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復雜地形區(qū)域雷暴特征及地閃時空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19:55
本論文利用2015-2017年WWLLN閃電探測資料、2013-2017年青海省氣象部門閃電定位系統(tǒng)的地閃數(shù)據(jù)以及西寧市多普勒天氣雷達所獲取的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2013-2017年夏季(6-8月)雷達資料對我國不同地區(qū)雷電分布特征及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雷暴和地閃活動的特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我國陸地范圍閃電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qū),閃電密度高值區(qū)位于廣東省和廣西省南部。閃電主要活躍期在6-9月,不同省份閃電活躍期不同,隨緯度增加而縮短。在低緯度靠海的廣東地區(qū),距海遠近距離是影響閃電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地形差異大、氣候復雜多樣的云南、四川、西藏地區(qū),夏季閃電分布主要受氣候影響,而秋季則主要受地形地勢的影響;同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黑龍江省和山東省,海拔高度較高的黑龍江省閃電頻數(shù)較多。同一地區(qū)CAPE值與閃電發(fā)生次數(shù)之間呈正相關,閃電發(fā)生多的地方CAPE值較大。(2)通過對2013-2017夏季(6月-8月)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典型強雷暴過程的地閃和雷達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重點研究了24次以負極性閃電為主的強雷暴過程,所有雷暴最大回波頂高均超過7km。分析表明第一次地閃為正地閃的雷暴其組合反射率和回波頂...
【文章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青海省雷電監(jiān)測定位系統(tǒng)站點分布圖
110°E70°E 80°E 90°E 100°E 120°E 130°E140°E10°N0 4 8 16km圖 3.1 我國陸地范圍 2015-2017 年閃電密度分布
省內(nèi)最大的平原為珠江三角洲平原。廣東省屬于東壓季風種氣候類型,光照充足,降水充沛,臺風影響較為頻繁。云南位地勢高,東南地勢低,屬于山地高原地形,山地占比超過 88%,部分。云南氣候大多數(shù)是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滇西北是高我國西南地區(qū)內(nèi)陸,地形復雜多樣,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且高低懸殊,西部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四川氣候區(qū)山地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川西南為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qū),川西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域廣闊,地形復雜斜。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西藏地區(qū)有著獨特的高,東南濕潤溫暖。山東省位于東部沿海地區(qū),中南部為山地和北平原,東部緩丘起伏。山東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熱同期。黑龍江省位于東北地區(qū)北部,西北、東南和北部地勢高屬于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山東兩次強對流天氣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的閃電特征分析[J]. 張琴,張曉,茍阿寧,環(huán)海軍,張秀青.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28)
[2]青藏高原雷暴電荷結構特征及成因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 郭鳳霞,王曼霏,黃兆楚,李揚,穆奕君,廉純皓,曾凡輝. 高原氣象. 2018(04)
[3]風廓線雷達在一次短時暴雨過程中的應用[J]. 史珺,趙玉潔,王慶元,楊妍辰,姜皓嚴.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7(04)
[4]青海高原2008-2016年云地閃特征分析[J]. 陶世銀,蔡忠周,王敏,胡亞男,金欣,羅少輝. 冰川凍土. 2018(02)
[5]中國不同地區(qū)閃電活動和氣溶膠的相關性[J]. 杜賽,譚涌波,汪然,仇夢揚,林輝,周潔晨.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6)
[6]雷暴單體的對流強度對電荷結構的影響[J]. 郭鳳霞,李雅雯,鮑敏,劉祖培,黃兆楚,王曼菲.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25)
[7]華東地區(qū)一次颮線過程的地閃演變特征[J]. 郭鳳霞,劉祖培,鮑敏,李雅雯,石海峰,李揚.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25)
[8]深圳一次強颮線過程的閃電頻數(shù)與天氣雷達回波關系分析[J]. 賴悅,張其林,陳洪濱,李兆明,漆加榮. 熱帶氣象學報. 2015(04)
[9]雷達、閃電資料在典型雷暴單體中的應用[J]. 孫自勝,馮民學,譚涌波. 氣象科學. 2014(05)
[10]基于衛(wèi)星觀測資料的全球閃電活動特征研究[J]. 朱潤鵬,袁鐵,李萬莉,納根文.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13(05)
