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旋轉平臺模擬雙河口羽流相互作用的研究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圖1實驗裝置
在我們的實驗中,我們使用PIV系統(tǒng)來可視化入流流動(Horner-Devineetal,2006),并應用分層PIV技術來獲得準三維結構(Wangetal,2017)。我們使用密度為1.04g/cm3,直徑為20μm的聚苯乙烯粒子作為PIV粒子,并且將粒子密度設計為每32....
圖2單羽流系統(tǒng)中(a—d)及雙羽流系統(tǒng)中低上游入流流量(Qup=50cm3/s)下(e—h)及高上游入流流量(Qup=100cm3/s)下(i—l)下游(Qdown=50cm3/s)羽流的演變情況
在單一河口入流(Qdown=50cm3/s)的條件下,下游淡水流出后向右偏轉,并在河口打開后的一個旋轉周期內重新接觸到海岸(圖2a)。河口渦旋區(qū)呈現出一個反氣旋渦旋和包圍渦旋的地轉射流結構(Horner-Devineetal,2006;Chen,2014;Yuanetal....
圖3在不同的上游河流排放條件下下游河口渦旋區(qū)區(qū)域面積的時間序列
我們將最大渦度的80%的等渦度線定義為羽流邊緣輪廓,這很好地指出了河口渦旋區(qū)的邊界。我們計算了表面一分鐘內,在不同上游河流排放條件下下游羽流河口渦旋區(qū)域的面積變化。如圖3所示,在所有情況下,河口渦旋區(qū)的面積隨時間不斷增加,這一點與前人的研究一致(Horner-Devineet....
圖4單羽流系統(tǒng)中由單一河口產生的羽狀的準三維結構
在經過3T(旋轉周期)的早期羽流演變之后,河口渦旋將繼續(xù)穩(wěn)定增長到10T,之后河口渦旋將在單羽流(Horner-Devineetal,2006)或雙羽流狀況中變得不穩(wěn)定(Yuanetal,2011)。如圖2及圖3所示,PIV相機會在表面采集3T(1min)的圖片,隨后我們....
本文編號:39498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94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