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東南地區(qū)巖體放射性生熱率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02 11:06
為了開展江西省干熱巖資源選區(qū)評價,選取巖漿巖類型多且出露面積大的贛東南地區(qū)為研究區(qū),通過野外地質(zhì)調(diào)查采集地表及鉆孔樣品進行巖礦鑒定、地球化學分析,并計算巖體生熱率。研究結果顯示,贛東南地區(qū)巖體生熱率隨巖體時代從老到新,呈現(xiàn)升高的趨勢;燕山期巖漿巖生熱率在贛東南地區(qū)平面上呈現(xiàn)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明顯規(guī)律;龍南地區(qū)熱參1井巖體垂向上表現(xiàn)為生熱率隨深度增加而增加;大余-崇義-上猶地區(qū)和龍南地區(qū)巖體生熱率較高,可作為江西省干熱巖勘查優(yōu)選有利區(qū)。研究成果可為江西省進一步開展高放射性產(chǎn)熱型干熱巖評價工作提供依據(jù)。
【文章來源】: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3(06)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江西省巖漿巖分布圖
本次研究的花崗巖樣品共78個,其中燕山期59個,生熱率平均值為4.99 μW/m3,印支期10個,生熱率平均值為4.46 μW/m3,加里東期9個,生熱率平均值為3.46 μW/m3。整體生熱率呈現(xiàn)燕山期>印支期>加里東期,表現(xiàn)為時代越新,生熱率越高(圖3)。圖3 贛東南不同期次巖體生熱率關系圖
圖2 花崗巖的野外和顯微鏡下照片對不同期次的花崗巖類巖體的鈾、釷、鉀含量特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燕山期鈾含量平均為10.33×10-6,印支期鈾含量平均為8.52×10-6,加里東期鈾含量平均為6.36×10-6,各期次鈾含量規(guī)律與生熱率特征相對應。各期次的釷含量也呈現(xiàn)時代越老含量越低,但相差不大,依次為燕山期(30.17×10-6)、印支期(29.13×10-6)、加里東期(24.40×10-6)。各期次鉀含量規(guī)律性不明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嶺成礦帶鈾礦地質(zhì)特征、成礦規(guī)律與全位成礦模式[J]. 趙如意,王登紅,陳毓川,冷成彪,秦錦華,趙晨輝. 地質(zhì)學報. 2020(01)
[2]桂東南地區(qū)干熱型地熱資源潛力分析[J]. 孫明行,劉德民,康志強,管彥武,梁國科,黃錫強,葉家輝,郭尚宇,孫興庭,唐維,馮民豪. 地學前緣. 2020(01)
[3]山東文登ZKCW01干熱巖鉆孔地質(zhì)特征及資源潛力[J]. 江海洋,王樹星,康鳳新,史猛,范振華,張玲. 地質(zhì)學報. 2019(S1)
[4]我國東南沿海干熱巖賦存前景及與靶區(qū)選址研究[J]. 藺文靜,甘浩男,王貴玲,馬峰. 地質(zhì)學報. 2016(08)
[5]漳州巖體放射性生熱率特征及干熱巖資源潛力[J]. 楊立中,劉金輝,孫占學,王安東,萬建軍,周毅. 現(xiàn)代礦業(yè). 2016(03)
[6]廣東佛岡巖體放射性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干熱巖資源潛力研究[J]. 萬建軍,孫占學,胡寶群,王安東,劉金輝,劉成東,陳功新,李小聰.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4)
[7]江西省干熱巖資源有利區(qū)優(yōu)選研究[J]. 伯慧,宋爐生,王運,夏為平,王濤濤,王鶴,周勝.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4)
[8]江西省龍南縣火山碎屑巖盆地存在干熱巖可能性探討[J]. 伯慧,王運,宋爐生. 煤炭技術. 2015(11)
[9]中國干熱巖資源主要賦存類型與成因模式[J]. 甘浩男,王貴玲,藺文靜,王瀟,馬峰,朱喜. 科技導報. 2015(19)
[10]中國大陸干熱巖地熱資源潛力評估[J]. 汪集旸,胡圣標,龐忠和,何麗娟,趙平,朱傳慶,饒松,唐曉音,孔彥龍,羅璐,李衛(wèi)衛(wèi). 科技導報. 2012(32)
本文編號:3528306
【文章來源】: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3(06)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江西省巖漿巖分布圖
本次研究的花崗巖樣品共78個,其中燕山期59個,生熱率平均值為4.99 μW/m3,印支期10個,生熱率平均值為4.46 μW/m3,加里東期9個,生熱率平均值為3.46 μW/m3。整體生熱率呈現(xiàn)燕山期>印支期>加里東期,表現(xiàn)為時代越新,生熱率越高(圖3)。圖3 贛東南不同期次巖體生熱率關系圖
圖2 花崗巖的野外和顯微鏡下照片對不同期次的花崗巖類巖體的鈾、釷、鉀含量特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燕山期鈾含量平均為10.33×10-6,印支期鈾含量平均為8.52×10-6,加里東期鈾含量平均為6.36×10-6,各期次鈾含量規(guī)律與生熱率特征相對應。各期次的釷含量也呈現(xiàn)時代越老含量越低,但相差不大,依次為燕山期(30.17×10-6)、印支期(29.13×10-6)、加里東期(24.40×10-6)。各期次鉀含量規(guī)律性不明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嶺成礦帶鈾礦地質(zhì)特征、成礦規(guī)律與全位成礦模式[J]. 趙如意,王登紅,陳毓川,冷成彪,秦錦華,趙晨輝. 地質(zhì)學報. 2020(01)
[2]桂東南地區(qū)干熱型地熱資源潛力分析[J]. 孫明行,劉德民,康志強,管彥武,梁國科,黃錫強,葉家輝,郭尚宇,孫興庭,唐維,馮民豪. 地學前緣. 2020(01)
[3]山東文登ZKCW01干熱巖鉆孔地質(zhì)特征及資源潛力[J]. 江海洋,王樹星,康鳳新,史猛,范振華,張玲. 地質(zhì)學報. 2019(S1)
[4]我國東南沿海干熱巖賦存前景及與靶區(qū)選址研究[J]. 藺文靜,甘浩男,王貴玲,馬峰. 地質(zhì)學報. 2016(08)
[5]漳州巖體放射性生熱率特征及干熱巖資源潛力[J]. 楊立中,劉金輝,孫占學,王安東,萬建軍,周毅. 現(xiàn)代礦業(yè). 2016(03)
[6]廣東佛岡巖體放射性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干熱巖資源潛力研究[J]. 萬建軍,孫占學,胡寶群,王安東,劉金輝,劉成東,陳功新,李小聰.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4)
[7]江西省干熱巖資源有利區(qū)優(yōu)選研究[J]. 伯慧,宋爐生,王運,夏為平,王濤濤,王鶴,周勝.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4)
[8]江西省龍南縣火山碎屑巖盆地存在干熱巖可能性探討[J]. 伯慧,王運,宋爐生. 煤炭技術. 2015(11)
[9]中國干熱巖資源主要賦存類型與成因模式[J]. 甘浩男,王貴玲,藺文靜,王瀟,馬峰,朱喜. 科技導報. 2015(19)
[10]中國大陸干熱巖地熱資源潛力評估[J]. 汪集旸,胡圣標,龐忠和,何麗娟,趙平,朱傳慶,饒松,唐曉音,孔彥龍,羅璐,李衛(wèi)衛(wèi). 科技導報. 2012(32)
本文編號:3528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5283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