博士論文
[1]閃電資料在中尺度數(shù)值模式中的同化應用研究[D]. 張榮.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7
[2]熱帶氣旋閃電活動特征及其與氣旋特性演變的關系研究[D]. 張文娟.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3
碩士論文
[1]青藏高原中部閃電活動和對流特征及其對應關系研究[D]. 樊鵬磊.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8
[2]多普勒雷達退速度模糊及風切變的仿真與識別[D]. 杜愛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6
[3]江西省雷暴活動時空變化特征及雷電災害的研究[D]. 胡先鋒.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57330
【文章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青海省雷電監(jiān)測定位系統(tǒng)站點分布圖
110°E70°E 80°E 90°E 100°E 120°E 130°E140°E10°N0 4 8 16km圖 3.1 我國陸地范圍 2015-2017 年閃電密度分布
省內(nèi)最大的平原為珠江三角洲平原。廣東省屬于東壓季風種氣候類型,光照充足,降水充沛,臺風影響較為頻繁。云南位地勢高,東南地勢低,屬于山地高原地形,山地占比超過 88%,部分。云南氣候大多數(shù)是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滇西北是高我國西南地區(qū)內(nèi)陸,地形復雜多樣,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且高低懸殊,西部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四川氣候區(qū)山地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川西南為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qū),川西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域廣闊,地形復雜斜。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西藏地區(qū)有著獨特的高,東南濕潤溫暖。山東省位于東部沿海地區(qū),中南部為山地和北平原,東部緩丘起伏。山東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熱同期。黑龍江省位于東北地區(qū)北部,西北、東南和北部地勢高屬于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山東兩次強對流天氣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的閃電特征分析[J]. 張琴,張曉,茍阿寧,環(huán)海軍,張秀青.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28)
[2]青藏高原雷暴電荷結構特征及成因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 郭鳳霞,王曼霏,黃兆楚,李揚,穆奕君,廉純皓,曾凡輝. 高原氣象. 2018(04)
[3]風廓線雷達在一次短時暴雨過程中的應用[J]. 史珺,趙玉潔,王慶元,楊妍辰,姜皓嚴. 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 2017(04)
[4]青海高原2008-2016年云地閃特征分析[J]. 陶世銀,蔡忠周,王敏,胡亞男,金欣,羅少輝. 冰川凍土. 2018(02)
[5]中國不同地區(qū)閃電活動和氣溶膠的相關性[J]. 杜賽,譚涌波,汪然,仇夢揚,林輝,周潔晨.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6)
[6]雷暴單體的對流強度對電荷結構的影響[J]. 郭鳳霞,李雅雯,鮑敏,劉祖培,黃兆楚,王曼菲.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25)
[7]華東地區(qū)一次颮線過程的地閃演變特征[J]. 郭鳳霞,劉祖培,鮑敏,李雅雯,石海峰,李揚.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25)
[8]深圳一次強颮線過程的閃電頻數(shù)與天氣雷達回波關系分析[J]. 賴悅,張其林,陳洪濱,李兆明,漆加榮. 熱帶氣象學報. 2015(04)
[9]雷達、閃電資料在典型雷暴單體中的應用[J]. 孫自勝,馮民學,譚涌波. 氣象科學. 2014(05)
[10]基于衛(wèi)星觀測資料的全球閃電活動特征研究[J]. 朱潤鵬,袁鐵,李萬莉,納根文.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13(05)
博士論文
[1]閃電資料在中尺度數(shù)值模式中的同化應用研究[D]. 張榮.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7
[2]熱帶氣旋閃電活動特征及其與氣旋特性演變的關系研究[D]. 張文娟.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3
碩士論文
[1]青藏高原中部閃電活動和對流特征及其對應關系研究[D]. 樊鵬磊.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18
[2]多普勒雷達退速度模糊及風切變的仿真與識別[D]. 杜愛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6
[3]江西省雷暴活動時空變化特征及雷電災害的研究[D]. 胡先鋒.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573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95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