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高褶帶三疊系深層鹵水和溫泉的水化學特征及成因
發(fā)布時間:2022-12-17 09:46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和農業(yè)的發(fā)展,鉀鹽資源的匱乏得到重視,在國內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找鉀工作。四川盆地是我國著名的大型沉積盆地,鹵水資源豐富,其中不乏富鉀的高礦化度鹵水。川東宣漢地區(qū)曾發(fā)現(xiàn)富鉀鹵水,對川東高陡褶皺帶三疊系深層鹵水和溫泉的水文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研究,為鉀鹽的調查能起到輔助性作用,同時也對川東地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依據(jù)。 本文對川東高褶帶的深層鹵水和溫泉的儲集和分布特征進行了詳細探討。從構造和地層兩個角度分析鹵水和溫泉的富集特征。背斜構造埋藏較深,封閉性較好,有利于深層鹵水的富集;反之,在半開啟-開啟型背斜中,背斜核部地層受到風化剝蝕作用嚴重,三疊系地層裸露地表,接受大氣降水淋濾,不利于高礦化度鹵水保存。且在地勢較低處,地下熱水易通過裂隙或斷層出露成泉。 本文采用了常規(guī)組分分析、離子比例系數(shù)、與海水蒸發(fā)濃縮曲線對比等方法,對羅家坪構造、臥龍河構造的深層鹵水進行水化學分析。結果顯示深層鹵水的水化學類型均為Cl-Na型,富集Br-、Li-、Sr2-、I-、B2O3等微量元素或成分;其中川25井是罕見的高礦化度富鉀鹵水,其礦化度達352.693g/L,已達到瀉利鹽沉積階段,K+...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1章 前言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3 地熱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內容及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術路線
第2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
2.1 自然地理
2.2 地層特征
2.2.1 四川盆地地層分布
2.2.2 川東地層分布
2.3 區(qū)域構造背景
2.3.1 四川盆地構造特征
2.3.2 川東高陡褶皺帶特征
2.3.3 局部構造特征
2.4 沉積演化特征
2.4.1 四川盆地沉積演化
2.4.2 川東沉積演化特征
第3章 富鉀鹵水富集規(guī)律及溫泉特征
3.1 川東儲鹵層特征
3.2 川東富鉀鹵水分布
3.2.1 地理分布
3.2.2 垂向分布
3.2.3 研究區(qū)鹵水的分布
3.3 溫泉特征
第4章 水化學特征
4.1 深層鹵水水化學特征
4.1.1 水化學組分
4.1.2 離子比例系數(shù)對比分析
4.1.3 D-18O 同位素對比分析
4.1.4 鹵水與海水蒸發(fā)曲線對比
4.2 溫泉水化學特征
4.2.1 水化學組分分析
4.2.2 同位素分析及補給高程
4.2.3 222Rn 和226Ra 測年
4.2.4 熱儲溫度和循環(huán)深度
第5章 成因對比分析
5.1 羅家坪構造——以川 25 井深層富鉀鹵水為例
5.2 臥龍河構造深層鹵水
5.3 仙女山溫泉
5.4 統(tǒng)景溫泉
5.5 總結
第6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致謝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達木盆地西部地下鹵水水化學特征及其起源演化[J]. 韓佳君,周訓,姜長龍,胡良君,方斌,孫琦. 現(xiàn)代地質. 2013(06)
[2]沉積盆地深層地下鹵水資源量評價之若干探討[J]. 周訓,姜長龍,韓佳君,唐麗偉,曹琴,李婷. 地球學報. 2013(05)
[3]深層鹵水資源的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J]. 馬振民,雒蕓蕓,侯玉松. 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4)
[4]鹵水溴資源開發(fā)利用進展[J]. 余疆江,鄭綿平,伍倩,乜貞,卜令忠. 現(xiàn)代化工. 2013(04)
[5]青藏高原第四紀鉀鹽礦時空分布特征及成礦控制因素[J]. 高小芬,林曉,張智勇,向樹元,張克信. 地質通報. 2013(01)
[6]川西地區(qū)雷口坡組巖相古地理與富鉀鹵水預測[J]. 徐國盛,陳美玲,劉為,孟昱璋,楊朋,胡永宏,彭敬成,王憲剛,黃小瓊. 礦床地質. 2012(02)
[7]四川盆地嘉陵江組巖相古地理與聚鉀中心預測[J]. 徐國盛,吳慶勛,孟昱璋,胡永宏,彭敬成,王憲剛,何曼如.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12(01)
[8]中國鉀鹽區(qū)域分布與找鉀遠景[J]. 鄭綿平,袁鶴然,張永生,劉喜方,陳文西,李金鎖. 地質學報. 2010(11)
