季較多,夏季較少,其中10月最多,6月最少。湖風多開始于9-14時(北京時,下同),而陸風多開始于21-次日01時。湖風維持時間多為3-10小時,湖風通常強于陸風。鄱陽湖周圍測站湖陸風發(fā)生特征也有所不同,湖東比湖西更易發(fā)生湖陸風。但湖東湖風出現(xiàn)時刻、停止時刻一般較湖西晚2h,維持時間也短1...
【文章來源】: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研究進展
1.2.1 湖陸風環(huán)流特征
1.2.2 湖效應對天氣的影響
1.2.2.1 對降水的影響
1.2.2.2 對臺風的影響
1.2.2.3 對局地環(huán)流的影響
1.2.3 湖-氣耦合模式的發(fā)展
1.3 論文框架
第二章 鄱陽湖湖陸風活動的統(tǒng)計特征
2.1 引言
2.2 資料與方法
2.3 統(tǒng)計結果
2.3.1 湖陸風概況
2.3.2 時間變化
2.3.3 起止時間
2.3.4 湖陸熱力差異特征
2.3.5 單站要素變化特征
2.4 小結
第三章 鄱陽湖湖陸風個例的觀測分析
3.1 引言
3.2 觀測分析
3.2.1 環(huán)境背景場
3.2.2 近地面單站風場變化特征
3.2.3 地面熱力差異特征
3.2.4 單站要素變化
3.3 小結
第四章 鄱陽湖湖陸風結構的數(shù)值模擬
4.1 引言
4.2 WRFV3.6.1 及湖模式
4.2.1 主要模塊和功能
4.2.2 湖模式
4.3 模擬方案、資料與方法
4.4 模擬結果檢驗
4.4.1 環(huán)流形勢、地面溫度和湖溫
4.4.2 湖陸環(huán)流的產生條件
4.5 湖-陸局地環(huán)流特征
4.5.1 近地表風場特征
4.5.2 垂直環(huán)流特征
4.5.3 湖陸風轉換特征
4.5.4 湖區(qū)動熱力演變
4.5.5 湖陸差異特征
4.6 小結
第五章 鄱陽湖湖陸風發(fā)生的敏感性試驗
5.1 引言
5.2 敏感性試驗設計
5.3 試驗結果分析
5.3.1 湖陸風形成條件的對比
5.3.2 局地環(huán)流特征對比
5.4 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引言
6.2 主要結論
6.2.1 鄱陽湖湖陸風活動規(guī)律
6.2.2 鄱陽湖湖陸風的觀測特征
6.2.3 鄱陽湖湖陸風環(huán)流的三維結構
6.2.4 鄱陽湖水體對湖陸風的影響
6.3 論文創(chuàng)新點
6.4 討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維熱擴散湖模式在太湖的應用研究[J]. 古紅萍,沈學順,金繼明,肖薇,王詠薇. 氣象學報. 2013(04)
[2]夏季鄱陽湖上空對流系統(tǒng)減弱過程分析[J]. 傅敏寧,鄭有飛,鄒海波,劉熙明. 高原氣象. 2013(03)
[3]A Modeling Study of Land Surface Process Impacts on Inland Behavior of Typhoon Rananim(2004)[J]. 魏娜,李英.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3(02)
[4]扎陵湖和鄂陵湖大氣邊界層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J]. 楊顯玉,文軍. 高原氣象. 2012(04)
[5]鄂陵湖湖濱地區(qū)夏季近地層微氣象特征與碳通量變化分析[J]. 李照國,呂世華,奧銀煥,王少影. 地理科學進展. 2012(05)
[6]巢湖流域典型站點的風場特征分析[J]. 殷長秦,王體健,石春娥,魏文華. 大氣科學學報. 2012(02)
[7]洞庭湖湖面風速與湖區(qū)陸地風速的對比分析[J]. 劉電英,鄒希云,彭杰彪,龔容.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9(32)
[8]京津冀地區(qū)大氣局地環(huán)流耦合效應的數(shù)值模擬[J]. 劉樹華,劉振鑫,李炬,王迎春,馬雁軍,劉和平,盛黎,梁福明,辛國君,王建華.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9(01)
[9]大理近地層山谷盆地湖陸風及湍流特征分析[J]. 楊智,劉勁松,孫績華.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08(05)
[10]登陸我國過湖泊熱帶氣旋的統(tǒng)計特征[J]. 王曉芳,劉澤軍. 熱帶氣象學報. 2008(05)
博士論文
[1]鄱陽湖對典型天氣過程的影響及近地面邊界層特征研究[D]. 傅敏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2]湖氣耦合模式的發(fā)展及其應用[D]. 古紅萍.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3
碩士論文
[1]太湖地區(qū)湖陸下墊面特征對雷暴過程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楊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24717
