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渭河下游河道演變趨勢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21:35
近些年來,受到氣候條件以及人類活動發(fā)生巨大改變的影響,流域的水沙搭配條件以及河道內(nèi)河床的演變形勢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研究分析變化條件下流域的水沙搭配條件以及在新的河道邊界條件下河床可能發(fā)生的演變趨勢對于治理河道、緩解河道的防洪壓力、保證河流和人類和諧相處具有指導意義。本論文選擇渭河下游流域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收集和分析水沙、淤積體以及斷面資料,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Mann-Kendall法、建立模型等方法對流域的來水來沙條件進行分析和評估,同時利用輸沙平衡法、斷面法分析渭河下游各河段歷年的泥沙沖淤情況,最后針對流域的河道現(xiàn)狀邊界條件,結(jié)合未來五年的預測水沙條件,預測河床演變趨勢。本論文研究得出以下結(jié)論:(1)渭河下游流域各水文站在20世紀90年代期間無論水量還是沙量的均值較多年均值有大幅減小,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和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對徑流和泥沙進行趨勢性、持續(xù)性分析,分析表明徑流量呈現(xiàn)顯著性減小的趨勢,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這一趨勢可能將繼續(xù)保持;輸沙量也呈現(xiàn)明顯的減小趨勢,在1993~2003年期間保持歷史最低狀態(tài)持續(xù)了 10年左右,2003年之后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幅度有限,目前沙量依然較小;對...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渭河下游各河流平面位置圖
2 渭河下游水沙及河道特性 來水來沙條件來水來沙情況作為流域的入口條件,對多沙河流的沖淤演變起決定性的作用,是流域道演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從渭河下游流域控制水文站的實測徑流、輸沙等資料作析研究的基礎(chǔ),可得到渭河下游的來水來沙情況。渭河下游干流控制水文站有咸陽、華縣水文站,支流涇河控制水文站為張家山站以及北洛河控制水文站狀頭水文站圖 2-2)。
從圖中可以看出:①1960 到 1974 年,下游的陡變段和緩變段比降降低 100km 的河道出比降由 0.2 左右下降到 0.1 附近);②1974 到 19的比降基本同 1960 年持平行狀態(tài),除線性較陡的河段外其他位置變化000 年期間,水面線中間位置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樣使得第二、三河有所降低,第一河段的比降變化差異較小。研究還總結(jié)出:自本次搜集來,渭河下游河道個河段的比降盡管有高有低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升降一定的界限并且較為短暫,沒有呈現(xiàn)趨勢性的變化,這說明大部分河段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該研究還對渭淤 1~10 斷面和渭淤 10~21 斷面縱比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出:①渭淤 1~10 斷面這一河段的縱比降沒有顯峽水庫建成后,這一河段很快進入了相對平衡的階段,平衡縱比降約為0~21 斷面這一河段的縱比降 1960 年至 1970 年初有明顯下降趨勢,1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該段的平衡狀態(tài)縱比降約為 0.16 左右。因此,從渭淤 1~21 斷面,其縱比降的變化狀況來分析,可以看出,渭河下游總不大,中間發(fā)展過程中有升有降,但是這種升降并非在本質(zhì)上改變河段持其平衡狀態(tà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現(xiàn)狀及趨勢分析[J]. 袁崢,趙海鏡,梁林江,石長偉,張廣林. 人民黃河. 2016(01)
[2]長江中下游東流水道河床演變特性及趨勢預測[J]. 熊小元. 水運工程. 2014(04)
[3]渭河高含沙洪水對潼關(guān)高程變化的影響[J]. 張超,伊曉燕,張翠萍. 人民黃河. 2014(04)
[4]渭河下游近期水沙變化及其對河道沖淤影響[J]. 林秀芝,侯素珍,王平,常溫花. 泥沙研究. 2014(01)
[5]基于ABC-BP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的洪水預測研究[J]. 馬玉磊,趙芳.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1)
[6]近60年黃河干流水沙變化及其驅(qū)動因素[J]. 楚純潔,李亞麗. 水土保持學報. 2013(05)
[7]不確定支持向量機在洪水預測模型中的應用[J]. 李曉麗,周小健,沈鋼綱,何曉芳. 蘭州理工大學學報. 2012(03)
[8]近60年黃河中游水沙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趙廣舉,穆興民,田鵬,王飛,高鵬. 資源科學. 2012(06)
