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低壓靜電場與氣調包裝進行凡納濱對蝦保鮮的研究
【學位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S254.4
【部分圖文】:
H-MRI of L.vanamei under different storageconditions圖4-9為不同試驗組凡納濱對蝦貯藏期間1H-MRI 質子密度加權成像偽彩圖。通過偽彩圖可以直觀的觀察到不同貯藏時期水分分布以及遷移情況[112]。通常情況下,偽彩圖中圖像越亮越趨于紅色,則表明氫質子含量越多,水分的流動性越強;反之圖像越暗越趨于綠色,則表明氫質子含量越少,水分的流動性越弱[113-114]。根據凡納濱對蝦核磁成像偽彩圖,可明顯發(fā)現(xiàn),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圖中紅色區(qū)域面積不斷減少,黃綠色部分區(qū)域逐漸增多,這說明凡納濱對蝦蝦肉中的氫質子含量逐漸減少,水分在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不斷流失。但是試驗組Ⅳ組與空白組Ⅰ組從貯藏第 4 d 起差異顯著。貯藏第 4 d 時,Ⅰ組樣品紅色部分區(qū)域已經接近消失,到貯藏第 6 d
低壓靜電場結合氣調包裝進行凡納濱對蝦保鮮技術的研究陰性菌;N5 菌落偏小、是淡黃色、表面光滑、有隆起、有光澤、半透明狀的革蘭氏陰性菌,顯微鏡下觀察為桿狀;N6 顏色為棕黃色,菌落顏色深于 N1 菌落,邊緣完整、表面光滑、有隆起、有光澤、質地粘稠、顯微鏡下觀察為短桿狀。
圖 5-3 PCR 擴增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圖ure 5-3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of PCR amplification pro接結果在 NCBI 網站上進行 BLAST 系列分析,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 5-4 是從貯藏終點凡納濱對敗菌所構建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結合菌落形態(tài)及 16S 為產吲哚金黃桿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 sp);判定 N3nas gilardii);判定 N4 號菌為黃假單胞菌(pseu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判定lla putrefaciens)。結合系統(tǒng)發(fā)育樹確定低壓靜電貯藏期終點的優(yōu)勢腐敗菌主要是黃假單胞菌、熒分別為 17.02 %、25.53 %和 22.34 %。等人利用生理生化檢驗以及 16S rDNA 分子鑒定的細菌進行分離,結果分離出 8 種菌株,分別為惡臭假單胞菌、蠟樣芽孢桿菌、嗜冷桿菌、不動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凡納濱對蝦“正金陽1號”[J];海洋與漁業(yè);2018年09期
2 郝俊;任涵瑋;蔡琰;徐曉麗;丁子元;王彥懷;徐林通;;凡納濱對蝦“海興農2號”引進養(yǎng)殖試驗[J];科學養(yǎng)魚;2019年06期
3 ;凡納濱對蝦“正金陽1號”[J];海洋與漁業(yè);2019年09期
4 李活;胡超群;劉錦上;任春華;李育仁;;抗逆快長凡納濱對蝦設計育種與新品種培育技術[J];科學養(yǎng)魚;2019年10期
5 廖靜;;見證凡納濱對蝦良種的誕生和崛起[J];海洋與漁業(yè);2019年12期
6 張鐵;邢澤宇;梁艷;曹英昆;高廣;王森琪;;凡納濱對蝦肝腸胞蟲病的概述[J];科學養(yǎng)魚;2018年07期
7 郝俊;張振奎;邵蓬;丁子元;蔡琰;;天津濱海新區(qū)凡納濱對蝦養(yǎng)殖池塘水質變化特征[J];科學養(yǎng)魚;2017年04期
8 ;凡納濱對蝦喜添新品種[J];水產養(yǎng)殖;2017年06期
9 ;凡納濱對蝦“海興農2號”[J];海洋與漁業(yè);2017年06期
10 方楊建;;凡納濱對蝦苗種挑選重要性及挑選運輸技術[J];水產養(yǎng)殖;201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全超;凡納濱對蝦生長和抗病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與基因組選擇育種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2 邵建春;凡納濱對蝦對飼料中魚粉替代物的響應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3 王興強;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長和生物能量學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4 張志懷;高位蝦池水色及其它環(huán)境因子變化對凡納濱對蝦生長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5 張留所;凡納濱對蝦分子標記篩選、連鎖圖譜構建和QTL定位[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于赫男;環(huán)境脅迫對羅氏沼蝦和凡納濱對蝦行為、生長及生理活動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7年
7 胡毅;凡納濱對蝦飼料配方優(yōu)化及幾種飼料添加劑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8 張洋;扇貝、對蝦基因組BAC文庫構建及其重要功能基因的初步篩選和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李二超;鹽度對凡納濱對蝦的生理影響及其營養(yǎng)調節(jié)[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史英力;以凡納濱對蝦β-actin基因啟動子為元件的重組昆蟲桿狀病毒表達系統(tǒng)的建立[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殷煒;玉屏風多糖對凡納濱對蝦生長及免疫機能的影響[D];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17年
2 朱昔恩;國審品種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桂海1號”生態(tài)育苗技術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9年
3 何昊倫;飼料n-3HUFA或膽堿水平對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血清生化、免疫的影響[D];廣東海洋大學;2018年
4 段偉文;應用低壓靜電場與氣調包裝進行凡納濱對蝦保鮮的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9年
5 蘇玉潔;海洋防污劑DCOIT對尼羅羅非魚和凡納濱對蝦毒性效應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
6 李會峰;水飛薊素、菊粉和β-葡聚糖對緩解凡納濱對蝦低鹽應激的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
7 姚文婷;凡納濱對蝦蝦仁凍藏品質改良技術的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8 王文華;凡納濱對蝦LvJNK沉默的轉錄組比較和3種lvp38亞型的功能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8年
9 周雙艷;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幼蝦銅、硒、鈷營養(yǎng)生理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4年
10 李軍亮;兩種益生菌對凡納濱對蝦幼蝦和石斑魚幼魚生長和抗病力的影響[D];廣東海洋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40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284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