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食物提取物對抗生素誘導的便秘小鼠模型的腸道功能調(diào)節(jié)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3-04-25 22:08
便秘是由腸道菌群紊亂、炎癥、腸動力不足、腸營養(yǎng)缺乏等多個因素造成,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抗生素等會誘導腸道菌群失調(diào)等而引發(fā)便秘,且便秘患者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等困擾。數(shù)據(jù)調(diào)查顯示,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已達到27%,且呈上升趨勢。長期便秘會誘發(fā)許多并發(fā)癥,如肛腸疾患、胃腸功能紊亂等,但國內(nèi)外對便秘的治療方式存在許多的弊端,如藥物依賴性強、副作用多、慢性毒性等,所以找到一種治療便秘功能顯著、全面、綠色安全的途徑極其重要。目前,天然食物成分因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小,具有多種活性功能,對疾病有良好的治療功能,已成為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本研究選擇三種食物提取物探究對腸道功能、炎性水平、腸道菌群等多方面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改善便秘,并利用ELISA檢測試劑盒和16S r DNA高通量測序技術,探明食物提取物通過改善腸道功能和腸道菌群來改善便秘的相關性,以及腸道菌群結構改變和便秘發(fā)生的相關性,為進一步新型便秘產(chǎn)品的開發(fā)提供新思路和理論數(shù)據(jù)指導。具體研究結果與內(nèi)容如下:1.抗生素誘導腸道菌群紊亂型便秘小鼠模型建立通過利用濃度為62.5 mg/m L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頭孢氨芐(Cephale...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便秘概述
1.1.1 便秘定義
1.1.2 便秘分類及發(fā)病機制
1.2 便秘研究現(xiàn)狀
1.2.1 便秘模型研究進展
1.2.2 便秘治療方式研究進展
1.3 便秘與全身性低度炎癥
1.4 腸道菌群多樣性與研究進展
1.4.1 正常腸道菌群與機體健康
1.4.2 腸道菌群失調(diào)與便秘
1.5 腸道菌群研究技術
1.6 食物對腸道微生物與便秘的影響
1.7 研究內(nèi)容及意義
1.7.1 研究內(nèi)容
1.7.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8 技術路線及創(chuàng)新點
1.8.1 技術路線
1.8.2 創(chuàng)新點
2 抗生素誘導腸道菌群紊亂型便秘小鼠模型建立
2.1 儀器與材料
2.1.1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
2.1.2 實驗材料
2.1.3 實驗儀器
2.2 實驗方法
2.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2.2.2 小鼠便秘的糞便形態(tài)學鑒定
2.2.3 小鼠體重和飼料消耗量的測定
2.2.4 小鼠糞便量和糞便含水率的測定
2.2.5 小鼠首粒黑便時長和小腸墨汁推進率的測定
2.2.6 小鼠腸道菌群門、科、屬水平結構組成分析
2.3 結果分析
2.3.1 抗生素對小鼠的表觀形態(tài)的影響
2.3.2 抗生素對體重和飼料消耗率的影響
2.3.3 抗生素對糞便量和糞便含水率的影響
2.3.4 抗生素對腸蠕動能力的影響
2.3.5 抗生素對腸道菌群門、科、屬水平結構組成的影響
2.4 討論
2.5 小結
3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功能及炎性水平的干預作用
3.1 材料與儀器
3.1.1 主要試劑
3.1.2 ELISA炎性指標快速檢測試劑盒、鱟試劑內(nèi)毒素檢測試劑盒
3.2 實驗方法
3.2.1 動物分組及處理方式
3.2.2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腸蠕動功能的改善作用
3.2.3 血清中IL-6、IL-10、IL-Iβ、TNF-α的測定
3.2.4 血清中內(nèi)毒素的測定
3.3 結果分析
3.3.1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體重、飼料消耗率的影響
3.3.2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排便質量的影響
3.3.3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腸蠕動功能的影響
3.3.4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全身性慢性低度炎癥的影響
3.3.5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血清中致炎因子內(nèi)毒素(LPS)的影響
3.4 討論
3.5 小結
4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的腸道菌群調(diào)節(jié)作用
4.1 儀器和試劑
4.1.1 實驗儀器
4.1.2 實驗試劑
4.2 實驗方法
4.2.1 樣品提取及檢測
4.2.2 樣品擴增及測序