【文章來源】: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研究進展
1.2.1 湖陸風環(huán)流特征
1.2.2 湖效應對天氣的影響
1.2.2.1 對降水的影響
1.2.2.2 對臺風的影響
1.2.2.3 對局地環(huán)流的影響
1.2.3 湖-氣耦合模式的發(fā)展
1.3 論文框架
第二章 鄱陽湖湖陸風活動的統(tǒng)計特征
2.1 引言
2.2 資料與方法
2.3 統(tǒng)計結果
2.3.1 湖陸風概況
2.3.2 時間變化
2.3.3 起止時間
2.3.4 湖陸熱力差異特征
2.3.5 單站要素變化特征
2.4 小結
第三章 鄱陽湖湖陸風個例的觀測分析
3.1 引言
3.2 觀測分析
3.2.1 環(huán)境背景場
3.2.2 近地面單站風場變化特征
3.2.3 地面熱力差異特征
3.2.4 單站要素變化
3.3 小結
第四章 鄱陽湖湖陸風結構的數(shù)值模擬
4.1 引言
4.2 WRFV3.6.1 及湖模式
4.2.1 主要模塊和功能
4.2.2 湖模式
4.3 模擬方案、資料與方法
4.4 模擬結果檢驗
4.4.1 環(huán)流形勢、地面溫度和湖溫
4.4.2 湖陸環(huán)流的產生條件
4.5 湖-陸局地環(huán)流特征
4.5.1 近地表風場特征
4.5.2 垂直環(huán)流特征
4.5.3 湖陸風轉換特征
4.5.4 湖區(qū)動熱力演變
4.5.5 湖陸差異特征
4.6 小結
第五章 鄱陽湖湖陸風發(fā)生的敏感性試驗
5.1 引言
5.2 敏感性試驗設計
5.3 試驗結果分析
5.3.1 湖陸風形成條件的對比
5.3.2 局地環(huán)流特征對比
5.4 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引言
6.2 主要結論
6.2.1 鄱陽湖湖陸風活動規(guī)律
6.2.2 鄱陽湖湖陸風的觀測特征
6.2.3 鄱陽湖湖陸風環(huán)流的三維結構
6.2.4 鄱陽湖水體對湖陸風的影響
6.3 論文創(chuàng)新點
6.4 討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維熱擴散湖模式在太湖的應用研究[J]. 古紅萍,沈學順,金繼明,肖薇,王詠薇. 氣象學報. 2013(04)
[2]夏季鄱陽湖上空對流系統(tǒng)減弱過程分析[J]. 傅敏寧,鄭有飛,鄒海波,劉熙明. 高原氣象. 2013(03)
[3]A Modeling Study of Land Surface Process Impacts on Inland Behavior of Typhoon Rananim(2004)[J]. 魏娜,李英.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3(02)
[4]扎陵湖和鄂陵湖大氣邊界層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J]. 楊顯玉,文軍. 高原氣象. 2012(04)
[5]鄂陵湖湖濱地區(qū)夏季近地層微氣象特征與碳通量變化分析[J]. 李照國,呂世華,奧銀煥,王少影. 地理科學進展. 2012(05)
[6]巢湖流域典型站點的風場特征分析[J]. 殷長秦,王體健,石春娥,魏文華. 大氣科學學報. 2012(02)
[7]洞庭湖湖面風速與湖區(qū)陸地風速的對比分析[J]. 劉電英,鄒希云,彭杰彪,龔容.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9(32)
[8]京津冀地區(qū)大氣局地環(huán)流耦合效應的數(shù)值模擬[J]. 劉樹華,劉振鑫,李炬,王迎春,馬雁軍,劉和平,盛黎,梁福明,辛國君,王建華.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9(01)
[9]大理近地層山谷盆地湖陸風及湍流特征分析[J]. 楊智,劉勁松,孫績華.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08(05)
[10]登陸我國過湖泊熱帶氣旋的統(tǒng)計特征[J]. 王曉芳,劉澤軍. 熱帶氣象學報. 2008(05)
博士論文
[1]鄱陽湖對典型天氣過程的影響及近地面邊界層特征研究[D]. 傅敏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2]湖氣耦合模式的發(fā)展及其應用[D]. 古紅萍.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3
碩士論文
[1]太湖地區(qū)湖陸下墊面特征對雷暴過程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 楊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247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02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