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地球物理論文 >

基于重力資料的馬達加斯加島及鄰區(qū)盆地構造單元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19:25
  隨著非洲油氣資源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大,為我國海外石油勘探提供了機遇。非洲低勘探程度區(qū)油氣地質資料匱乏,礦產資源豐富,為了利用地球物理資料研究馬達加斯加島構造特征,本文搜集了研究區(qū)已有的重力資料。根據(jù)布格重力異常,采用沉積層重力異常提取、最小曲率位場分離、歸一化總水平導數(shù)垂向導數(shù)(NVDR-THDR)、曲率屬性深度反演等識別出斷裂信息和盆地邊界,結合地質資料、地球物理資料,分析了主要斷裂的地質及地球物理特征,確定了研究區(qū)內的斷裂特征和盆地分布。通過研究,推斷了研究區(qū)內一級斷裂9條,二級斷裂11條,斷裂走向主要為NNE向、NE向和近NS向;結合斷裂分布和前人研究現(xiàn)狀,重新劃分了馬達加斯加島塔姆塔夫盆地、穆倫達瓦盆地和馬任加盆地的邊界及內部隆坳構造格架,識別了7個坳陷和3個隆起,隆坳構造呈"兩坳夾一隆"帶狀分布。該研究成果可以為馬達加斯加島及鄰區(qū)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探提供地球物理依據(jù)。 

【文章來源】:物探與化探. 2020,44(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基于重力資料的馬達加斯加島及鄰區(qū)盆地構造單元分布特征


研究區(qū)地質[14]

基于重力資料的馬達加斯加島及鄰區(qū)盆地構造單元分布特征


研究區(qū)斷裂及盆地研究現(xiàn)狀[1-3]

地形圖,馬達加斯加,地形,重力異常


圖2 研究區(qū)斷裂及盆地研究現(xiàn)狀[1-3]馬達加斯加島衛(wèi)星測高重力異常(圖4)變化范圍約為-133~440 mGal。整體上馬達加斯加島中部呈重力高,西部和北部陸域以及該島周圍海域為重力低值區(qū)。衛(wèi)星測高重力異常的走向以NNE向、NE向和近SN向為主,這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達加斯加Antanisoa石墨礦床成因分析[J]. 楊明建,狄永軍,張達,吳大天,方燁,王世偉.  礦床地質. 2020(02)
[2]最小曲率位場分離方法參數(shù)選擇試驗研究[J]. 紀曉琳,王萬銀,邱之云.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9(04)
[3]東非被動大陸邊緣盆地演化及大氣田形成主控因素:以魯武馬盆地為例[J]. 張光亞,劉小兵,趙健,溫志新,張荻萩,王兆明,張磊,馬鋒,陳曦.  地學前緣. 2018(02)
[4]東非Morondava盆地Tsimiroro稠油油田成藏特征[J]. 何文祥,江凱禧,萬歡,郭清正,李晶晶,趙才順.  地質科技情報. 2017(05)
[5]馬達加斯加鉻鐵礦分布特征及成因簡析[J]. 李俊鋒,李金虎,朱玉婷.  西部資源. 2016(04)
[6]東非大陸邊緣構造演化與油氣成藏模式探析[J]. 于璇,侯貴廷,代雙河,韓宇春,謝結來.  地質科技情報. 2015(06)
[7]東非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結構構造差異與油氣勘探[J]. 溫志新,王兆明,宋成鵬,賀正軍,劉小兵.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5(05)
[8]東非被動大陸邊緣盆地構造—沉積特征及其對大氣田富集的控制作用[J]. 張光亞,劉小兵,溫志新,王兆明,宋成鵬.  中國石油勘探. 2015(04)
[9]最小曲率位場分離方法研究[J]. 紀曉琳,王萬銀,邱之云.  地球物理學報. 2015(03)
[10]馬達加斯加地質礦產概況[J]. 黃國平,胡清樂,陳冬明,李亮,張眾,祝安安,徐海波.  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 2014(05)

博士論文
[1]重磁位場新技術與山西斷陷盆地構造識別劃分研究[D]. 劉金蘭.長安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510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5510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315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