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土地利用變化對于田綠洲農業(yè)耗水特征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1-20 09:27
[目的]分析西北干旱區(qū)農業(yè)耗水的變化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影響,以期為于田綠洲未來發(fā)展提供指導。[方法]利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于田縣1980—2018年的氣象數據及1990和2018年土地利用/覆蓋數據,分析得出于田綠洲的耗水特征。[結果]①研究區(qū)的氣候變化總體呈現(xiàn)出明顯暖濕的趨勢;土地利用/覆蓋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綠洲耕地面積的增加,而水域面積則呈現(xiàn)減少趨勢;②于田綠洲克里雅河徑流量呈現(xiàn)顯著上升趨勢,年平均經流較之前增加了6.00×108 m3,綠洲農業(yè)綠水耗水量也呈現(xiàn)增加趨勢,較2000年增加了1.78×109 m3。[結論]氣溫的增加造成綠洲作物蒸散增多,耕地面積的增加更是加劇了耗水情況,這使得于田綠洲的綠水耗水總量表現(xiàn)出逐年增加的趨勢。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通報.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1980-2018年于田綠洲各氣象要素變化特征
于田綠洲農業(yè)水資源利用方式主要是以灌溉為主,其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克里雅河?死镅藕恿饔蛏嫌紊絽^(qū)由于地形原因,山區(qū)內部無農田分布,且人類活動稀少,因此將山區(qū)徑流量視為自然徑流量。徑流流經出山口后進入山前平原,于田綠洲內大部分的農田和人類活動都集中在這個區(qū)域,所以這片區(qū)域也是該地區(qū)的主要耗水區(qū)域。鑒于克里雅河最終消散在沙漠腹地,可以認為其出山口的徑流量為該地區(qū)藍水耗水總量。由于地下水難以測算,本文將直接以克里雅河的地面徑流的消耗量來表示于田綠洲的藍水消耗量。選取克里雅河流域的蘭干水文站1957—2015年逐月徑流量數據。鑒于于田綠洲的年均氣溫逐漸升高,因此山區(qū)內的積雪與冰川加速融化,降水量變化不明顯但依舊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趨勢,從而使得以山區(qū)融水為主要水源的克里雅河徑流量增勢明顯?死镅藕映錾娇谒恼1956—2015年年徑流量變化特征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1957—2015年近59 a來,克里雅河的年徑流量均呈顯著增加的趨勢。1960—1980年間總體徑流量變化幅度較小,而進入80年代后期直至90年代前期整體徑流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10 a平均徑流量下降了2.18×108 m3;1992—2015年的24 a間,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在2000年以前增勢尤為明顯,徑流量的最大值為2010年的3.14×109 m3。
根據Penman-Monteith公式,計算2000—2015年間作物綠水耗水量ET0。因研究區(qū)農作物種植以棉花、小麥、玉米為主,為計算作物耗水量時方便選用合理的作物系數,假定研究區(qū)內的農作物為棉花、小麥和玉米,根據公式計算區(qū)域綠水的耗水總量。圖3為于田綠洲主要農作物生長季耗水量逐年變化特征。從圖3中可以看出,不同農作物之間綠水耗水量有著較大的差異。研究區(qū)內綠水耗水量最大的作物為棉花,其多年生長季平均綠水耗水量為108 mm,是小麥(88.3 mm)的1.22倍,而玉米的生長季綠水耗水量則為27.4 mm,僅為棉花耗水量的25.4%。由于氣候的變化及耕地面積的增加,研究區(qū)各農作物的綠水耗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棉花是生長季耗水量增長幅度最大的作物,這是由于棉花是一種高耗水的作物同時也是該地區(qū)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塔克拉瑪干沙漠克里雅河尾閭達理雅博依綠洲地表水、地下水對植被格局的影響機制[J]. 師慶東,郭玉川,周小龍,戴岳,依力亞斯江·努爾麥麥提,李誠志. 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3)
[2]氣候及土地類型變化條件下阿克蘇綠洲耗水特征演變[J]. 段崢嶸,祖拜代·木依布拉,夏建新,劉榮霞.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8(06)
[3]新疆于田綠洲2015年農業(yè)景觀要素水足跡計算[J]. 黃秀艷,師慶東. 節(jié)水灌溉. 2018(06)
[4]基于SWAT模型的烏魯木齊河上游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徑流的影響[J]. 祖拜代·木依布拉,師慶東,普拉提·莫合塔爾,張潤. 生態(tài)學報. 2018(14)
[5]氣候和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對渭干河-庫車河三角洲綠洲水資源的影響[J]. 張飛,郭玉川,姜紅濤,張嚴俊,周梅.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4(23)
[6]應用SWAT模型研究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徑流的影響[J]. 郭軍庭,張志強,王盛萍,STRAUSS Peter,姚安坤. 生態(tài)學報. 2014(06)
[7]渭河徑流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響應研究進展[J]. 孫悅,李棟梁,朱擁軍. 干旱氣象. 2013(02)
[8]基于地下水陸面過程耦合模型的黑河干流中游耗水分析[J]. 田偉,李新,程國棟,王旭升,胡曉農. 冰川凍土. 2012(03)
