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一回路典型核素探測效率標定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11:08
核電廠一回路典型放射性核素探測效率標定實驗對核電廠最終一回路泄漏率的確定和海洋環(huán)境中放射性核素監(jiān)測具有重要作用。將18F作為監(jiān)測核電廠一回路壓力邊界的泄漏率的理想核素,采用實驗與MCNP模擬兩種方法完成了18F的探測效率標定,表明在一定區(qū)間內(nèi),隨著18F源與探測器探頭間距離平方倒數(shù)的增加,探測器對18F的探測效率逐漸增加。通過實驗與模擬兩種方法,證明18F的探測效率符合平方反比定律,實驗結(jié)論成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18F的探測效率經(jīng)驗公式。
【文章來源】:湖北電力. 2020,44(02)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R-2與計數(shù)器所得放射性活度的關(guān)系
結(jié)合實驗室設(shè)備裝置的實際情況,使用如圖1所示的NaI(Tl)閃爍體[20-22]探測效率標定實驗裝置。由圖1可知,當NaI(Tl)閃爍體探測到兩個方向相反、能量值相同且均等于0.511 MeV的光子時,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22]就會顯示出峰面積[23],便可容易地得到放射性活度。再與標準源活度相比即可獲得探測效率,便可以計算出β+粒子湮滅γ光子[3]探測效率ε。
利用MCNP(3B)軟件建立了對點狀放射源、面狀探測器的模型,也可采用國產(chǎn)開源蒙特卡羅軟件SuperMC代替。設(shè)定18F的半衰期為110 min,光子能量約0.4 MeV,活度1Ci,視為點狀放射源。采用面狀NaI(Tl)閃爍體探測器進行計數(shù),探測器為圓狀,半徑為2 cm。如圖2所示,根據(jù)MCNP程序模擬出探測器與放射源的幾何模型。2 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核供熱堆安全性分析[J]. 張博雅,周濤,丁錫嘉,張家磊. 黑龍江電力. 2020(01)
[2]抽注水中子能譜解譜結(jié)果對比研究[J]. 張家磊,周濤,丁錫嘉,李子超,馮祥,楊劍波. 中國核電. 2019(06)
[3]小型模塊化核反應(yīng)堆技術(shù)安全性研究[J]. 丁錫嘉,周濤,張家磊,朱亮宇.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yīng)用. 2019(34)
[4]中國發(fā)展內(nèi)陸核電的安全性研究[J]. 張家磊,丁錫嘉,陳寧,周濤,陳娟,馮祥. 湖北電力. 2019(04)
[5]2000~2800 eV軟X光入射CsI(TI)閃爍體的探測效率標定[J]. 王靜,張文海,楊國洪,韋敏習(xí),鄭雷.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8(09)
[6]133Xe和131mXe混合氣體刻度氙符合系統(tǒng)探測效率[J]. 趙允剛,賈懷茂,王世聯(lián),李奇,張新軍,樊元慶,陳占營,常印忠,劉蜀疆. 核技術(shù). 2013(03)
[7]核電站一回路壓力邊界泄漏監(jiān)測氟-18傳輸效率分析[J]. 李成果,屈國普,屈世駿,李四方,趙越. 核電子學(xué)與探測技術(shù). 2012(03)
[8]對一種新型探測器蒙特卡羅方法模擬驗證[J]. 張軍民,周劍良,凌球,屈國普,王喜宗. 衡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9(03)
[9]13N監(jiān)測儀的穩(wěn)譜技術(shù)研究[J]. 屈國普,凌球,郭蘭英,趙立宏,陳堅禎,陳叢桂. 核技術(shù). 2005(07)
[10]NaI(Tl)對6.13MeV-γ射線的長管體源的探測效率的測量[J]. 石宗仁,徐鹍,丁聲耀,王順慶,郭智榮,左亮周.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2005(02)
碩士論文
[1]核電站安全殼內(nèi)18F放射性活度測量技術(shù)研究[D]. 宋麗揚.南華大學(xué) 2013
本文編號:3229706
【文章來源】:湖北電力. 2020,44(02)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R-2與計數(shù)器所得放射性活度的關(guān)系
結(jié)合實驗室設(shè)備裝置的實際情況,使用如圖1所示的NaI(Tl)閃爍體[20-22]探測效率標定實驗裝置。由圖1可知,當NaI(Tl)閃爍體探測到兩個方向相反、能量值相同且均等于0.511 MeV的光子時,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22]就會顯示出峰面積[23],便可容易地得到放射性活度。再與標準源活度相比即可獲得探測效率,便可以計算出β+粒子湮滅γ光子[3]探測效率ε。
利用MCNP(3B)軟件建立了對點狀放射源、面狀探測器的模型,也可采用國產(chǎn)開源蒙特卡羅軟件SuperMC代替。設(shè)定18F的半衰期為110 min,光子能量約0.4 MeV,活度1Ci,視為點狀放射源。采用面狀NaI(Tl)閃爍體探測器進行計數(shù),探測器為圓狀,半徑為2 cm。如圖2所示,根據(jù)MCNP程序模擬出探測器與放射源的幾何模型。2 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核供熱堆安全性分析[J]. 張博雅,周濤,丁錫嘉,張家磊. 黑龍江電力. 2020(01)
[2]抽注水中子能譜解譜結(jié)果對比研究[J]. 張家磊,周濤,丁錫嘉,李子超,馮祥,楊劍波. 中國核電. 2019(06)
[3]小型模塊化核反應(yīng)堆技術(shù)安全性研究[J]. 丁錫嘉,周濤,張家磊,朱亮宇.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yīng)用. 2019(34)
[4]中國發(fā)展內(nèi)陸核電的安全性研究[J]. 張家磊,丁錫嘉,陳寧,周濤,陳娟,馮祥. 湖北電力. 2019(04)
[5]2000~2800 eV軟X光入射CsI(TI)閃爍體的探測效率標定[J]. 王靜,張文海,楊國洪,韋敏習(xí),鄭雷.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8(09)
[6]133Xe和131mXe混合氣體刻度氙符合系統(tǒng)探測效率[J]. 趙允剛,賈懷茂,王世聯(lián),李奇,張新軍,樊元慶,陳占營,常印忠,劉蜀疆. 核技術(shù). 2013(03)
[7]核電站一回路壓力邊界泄漏監(jiān)測氟-18傳輸效率分析[J]. 李成果,屈國普,屈世駿,李四方,趙越. 核電子學(xué)與探測技術(shù). 2012(03)
[8]對一種新型探測器蒙特卡羅方法模擬驗證[J]. 張軍民,周劍良,凌球,屈國普,王喜宗. 衡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9(03)
[9]13N監(jiān)測儀的穩(wěn)譜技術(shù)研究[J]. 屈國普,凌球,郭蘭英,趙立宏,陳堅禎,陳叢桂. 核技術(shù). 2005(07)
[10]NaI(Tl)對6.13MeV-γ射線的長管體源的探測效率的測量[J]. 石宗仁,徐鹍,丁聲耀,王順慶,郭智榮,左亮周.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2005(02)
碩士論文
[1]核電站安全殼內(nèi)18F放射性活度測量技術(shù)研究[D]. 宋麗揚.南華大學(xué) 2013
本文編號:3229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kxlw/32297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