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夏季環(huán)流低頻振蕩與波包活動及對江淮流域強降水過程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426.6;P4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鑫;任雪娟;孫旭光;;江淮流域夏季持續(xù)性強降水的低頻特征分析[J];氣象科學;2013年04期
2 孫安健;1991年江淮流域洪澇致災因素探討[J];氣象;1992年09期
3 馮利華;江淮流域大洪水的發(fā)生規(guī)律探討[J];地理科學;2000年05期
4 金祖輝;江淮流域一種中間尺度暴雨系統(tǒng)的研究[J];大氣科學;1982年02期
5 包澄瀾,丁儉奮;1991年江淮流域特大洪澇與厄尼諾[J];自然災害學報;1992年01期
6 ;為什么江淮流域有梅雨天?[J];湖北氣象;1993年03期
7 徐群;上年6月南方濤動與江淮流域夏季降水趨勢的隔年遙聯(lián)[J];海洋學報(中文版);1990年01期
8 賀懿華;王曉玲;金琪;;南海熱帶對流季節(jié)內振蕩對江淮流域旱澇影響的初步分析[J];熱帶氣象學報;2006年03期
9 胡姍姍;;夏季熱帶對流對江淮流域降水的影響(英文)[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年02期
10 周曾奎;火山爆發(fā)與江淮流域氣候異常[J];氣象;198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向元珍;包澄瀾;;從1991年大澇論江淮流域洪澇與厄爾尼諾的關聯(lián)[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2 項瓊斐;;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異常成因分析[A];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S6短期氣候預測理論、方法與技術[C];2013年
3 錢永甫;趙勇;;北非地區(qū)海陸熱力差異與夏季江淮流域旱澇的關系[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預測與公共服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4 郝囝;譚桂容;;2005年夏季江淮流域降水異常成因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3天氣預報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C];2011年
5 鞏遠發(fā);段廷揚;張菡;;夏季亞洲大氣熱源匯的變化特征與江淮流域旱澇的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候變化及其機理和模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6 錢永甫;趙勇;;青藏高原地區(qū)地表熱力異常與江淮流域降水異常的關系[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趙勇;錢永甫;;北非地區(qū)海 陸熱力差異與夏季江淮流域旱澇的關系[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氣候預測研究與預測方法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8 馮蕾;張耀存;;次網格地形熱力效應參數(shù)化方案對1991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過程模擬的影響[A];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張菡;鞏遠發(fā);段廷揚;;2001和2003年夏季亞洲季風區(qū)大氣熱源匯的低頻變化特征[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首屆研究生年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10 康建鵬;戴s,
本文編號:2636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63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