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性服飾中的“服妖”現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08 15:55
目前,明史研究逐步受到重視,與之相關的社會現象討論漸入大眾視野,“服妖”作為服飾領域的重要現象,其專題研究并不多見,這主要源于其本身定義的復雜性。并非特指某一具體事物的“服妖”,作為文化概念與評價概念,反映的是造物與審美觀念。本文的論述圍繞這一概念展開,以女性為主體,以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晚期為時段,以城市化為主要研究視角!胺狈譃闀鴮懻Z境中的“服妖”與審美語境中的“服妖”,在本文中,筆者以兩個變化為主線,一為“服妖”現象書寫結構的變化,二為“服妖”現象在明代前中后期的審美嬗變,意在探討其在明代產生新變的原因。首先,筆者針對兩個變化進行了總體介紹,意在對“服妖”現象的變化歷程和時代表現作出整體的勾勒,主要得出兩個結論:(1)“服妖”的書寫態(tài)度經歷了從賦魅向祛魅的轉變,反映了對物的逐漸重視;(2)明代的“服妖”現象主要發(fā)生在成弘之后,在晚明達到高潮,實現了由政治倫理向審美意識的轉變,是商業(yè)化社會與個性化審美崛起的體現。其次,筆者對明代女性服飾中的“服妖”現象進行了具體的梳理。首先是僭越與身份錯位,它們本質相同,僭越涉及顏色、紋樣、面料、形制等元素,身份錯位則主要指女著男裝,這些是“服妖...
【文章頁數】: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緣起與選題的意義
1.1.1 問題的緣起
1.1.2 選題的意義
1.2 概念的闡釋與界定
1.2.1 服妖
1.2.2 晚明
1.2.3 城市化
1.3 文獻綜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文獻綜述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服妖”書寫結構及明代女性服飾形象的嬗變
2.1 從賦魅到祛魅:“服妖”書寫結構的轉變
2.1.1 秦漢時期
2.1.2 魏晉南北朝時期
2.1.3 唐宋時期
2.1.4 明清時期
2.2 世風變幻:明代女性服飾風格變遷
2.2.1 洪武至宣德時期:恢復漢唐衣冠
2.2.2 正統(tǒng)至隆慶時期:城市化視角下的新變
2.2.3 萬歷至崇禎時期:求新求異的“妖魔化”時期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明代女性服飾中“服妖”的具體表現
3.1 僭越與身份錯位:“服妖”的基本形式
3.1.1 僭禮越制
3.1.2 女著男裝
3.2 審美生活中的“服妖”
3.2.1 競奢:商業(yè)社會的去道德化
3.2.2 尚奇:日常用物的審美化
3.2.3 求變:“服妖”與“時世妝”
3.3 世情小說中的“服妖”
第4章 明代女性服飾中“服妖”現象的成因分析
4.1 逐利:城市化的內在邏輯
4.1.1 城市與商業(yè)的發(fā)展
4.1.2 專業(yè)化發(fā)展與紡織業(yè)興盛
4.2 流動:水平流動與垂直流動
4.2.1 交通發(fā)展與文化交流
4.2.2 城市社會結構的改變
4.3 物欲:社會文化心理的轉向
4.3.1 心學等異端思潮的興起
4.3.2 人性的覺醒與個性化審美
4.3.3 女性觀念的轉變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活即審美:晚明社會生活美學探蠡[J]. 妥建清. 哲學動態(tài). 2018(08)
[2]“服妖”由來考——漢代服飾統(tǒng)一下的服飾怪異[J]. 劉露.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6(02)
[3]說“妖”:明代中晚期社會與文化的異動及其妖魔化[J]. 陳寶良. 安徽史學. 2015(01)
[4]宋代女性“服妖”現象探析[J]. 李靜紅. 衡水學院學報. 2014(06)
[5]略論魏晉南北朝正史《五行志》中的“服妖”[J]. 胡祥琴.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4(09)
[6]“服妖”與“時世妝”:古代中國服飾的倫理世界與時尚世界(下)[J]. 陳寶良. 藝術設計研究. 2014(01)
[7]“服妖”與“時世妝”:古代中國服飾的倫理世界與時尚世界(上)[J]. 陳寶良. 藝術設計研究. 2013(04)
[8]明代中晚期“服妖”風俗考[J]. 牛犁,崔榮榮,高衛(wèi)東. 服飾導刊. 2013(03)
[9]“蘇樣”、“蘇意”:明清蘇州領潮流[J]. 范金民.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10]關于晚明競奢風氣的一點看法[J]. 商傳. 學習與探索. 2012(05)
博士論文
[1]物欲迷幻古代中國“物妖”研究[D]. 付曉彤.南京藝術學院 2019