[9]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及其對河床比降的影響[J]. 李琦,宋進喜,宋令勇,郭穎.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09)
[10]中國江河水沙變化趨勢與主要影響因素[J]. 胡春宏,王延貴,張燕菁,史紅玲. 水科學進展. 2010(04)
博士論文
[1]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計算智能評價與預測方法研究[D]. 李慶國.大連理工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灰色馬氏鏈預測方法及其在水文序列中的應用研究[D]. 趙琳琳.河海大學 2007
[2]上海市水情中長期預測研究[D]. 王慶榮.河海大學 2004
[3]渭河流域水沙演變情勢分析[D]. 劉海江.西安理工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78546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渭河下游各河流平面位置圖
2 渭河下游水沙及河道特性 來水來沙條件來水來沙情況作為流域的入口條件,對多沙河流的沖淤演變起決定性的作用,是流域道演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從渭河下游流域控制水文站的實測徑流、輸沙等資料作析研究的基礎(chǔ),可得到渭河下游的來水來沙情況。渭河下游干流控制水文站有咸陽、華縣水文站,支流涇河控制水文站為張家山站以及北洛河控制水文站狀頭水文站圖 2-2)。
從圖中可以看出:①1960 到 1974 年,下游的陡變段和緩變段比降降低 100km 的河道出比降由 0.2 左右下降到 0.1 附近);②1974 到 19的比降基本同 1960 年持平行狀態(tài),除線性較陡的河段外其他位置變化000 年期間,水面線中間位置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樣使得第二、三河有所降低,第一河段的比降變化差異較小。研究還總結(jié)出:自本次搜集來,渭河下游河道個河段的比降盡管有高有低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升降一定的界限并且較為短暫,沒有呈現(xiàn)趨勢性的變化,這說明大部分河段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該研究還對渭淤 1~10 斷面和渭淤 10~21 斷面縱比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出:①渭淤 1~10 斷面這一河段的縱比降沒有顯峽水庫建成后,這一河段很快進入了相對平衡的階段,平衡縱比降約為0~21 斷面這一河段的縱比降 1960 年至 1970 年初有明顯下降趨勢,1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該段的平衡狀態(tài)縱比降約為 0.16 左右。因此,從渭淤 1~21 斷面,其縱比降的變化狀況來分析,可以看出,渭河下游總不大,中間發(fā)展過程中有升有降,但是這種升降并非在本質(zhì)上改變河段持其平衡狀態(tà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現(xiàn)狀及趨勢分析[J]. 袁崢,趙海鏡,梁林江,石長偉,張廣林. 人民黃河. 2016(01)
[2]長江中下游東流水道河床演變特性及趨勢預測[J]. 熊小元. 水運工程. 2014(04)
[3]渭河高含沙洪水對潼關(guān)高程變化的影響[J]. 張超,伊曉燕,張翠萍. 人民黃河. 2014(04)
[4]渭河下游近期水沙變化及其對河道沖淤影響[J]. 林秀芝,侯素珍,王平,常溫花. 泥沙研究. 2014(01)
[5]基于ABC-BP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的洪水預測研究[J]. 馬玉磊,趙芳.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1)
[6]近60年黃河干流水沙變化及其驅(qū)動因素[J]. 楚純潔,李亞麗. 水土保持學報. 2013(05)
[7]不確定支持向量機在洪水預測模型中的應用[J]. 李曉麗,周小健,沈鋼綱,何曉芳. 蘭州理工大學學報. 2012(03)
[8]近60年黃河中游水沙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趙廣舉,穆興民,田鵬,王飛,高鵬. 資源科學. 2012(06)
[9]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及其對河床比降的影響[J]. 李琦,宋進喜,宋令勇,郭穎.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09)
[10]中國江河水沙變化趨勢與主要影響因素[J]. 胡春宏,王延貴,張燕菁,史紅玲. 水科學進展. 2010(04)
博士論文
[1]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計算智能評價與預測方法研究[D]. 李慶國.大連理工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灰色馬氏鏈預測方法及其在水文序列中的應用研究[D]. 趙琳琳.河海大學 2007
[2]上海市水情中長期預測研究[D]. 王慶榮.河海大學 2004
[3]渭河流域水沙演變情勢分析[D]. 劉海江.西安理工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785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4785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