4.2.3 數(shù)據(jù)分析流程及方法
4.3 結果分析
4.3.1 腸道菌群多樣性分析
4.3.2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菌群結構在門水平的組成差異
4.3.3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菌群結構在科水平的組成差異
4.3.4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菌群結構在屬水平的組成差異
4.3.5 LEfSe分析三種食物提取物組間菌群差異顯著物種
4.3.6 炎性指標與腸道菌群特殊菌群相關性
4.4 討論
4.5 小結
5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不足與展望
5.3 獨創(chuàng)性與新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導師簡介
本文編號:3801157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便秘概述
1.1.1 便秘定義
1.1.2 便秘分類及發(fā)病機制
1.2 便秘研究現(xiàn)狀
1.2.1 便秘模型研究進展
1.2.2 便秘治療方式研究進展
1.3 便秘與全身性低度炎癥
1.4 腸道菌群多樣性與研究進展
1.4.1 正常腸道菌群與機體健康
1.4.2 腸道菌群失調(diào)與便秘
1.5 腸道菌群研究技術
1.6 食物對腸道微生物與便秘的影響
1.7 研究內(nèi)容及意義
1.7.1 研究內(nèi)容
1.7.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8 技術路線及創(chuàng)新點
1.8.1 技術路線
1.8.2 創(chuàng)新點
2 抗生素誘導腸道菌群紊亂型便秘小鼠模型建立
2.1 儀器與材料
2.1.1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
2.1.2 實驗材料
2.1.3 實驗儀器
2.2 實驗方法
2.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2.2.2 小鼠便秘的糞便形態(tài)學鑒定
2.2.3 小鼠體重和飼料消耗量的測定
2.2.4 小鼠糞便量和糞便含水率的測定
2.2.5 小鼠首粒黑便時長和小腸墨汁推進率的測定
2.2.6 小鼠腸道菌群門、科、屬水平結構組成分析
2.3 結果分析
2.3.1 抗生素對小鼠的表觀形態(tài)的影響
2.3.2 抗生素對體重和飼料消耗率的影響
2.3.3 抗生素對糞便量和糞便含水率的影響
2.3.4 抗生素對腸蠕動能力的影響
2.3.5 抗生素對腸道菌群門、科、屬水平結構組成的影響
2.4 討論
2.5 小結
3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功能及炎性水平的干預作用
3.1 材料與儀器
3.1.1 主要試劑
3.1.2 ELISA炎性指標快速檢測試劑盒、鱟試劑內(nèi)毒素檢測試劑盒
3.2 實驗方法
3.2.1 動物分組及處理方式
3.2.2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腸蠕動功能的改善作用
3.2.3 血清中IL-6、IL-10、IL-Iβ、TNF-α的測定
3.2.4 血清中內(nèi)毒素的測定
3.3 結果分析
3.3.1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體重、飼料消耗率的影響
3.3.2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排便質量的影響
3.3.3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腸蠕動功能的影響
3.3.4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全身性慢性低度炎癥的影響
3.3.5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血清中致炎因子內(nèi)毒素(LPS)的影響
3.4 討論
3.5 小結
4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的腸道菌群調(diào)節(jié)作用
4.1 儀器和試劑
4.1.1 實驗儀器
4.1.2 實驗試劑
4.2 實驗方法
4.2.1 樣品提取及檢測
4.2.2 樣品擴增及測序
4.2.3 數(shù)據(jù)分析流程及方法
4.3 結果分析
4.3.1 腸道菌群多樣性分析
4.3.2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菌群結構在門水平的組成差異
4.3.3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菌群結構在科水平的組成差異
4.3.4 三種食物提取物對便秘小鼠模型腸道菌群結構在屬水平的組成差異
4.3.5 LEfSe分析三種食物提取物組間菌群差異顯著物種
4.3.6 炎性指標與腸道菌群特殊菌群相關性
4.4 討論
4.5 小結
5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不足與展望
5.3 獨創(chuàng)性與新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導師簡介
本文編號:3801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8011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