[2]“物”的崛起:晚明的生活時尚與審美風會[D]. 趙強.東北師范大學 2013
[3]明初朱子學研究[D]. 郭鋒航.陜西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明中后期“服妖”研究[D]. 鄭睿嫻.西北大學 2017
[2]湛若水理學思想探微[D]. 竇晨光.南京大學 2015
[3]明代“蘇樣”服飾及其社會功能[D]. 楊婧.華中師范大學 2009
[4]明代驛傳與經濟的發(fā)展[D]. 紀慧娟.安徽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71798
【文章頁數】: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緣起與選題的意義
1.1.1 問題的緣起
1.1.2 選題的意義
1.2 概念的闡釋與界定
1.2.1 服妖
1.2.2 晚明
1.2.3 城市化
1.3 文獻綜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文獻綜述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服妖”書寫結構及明代女性服飾形象的嬗變
2.1 從賦魅到祛魅:“服妖”書寫結構的轉變
2.1.1 秦漢時期
2.1.2 魏晉南北朝時期
2.1.3 唐宋時期
2.1.4 明清時期
2.2 世風變幻:明代女性服飾風格變遷
2.2.1 洪武至宣德時期:恢復漢唐衣冠
2.2.2 正統(tǒng)至隆慶時期:城市化視角下的新變
2.2.3 萬歷至崇禎時期:求新求異的“妖魔化”時期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明代女性服飾中“服妖”的具體表現
3.1 僭越與身份錯位:“服妖”的基本形式
3.1.1 僭禮越制
3.1.2 女著男裝
3.2 審美生活中的“服妖”
3.2.1 競奢:商業(yè)社會的去道德化
3.2.2 尚奇:日常用物的審美化
3.2.3 求變:“服妖”與“時世妝”
3.3 世情小說中的“服妖”
第4章 明代女性服飾中“服妖”現象的成因分析
4.1 逐利:城市化的內在邏輯
4.1.1 城市與商業(yè)的發(fā)展
4.1.2 專業(yè)化發(fā)展與紡織業(yè)興盛
4.2 流動:水平流動與垂直流動
4.2.1 交通發(fā)展與文化交流
4.2.2 城市社會結構的改變
4.3 物欲:社會文化心理的轉向
4.3.1 心學等異端思潮的興起
4.3.2 人性的覺醒與個性化審美
4.3.3 女性觀念的轉變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活即審美:晚明社會生活美學探蠡[J]. 妥建清. 哲學動態(tài). 2018(08)
[2]“服妖”由來考——漢代服飾統(tǒng)一下的服飾怪異[J]. 劉露.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6(02)
[3]說“妖”:明代中晚期社會與文化的異動及其妖魔化[J]. 陳寶良. 安徽史學. 2015(01)
[4]宋代女性“服妖”現象探析[J]. 李靜紅. 衡水學院學報. 2014(06)
[5]略論魏晉南北朝正史《五行志》中的“服妖”[J]. 胡祥琴.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4(09)
[6]“服妖”與“時世妝”:古代中國服飾的倫理世界與時尚世界(下)[J]. 陳寶良. 藝術設計研究. 2014(01)
[7]“服妖”與“時世妝”:古代中國服飾的倫理世界與時尚世界(上)[J]. 陳寶良. 藝術設計研究. 2013(04)
[8]明代中晚期“服妖”風俗考[J]. 牛犁,崔榮榮,高衛(wèi)東. 服飾導刊. 2013(03)
[9]“蘇樣”、“蘇意”:明清蘇州領潮流[J]. 范金民.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10]關于晚明競奢風氣的一點看法[J]. 商傳. 學習與探索. 2012(05)
博士論文
[1]物欲迷幻古代中國“物妖”研究[D]. 付曉彤.南京藝術學院 2019
[2]“物”的崛起:晚明的生活時尚與審美風會[D]. 趙強.東北師范大學 2013
[3]明初朱子學研究[D]. 郭鋒航.陜西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明中后期“服妖”研究[D]. 鄭睿嫻.西北大學 2017
[2]湛若水理學思想探微[D]. 竇晨光.南京大學 2015
[3]明代“蘇樣”服飾及其社會功能[D]. 楊婧.華中師范大學 2009
[4]明代驛傳與經濟的發(fā)展[D]. 紀慧娟.安徽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717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67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