[9]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白洋淀上游水源區(qū)徑流的影響[J]. 胡珊珊,鄭紅星,劉昌明,于靜潔,王中根. 地理學報. 2012(01)
[10]晉江西溪流域綠水藍水資源量估算及分析[J]. 榮琨,陳興偉,李志遠,李學平. 水土保持通報. 2011(04)
碩士論文
[1]于田綠洲地表蒸散發(fā)與土壤水鹽關系研究[D]. 張淑霞.新疆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07040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通報.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1980-2018年于田綠洲各氣象要素變化特征
于田綠洲農業(yè)水資源利用方式主要是以灌溉為主,其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克里雅河?死镅藕恿饔蛏嫌紊絽^(qū)由于地形原因,山區(qū)內部無農田分布,且人類活動稀少,因此將山區(qū)徑流量視為自然徑流量。徑流流經出山口后進入山前平原,于田綠洲內大部分的農田和人類活動都集中在這個區(qū)域,所以這片區(qū)域也是該地區(qū)的主要耗水區(qū)域。鑒于克里雅河最終消散在沙漠腹地,可以認為其出山口的徑流量為該地區(qū)藍水耗水總量。由于地下水難以測算,本文將直接以克里雅河的地面徑流的消耗量來表示于田綠洲的藍水消耗量。選取克里雅河流域的蘭干水文站1957—2015年逐月徑流量數據。鑒于于田綠洲的年均氣溫逐漸升高,因此山區(qū)內的積雪與冰川加速融化,降水量變化不明顯但依舊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趨勢,從而使得以山區(qū)融水為主要水源的克里雅河徑流量增勢明顯?死镅藕映錾娇谒恼1956—2015年年徑流量變化特征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1957—2015年近59 a來,克里雅河的年徑流量均呈顯著增加的趨勢。1960—1980年間總體徑流量變化幅度較小,而進入80年代后期直至90年代前期整體徑流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10 a平均徑流量下降了2.18×108 m3;1992—2015年的24 a間,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在2000年以前增勢尤為明顯,徑流量的最大值為2010年的3.14×109 m3。
根據Penman-Monteith公式,計算2000—2015年間作物綠水耗水量ET0。因研究區(qū)農作物種植以棉花、小麥、玉米為主,為計算作物耗水量時方便選用合理的作物系數,假定研究區(qū)內的農作物為棉花、小麥和玉米,根據公式計算區(qū)域綠水的耗水總量。圖3為于田綠洲主要農作物生長季耗水量逐年變化特征。從圖3中可以看出,不同農作物之間綠水耗水量有著較大的差異。研究區(qū)內綠水耗水量最大的作物為棉花,其多年生長季平均綠水耗水量為108 mm,是小麥(88.3 mm)的1.22倍,而玉米的生長季綠水耗水量則為27.4 mm,僅為棉花耗水量的25.4%。由于氣候的變化及耕地面積的增加,研究區(qū)各農作物的綠水耗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棉花是生長季耗水量增長幅度最大的作物,這是由于棉花是一種高耗水的作物同時也是該地區(qū)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塔克拉瑪干沙漠克里雅河尾閭達理雅博依綠洲地表水、地下水對植被格局的影響機制[J]. 師慶東,郭玉川,周小龍,戴岳,依力亞斯江·努爾麥麥提,李誠志. 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3)
[2]氣候及土地類型變化條件下阿克蘇綠洲耗水特征演變[J]. 段崢嶸,祖拜代·木依布拉,夏建新,劉榮霞.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8(06)
[3]新疆于田綠洲2015年農業(yè)景觀要素水足跡計算[J]. 黃秀艷,師慶東. 節(jié)水灌溉. 2018(06)
[4]基于SWAT模型的烏魯木齊河上游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徑流的影響[J]. 祖拜代·木依布拉,師慶東,普拉提·莫合塔爾,張潤. 生態(tài)學報. 2018(14)
[5]氣候和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對渭干河-庫車河三角洲綠洲水資源的影響[J]. 張飛,郭玉川,姜紅濤,張嚴俊,周梅.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4(23)
[6]應用SWAT模型研究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徑流的影響[J]. 郭軍庭,張志強,王盛萍,STRAUSS Peter,姚安坤. 生態(tài)學報. 2014(06)
[7]渭河徑流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響應研究進展[J]. 孫悅,李棟梁,朱擁軍. 干旱氣象. 2013(02)
[8]基于地下水陸面過程耦合模型的黑河干流中游耗水分析[J]. 田偉,李新,程國棟,王旭升,胡曉農. 冰川凍土. 2012(03)
[9]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白洋淀上游水源區(qū)徑流的影響[J]. 胡珊珊,鄭紅星,劉昌明,于靜潔,王中根. 地理學報. 2012(01)
[10]晉江西溪流域綠水藍水資源量估算及分析[J]. 榮琨,陳興偉,李志遠,李學平. 水土保持通報. 2011(04)
碩士論文
[1]于田綠洲地表蒸散發(fā)與土壤水鹽關系研究[D]. 張淑霞.新疆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070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5070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