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黃海海相油氣地震勘探關鍵技術突破及應用
【文章頁數】:12 頁
【部分圖文】:
圖1南黃海陸相盆地分布及區(qū)域大地構造位置圖
針對南黃海海相地質地震條件[18-19]和勘探關鍵技術難題,勘探工作者進行了攻關研究和試驗工作。吳志強[18]依據南黃海盆地的巖石地球物理特征,進行了地震反射機理研究,分析了拖纜地震勘探的技術難點,提出了大容量激發(fā)震源、長排列接收的地震采集方法,以充分利用碳酸巖地層廣角反射特征。....
圖2立體氣槍陣列組合方式(a)與遠場子波頻譜(b)圖(1bar=1.02kg/cm2)
針對震源虛反射的特點,改進了槍陣的組合方式,將子陣平面布放改為沉放不同深度布放,并采用從沉放最淺的子陣開始,順序地延遲觸發(fā)各子陣的方法,形成了立體槍陣延遲觸發(fā)震源[24,27]。與傳統(tǒng)的平面組合槍陣相比,立體槍陣延遲觸發(fā)震源在實現下傳地震波能量同步疊加的同時,分散了水體虛反射能量....
圖8XQ09-2測線過CSDP-2井處剖面地震解釋圖
由于鉆井和測井資料的缺失,樣本選擇缺乏參考和依據,而樣本選擇的正確性關系到地震多屬性自動解釋的精度。為此,樣本的選擇與確定采用海陸對比與坳陷隆起對比的方法進行。首先,在盆地的坳陷區(qū)內選擇過井地震剖面,根據已有鉆遇海相三疊系—石炭系與地震波組標定關系,制作合成地震記錄,與地震剖面聯....
圖9過CSDP-2井處地震屬性分析剖面圖
圖9-a為XQ09-2線總反射能量剖面,T8反射界面為高波阻抗界面,呈現能量強、連續(xù)性好的特征,其下主要呈現中—弱的反射能量,說明海相沉積層巖石物性差異較小,儲層物性較差;在CDP1300~1900的7.5km長的線段上,于800ms附近和1150ms附近分別存在能量異....
本文編號:3939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93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