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維等結構的反應堆中子行為及傳熱耦合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電力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M623.2
【圖文】:
上海電力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準化、系列化的大型商用核電站。但是,1979 年以及 1986 年相繼發(fā)生的三哩島核事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使得核電的發(fā)展止步不前,人們開始重新評估核電的安全性和濟性,從而促進了核電技術從“第二代”到“第三代”轉化。圖 1-1 來源于環(huán)境政專家馬克爾施耐德等撰寫的《2015 世界核工業(yè)現(xiàn)狀報告》,從圖中可得知,20 世紀年代末期至 21 世紀除,全球范圍內(nèi)反應堆數(shù)量及裝機容量基本維持不變;而在 20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后,數(shù)量明顯下降。因此,在世界核電發(fā)展大環(huán)境相惡劣與我國未來數(shù)十年對于核電安全高效發(fā)展要求的復雜背景下,對于 第三代‖核機組的運行安全性的探究顯得尤為重要。
如圖2-1 所示。在一回路中,冷卻劑沿箭頭所示方向流動,在反應堆中吸收堆芯核裂變所產(chǎn)生的熱量,然后沿一回路熱管段進入蒸汽發(fā)生器的 U 型管內(nèi),將熱量傳遞給 U 型管外側的二回路系統(tǒng)的給水,將其加熱成蒸汽;同時,U 型管中被冷卻后的冷卻劑流向主泵,由主泵提供動力,流經(jīng)冷管段,重新回到反應堆內(nèi)再次加熱。功能上,一回路系統(tǒng)可以使冷卻劑循環(huán)工作,將堆芯所釋放的能量傳遞給蒸汽發(fā)生器;同時,及時帶走熱量以冷卻堆芯,防止燃料元件因熱流密度過高而燒毀或損壞。除此之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振華;張彤;;底部封閉傾斜細管內(nèi)沸騰臨界熱流密度的實驗[J];航空動力學報;2006年02期
2 張世一;張曉忠;金滔;湯珂;黃云舟;;沸騰表面對液氮臨界熱流密度的影響實驗[J];低溫工程;2011年04期
3 周潤彬 ,陳玉宙;低壓棒束臨界熱流密度[J];原子能科學技術;1984年04期
4 林宗虎,王棟,陳學俊;臨界熱流密度值;椒ㄑ芯縖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87年05期
5 張伯義;長棒束臨界熱流密度實驗研究[J];中國核科技報告;1990年00期
6 張伯義;長棒束臨界熱流密度實驗研究[J];中國核科技報告;1991年S3期
7 彭云康,陳炳德;管內(nèi)豎直向上流動水的臨界熱流密度研究[J];核動力工程;1995年01期
8 秋雨豪,劉振華;滯止區(qū)內(nèi)過冷液體噴流沸騰的臨界熱流密度[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5年06期
9 秋雨豪,劉振華;平板滯止區(qū)內(nèi)飽和液體噴流沸騰的臨界熱流密度[J];熱能動力工程;2005年02期
10 徐鳳英;李長友;陳震;;微管臨界熱流密度研究進展[J];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文博;周磊;劉亮;閆曉;黃彥平;;傾斜條件對矩形窄縫通道臨界熱流密度的影響研究[A];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學技術年報(2011)[C];2013年
2 周繼軍;王躍;周楚薇;施偉;;微圓通道中的臨界熱流密度現(xiàn)象[A];上海市制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樊普;秋穗正;賈斗南;;垂直向上圓管內(nèi)的流動特性和臨界熱流密度研究[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彥黃;彥平;臨界熱流密度試驗成功[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郭銳;壓力容器下封頭外壁臨界熱流密度實驗與機理性預測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2 秋雨豪;受熱平板上液體噴流沸騰臨界熱流密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岡;動載及加熱方位對槽道內(nèi)兩相流臨界熱流密度的影響[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2 汪廣懷;弧形表面臨界熱流密度數(shù)值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3 宋軍輝;逆載對矩形管道內(nèi)汽水兩相流臨界熱流密度的影響[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年
4 Jiang LinLin;新型制冷劑在水平微細管內(nèi)流動沸騰熱及臨界熱流密度特性研究[D];上海理工大學;2014年
5 石竟達;基于三維等結構的反應堆中子行為及傳熱耦合研究[D];上海電力學院;2018年
6 張靜;極限干度現(xiàn)象區(qū)CHF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龐樂;納米結構表面高速噴流沸騰臨界熱流密度的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8 程煒;納米流體在矩形微槽內(nèi)臨界熱流密度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鄒凌;圓管內(nèi)向上流動的干涸試驗研究[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3年
10 陳文文;R134a在臥式螺旋管內(nèi)的沸騰換熱特性與臨界熱流密度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420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kxlw/274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