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氣象保障信息網絡分析研究強對流天氣
【學位授予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409;P456
【圖文】:
氣象保障信息網絡構想設計示意圖
氣象保障地面寬帶傳輸網網絡拓撲設計示意圖
本級氣象臺站安全保密設計策略示意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保軍;;強對流天氣監(jiān)測預報預警技術研究進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9年21期
2 陸雅君;李勁;花振飛;王皓;婁珊珊;陳光舟;;安徽汛期強對流天氣對流參數(shù)對比分析[J];水文;2019年04期
3 劉海娟;;強對流天氣預報的一些基本問題[J];智能城市;2019年21期
4 劉福平;;簡單分析強對流天氣下做好氣象預報工作的措施[J];農業(yè)與技術;2017年22期
5 丁小立;;強對流天氣分析與預報中的若干基本問題[J];農業(yè)與技術;2018年06期
6 張軍;;強對流天氣預報的分析[J];南方農機;2018年12期
7 錢英;王百慶;;強對流天氣的形成過程[J];物理教學;2009年11期
8 王百慶;錢英;;強對流天氣的熱力學成因——研究性探究活動成果[J];物理教學探討;2010年02期
9 黃雪婷;;關于強對流天氣預報的思考及認識[J];時代農機;2018年08期
10 王秀琴;;石河子墾區(qū)一次持續(xù)性強對流天氣成因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1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鐵巖;曹洋;張嘉雪;;吉林省西部強對流天氣潛勢預報研究[A];第35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1 災害天氣監(jiān)測、分析與預報[C];2018年
2 薛冰;張國平;唐衛(wèi);王曙東;王萍;鹿業(yè)濤;豐德恩;惠建忠;;強對流精準服務產品加工技術與應用[A];第34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11 創(chuàng)新驅動智慧氣象服務——第七屆氣象服務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7年
3 史緯恒;胡友彬;林曉霞;郝志男;李靖;;2008-2012年東北三省地區(qū)強對流天氣的統(tǒng)計分析[A];第32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 災害天氣監(jiān)測、分析與預報[C];2015年
4 曼世超;;一次強對流天氣個例的分析[A];第33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22 青年論壇[C];2016年
5 馮晉勤;蔡菁;賴巧珍;廖義樟;;福建春季強對流天氣中尺度特征分析[A];第33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1 災害天氣監(jiān)測、分析與預報[C];2016年
6 焦熱光;陳敏;尤鳳春;;快速更新循環(huán)在北京地區(qū)強對流天氣預報中的應用[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尤鳳春;吳宏議;魏東;楊波;;2008年6月13日北京強對流天氣分析及檢驗[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8 章志芹;過宇飛;陳瀟瀟;周彬;;090614影響華東地區(qū)的一次ɑ尺度強對流天氣[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9 毛則劍;高天赤;周春雨;崔潔;;杭州強對流天氣氣候特征分析[A];首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蔣義芳;姜麟;錢明;吳海英;王衛(wèi)芳;王嘯華;;江蘇省強對流天氣的多普勒產品特征分析[A];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鵬;盛杰 愛上強對流天氣[N];中國氣象報;2019年
2 記者 石奎 通訊員 黃世芹;貴陽出現(xiàn)首場強對流天氣[N];中國氣象報;2019年
3 本報記者 徐姚;春夏之交,強對流天氣為何頻惹禍[N];中國應急管理報;2019年
4 記者 鄔李莎;切實做好強對流天氣防范應對工作[N];宜春日報;2019年
5 記者 劉瀾瀾 通訊員 張娜;雷電、大風、暴雨將至 我省積極防范應對強對流天氣[N];河北經濟日報;2019年
6 本報記者;我省強化部署清明期間森林防火和防御沿海大風、大幅降溫、局地強對流天氣工作[N];福建日報;2018年
7 本報記者 孫楠 吳鵬;強對流預警能精確到具體位置嗎?[N];中國氣象報;2018年
8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劉成龍;牢固樹立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扎實做好強對流天氣應對和后續(xù)處置工作[N];青島日報;2018年
9 本報記者 趙貝佳;怎樣防范強對流天氣[N];人民日報;2018年
10 本報記者 趙曉妮;“超級集合”使預報更準確[N];中國氣象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率;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場區(qū)中尺度強對流天氣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2 王曉峰;復雜下墊面環(huán)境上海局地強對流天氣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3年
3 閔晶晶;京津冀地區(qū)強對流天氣特征和預報技術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4 蘇愛芳;黃淮中西部深對流云的演變規(guī)律和組織結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卜茂賓;基于衛(wèi)星資料的對流初生預警研究[D];國防科技大學;2017年
2 任奇才;基于氣象保障信息網絡分析研究強對流天氣[D];國防科技大學;2018年
3 劉子菁;新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wèi)星觀測在強對流識別和預警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9年
4 邱玉超;重慶市強對流天氣災害綜合風險模糊物元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8年
5 吳君婧;非均勻復雜下墊面下一次強對流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6 葉東;新鄉(xiāng)地區(qū)強對流天氣分析及潛勢預報研究[D];蘭州大學;2018年
7 宋歌;自動站資料在強對流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預警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13年
8 杜坤;多尺度資料在強對流天氣預報中的應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9 石慕真;黑龍江省強對流天氣特征初步分析[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宋敏敏;冷渦影響下我國強對流天氣分布特征與個例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6年
本文編號:27712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77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