[9]老撾萬象盆地鉀鹽礦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的成因[J]. 李善平,馬海州,陳有順,王生祖,李五福,王欽元. 地質通報. 2010(05)
[10]臥龍河氣田天然氣成因及成藏主要控制因素[J]. 胡安平,陳漢林,楊樹峰,劉全有. 石油學報. 2008(05)
碩士論文
[1]地下熱水中天然放射性鐳-226和氡-222測定及分析評價[D]. 李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3
[2]川東地區(qū)高陡構造成因機制及含油氣性分析[D]. 趙裕輝.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
本文編號:3719707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1章 前言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3 地熱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內容及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術路線
第2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
2.1 自然地理
2.2 地層特征
2.2.1 四川盆地地層分布
2.2.2 川東地層分布
2.3 區(qū)域構造背景
2.3.1 四川盆地構造特征
2.3.2 川東高陡褶皺帶特征
2.3.3 局部構造特征
2.4 沉積演化特征
2.4.1 四川盆地沉積演化
2.4.2 川東沉積演化特征
第3章 富鉀鹵水富集規(guī)律及溫泉特征
3.1 川東儲鹵層特征
3.2 川東富鉀鹵水分布
3.2.1 地理分布
3.2.2 垂向分布
3.2.3 研究區(qū)鹵水的分布
3.3 溫泉特征
第4章 水化學特征
4.1 深層鹵水水化學特征
4.1.1 水化學組分
4.1.2 離子比例系數(shù)對比分析
4.1.3 D-18O 同位素對比分析
4.1.4 鹵水與海水蒸發(fā)曲線對比
4.2 溫泉水化學特征
4.2.1 水化學組分分析
4.2.2 同位素分析及補給高程
4.2.3 222Rn 和226Ra 測年
4.2.4 熱儲溫度和循環(huán)深度
第5章 成因對比分析
5.1 羅家坪構造——以川 25 井深層富鉀鹵水為例
5.2 臥龍河構造深層鹵水
5.3 仙女山溫泉
5.4 統(tǒng)景溫泉
5.5 總結
第6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致謝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達木盆地西部地下鹵水水化學特征及其起源演化[J]. 韓佳君,周訓,姜長龍,胡良君,方斌,孫琦. 現(xiàn)代地質. 2013(06)
[2]沉積盆地深層地下鹵水資源量評價之若干探討[J]. 周訓,姜長龍,韓佳君,唐麗偉,曹琴,李婷. 地球學報. 2013(05)
[3]深層鹵水資源的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J]. 馬振民,雒蕓蕓,侯玉松. 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4)
[4]鹵水溴資源開發(fā)利用進展[J]. 余疆江,鄭綿平,伍倩,乜貞,卜令忠. 現(xiàn)代化工. 2013(04)
[5]青藏高原第四紀鉀鹽礦時空分布特征及成礦控制因素[J]. 高小芬,林曉,張智勇,向樹元,張克信. 地質通報. 2013(01)
[6]川西地區(qū)雷口坡組巖相古地理與富鉀鹵水預測[J]. 徐國盛,陳美玲,劉為,孟昱璋,楊朋,胡永宏,彭敬成,王憲剛,黃小瓊. 礦床地質. 2012(02)
[7]四川盆地嘉陵江組巖相古地理與聚鉀中心預測[J]. 徐國盛,吳慶勛,孟昱璋,胡永宏,彭敬成,王憲剛,何曼如.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12(01)
[8]中國鉀鹽區(qū)域分布與找鉀遠景[J]. 鄭綿平,袁鶴然,張永生,劉喜方,陳文西,李金鎖. 地質學報. 2010(11)
[9]老撾萬象盆地鉀鹽礦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的成因[J]. 李善平,馬海州,陳有順,王生祖,李五福,王欽元. 地質通報. 2010(05)
[10]臥龍河氣田天然氣成因及成藏主要控制因素[J]. 胡安平,陳漢林,楊樹峰,劉全有. 石油學報. 2008(05)
碩士論文
[1]地下熱水中天然放射性鐳-226和氡-222測定及分析評價[D]. 李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3
[2]川東地區(qū)高陡構造成因機制及含油氣性分析[D]. 趙裕輝.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
本文編號:37197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7197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