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泰盆地1403-1911年旱澇序列重建及其社會影響與應對
發(fā)布時間:2020-04-26 08:51
【摘要】:我國是旱澇災害頻發(fā)的國家,查明旱澇災害的發(fā)生機理,對災害預防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吉泰盆地為研究區(qū)域,基于1403-1911年的旱澇資料,建立了該地區(qū)旱澇災害等級序列。并綜合采用數理統(tǒng)計、小波分析和滑動t檢驗等方法,對旱澇災害發(fā)生頻次、強度、周期和突變點等進行分析,闡明旱澇災害發(fā)生后對當地的影響及災后應對措施。主要得出以下結論:一、本文數據來源于吉泰盆地8縣1市逐年旱澇災害史料。結合吉泰盆地的實際情況,將旱澇災害分為5個等級,再把文字描述進行參數化,重建了吉泰盆地1403-1911年旱澇災害等級序列。二、吉泰盆地旱澇災害次數和頻率分析表明:1403-1911年間,吉泰盆地發(fā)生各類旱澇災害共315次,其中澇災發(fā)生頻率多于旱災。各級旱澇災害出現頻率高低排序為:5級澇(29)2級偏旱(29)4級偏澇(29)1級旱。按世紀統(tǒng)計,15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澇災出現頻率高于旱災,16世紀、17世紀和20世紀旱災出現頻率高于澇災。從朝代看,清朝旱澇災害出現頻率高于明朝,各個朝代澇災出現頻率均高于旱災。三、吉泰盆地旱澇災害強度分析表明:通過計算旱澇災害平均指數,發(fā)現該地區(qū)1403-1911年旱澇災害強度總體表現為澇災大于旱災,僅在個別時間段旱災強度大于澇災。從各朝代看,明朝旱澇交替,清朝澇災嚴重,整個時期澇災強度大于旱災。四、吉泰盆地旱澇災害周期分析表明:將該地區(qū)509年旱澇災害等級序列進行小波分析,在500年和100年分辨尺度下共得到8個周期,分別是54-58a、5-8a、13a、31-33a、23a、115a、180a、275a。其中54-58a周期出現次數最多,為主要振蕩周期。五、吉泰盆地旱澇災害突變分析表明:對該地區(qū)旱澇演變分別做500年和100年尺度下的滑動t檢驗,得到旱澇災害演變可信的突變點,依次為:1452年由澇轉旱,1468年由旱轉澇,1485年由澇轉旱,1574年由旱轉澇,1662年由澇轉旱,1683年由旱轉澇,1801年由澇轉旱,1826年由旱轉澇,1866年由澇轉旱。六、吉泰盆地旱澇災害影響及其社會應對表明:旱澇災害頻發(fā)對社會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影響,主要表現為破壞農業(yè)生產,造成人口減少,影響社會穩(wěn)定。為緩解旱澇災害的影響,政府和民間采取了大量防治措施,主要有興修水利設施,建設倉儲和施行社會救濟。
【圖文】:
吉泰盆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續(xù)圖 3-1 吉泰盆地旱澇災害等級序列圖(圖中橫坐標為年份,縱坐標為旱澇災害等級)圖3-1為本文建立的吉泰盆地1403-1911年旱澇等級序列圖,橫坐標是年份,共 509 年,縱坐標是旱澇災害等級,共五個等級。從旱澇等級序列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吉泰盆地在 1403-1911 年期間逐年旱澇呈波動變化,存在由旱轉澇和由澇轉旱的多個突變點,并且旱澇振幅也相差較大。這些說明該時期旱澇災害程度除了受氣候變化影響外,可能還摻雜了非氣候因素的影響,如人類活動。本文將在后面章節(jié)具體分析吉泰盆地該時期旱澇的變化特征及其對當地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426.616
【圖文】:
吉泰盆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續(xù)圖 3-1 吉泰盆地旱澇災害等級序列圖(圖中橫坐標為年份,縱坐標為旱澇災害等級)圖3-1為本文建立的吉泰盆地1403-1911年旱澇等級序列圖,橫坐標是年份,共 509 年,縱坐標是旱澇災害等級,共五個等級。從旱澇等級序列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吉泰盆地在 1403-1911 年期間逐年旱澇呈波動變化,存在由旱轉澇和由澇轉旱的多個突變點,并且旱澇振幅也相差較大。這些說明該時期旱澇災害程度除了受氣候變化影響外,可能還摻雜了非氣候因素的影響,如人類活動。本文將在后面章節(jié)具體分析吉泰盆地該時期旱澇的變化特征及其對當地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426.6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振恒;;日本設置國家頂級防災平臺“防災推動國民會議”推進全民防災減災活動[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7年01期
2 曹永強;劉佳佳;王學鳳;王琪;;黃淮海流域旱澇周期、突變點和趨勢分析研究[J];干旱區(qū)地理;2016年02期
3 畢碩本;錢育君;陳昌春;李興宇;徐夢雅;;1470-1912年西北東部地區(qū)旱澇等級重建序列的特征及對比分析[J];干旱區(qū)地理;2016年01期
4 羅黨;林培源;李鈺雯;;基于灰色殘差馬爾可夫模型的鄭州市旱澇災害預測[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5 馬逸麟;謝長瑜;胡晨琳;劉鐵山;;江西省吉泰盆地土地質量評價[J];物探與化探;2015年02期
6 鄭景云;葛全勝;郝志新;劉浩龍;滿志敏;侯甬堅;方修琦;;歷史文獻中的氣象記錄與氣候變化定量重建方法[J];第四紀研究;2014年06期
7 史s,
本文編號:26413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64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