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質儲層地震巖石物理模型構建與波場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4 12:36
地震巖石物理和地震波正演模擬是計算地震參數(shù)與地球介質物性參數(shù)之間定量關系的有效途徑。地震巖石物理主要研究地球介質的礦物組分、孔隙度、圍巖應力和孔隙壓力、孔隙流體類型和飽和度、各向異性等物性參數(shù)對巖石縱橫波速度等彈性參數(shù)及衰減的影響,對地震正演模擬和反演結果的解釋有著重要的作用。地震波正演模擬主要研究地震波的傳播特性與地球介質彈性參數(shù)的關系,對人們正確認識地震波的傳播規(guī)律,進行實際地震資料的地質解釋與儲層預測以及地球資源開發(fā)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巖石物理和地震波正演模擬相結合,有助于地震波與巖性、流體類型之間關系的定量分析、反演結果物理意義的解釋以及儲層預測有效工具的建立。巖石物理建模是進行巖石物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使用理想的巖石物理模型等效實際巖石,將飽和巖石的彈性性質與巖石基質、巖石骨架、孔隙流體的性質聯(lián)系起來。針對碎屑巖儲層,對Xu-White模型的適用性及局限性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變孔隙縱橫比模型等改進模型。針對非均質儲層的巖性和孔隙特征,包括致密砂巖的低孔隙度和裂隙發(fā)育特征,碳酸鹽巖孔隙結構復雜、孔縫洞共存的特征,頁巖中有機質的定性排列特征等,...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創(chuàng)新點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1 地震巖石物理建,F(xiàn)狀
1.2 含流體孔隙介質理論進展
1.3 非均質儲層地震正演現(xiàn)狀
1.4 論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
第二章 地震巖石物理建模理論
2.1 巖石物理建模理論框架
2.1.1 巖石基質等效模型
2.1.2 孔隙流體等效模型
2.1.3 巖石骨架模型
2.1.4 飽和巖石等效物理模型
2.2 碎屑巖地震巖石物理模型
2.2.1 Xu-White模型
2.2.2 變孔隙縱橫比模型
2.2.3 實驗數(shù)據計算
2.2.4 實際資料應用
第三章 非均質儲層地震巖石物理模型構建
3.1 致密砂巖儲層地震巖石物理建模
3.1.1 致密砂巖儲層巖石物理模型
3.1.2 裂隙孔隙度參數(shù)定量計算
3.1.3 實驗數(shù)據計算
3.1.4 實際資料應用
3.2 碳酸鹽巖儲層地震巖石物理建模
3.2.1 碳酸鹽巖儲層巖石物理模型
3.2.2 孔隙微觀結構參數(shù)定量計算
3.2.3 礦物組分彈性模量定量計算
3.2.4 實驗數(shù)據計算
3.2.5 實際數(shù)據應用
3.3 頁巖儲層地震巖石物理建模探索
3.3.1 頁巖儲層巖石物理模型建立
3.3.2 有機質含量反演計算
3.3.3 實際資料應用
3.4 小結
第四章 非均質儲層彈性波傳播特征分析
4.1 各向異性孔隙介質彈性波方程
4.2 各向異性孔隙介質彈性波相速度和衰減
4.3 正交各向異性孔隙介質相速度和衰減
4.4 低頻各向同性孔隙介質彈性波相速度
4.5 孔隙介質彈性波傳播影響因素分析
4.6 小結
第五章 非均質儲層地震波有限差分正演模擬
5.1 孔隙介質彈性波動方程
5.1.1 幾何方程
5.1.2 本構方程
5.1.3 運動平衡方程
5.1.4 一階彈性波方程
5.2 孔隙介質彈性波有限差分正演算法
5.2.1 高階交錯網格有限差分方程
5.2.2 有限差分算法數(shù)值頻散
5.2.3 有限差分算法穩(wěn)定性
5.2.4 有限差分算法邊界條件
5.2.5 模型試算
5.3 非均勻孔隙介質彈性波雙變網格有限差分正演
5.3.1 變網格高階有限差分算法
5.3.2 有限差分算法數(shù)值頻散
5.3.3 模型試算
第六章 非均質儲層地震波場特征分析
6.1 含流體溶洞儲層地震波場特征
6.1.1 溶洞尺度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1.2 溶洞發(fā)育位置對地震波場特征的影響
6.2 含流體裂縫模型地震波場特征
6.2.1 裂縫長度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2.2 裂縫間距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2.3 裂縫發(fā)育位置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3 孔隙度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4 流體性質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4.1 含油飽和度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4.2 含氣飽和度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5 泥質含量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6 實際模型地震波場正演模擬
結論與認識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Biot相洽理論的致密砂巖彈性參數(shù)計算方法[J]. 印興耀,劉欣欣,曹丹平. 石油物探. 2013(05)
[2]各向異性碳酸鹽巖儲層精細橫波速度估算方法[J]. 王保麗,印興耀,吳志華.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13(05)
[3]基于等效彈性模量反演的橫波速度預測方法[J]. 熊曉軍,林凱,賀振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5)
[4]基于修正Xu-White模型的碳酸鹽巖橫波速度估算方法[J]. 張廣智,李呈呈,印興耀,張金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5)
[5]介觀尺度孔隙流體流動作用對縱波傳播特征的影響研究——以周期性層狀孔隙介質為例[J]. 鄧繼新,王尚旭,杜偉. 地球物理學報. 2012(08)
[6]波動方程有限差分雙變網格算法的精度分析[J]. 孫成禹,丁玉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4)
[7]油頁巖測井識別技術及應用[J]. 朱建偉,趙剛,劉博,郭巍,成俊.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2(02)
[8]基于等效介質理論分析川中低孔砂巖的骨架結構分析(英文)[J]. 晏信飛,姚逢昌,曹宏,巴晶,胡蓮蓮,楊志芳. Applied Geophysics. 2011(03)
[9]含孔隙、裂隙介質彈性波動的統(tǒng)一理論——Biot理論的推廣[J]. 唐曉明.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1(06)
[10]基于PML邊界條件的高倍可變網格有限差分數(shù)值模擬方法[J]. 孫林潔,印興耀. 地球物理學報. 2011(06)
博士論文
[1]基于巖石物理的地震儲層預測方法應用研究[D]. 張璐.中國石油大學 2009
[2]TI介質地震波傳播特征與正演方法研究[D]. 梁鍇.中國石油大學 2009
[3]地震巖石物理學及其應用研究[D]. 王炳章.成都理工大學 2008
[4]基于BISQ機制的三維雙相正交介質正演模擬及傳播特性研究[D]. 王者江.吉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75739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創(chuàng)新點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1 地震巖石物理建,F(xiàn)狀
1.2 含流體孔隙介質理論進展
1.3 非均質儲層地震正演現(xiàn)狀
1.4 論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
第二章 地震巖石物理建模理論
2.1 巖石物理建模理論框架
2.1.1 巖石基質等效模型
2.1.2 孔隙流體等效模型
2.1.3 巖石骨架模型
2.1.4 飽和巖石等效物理模型
2.2 碎屑巖地震巖石物理模型
2.2.1 Xu-White模型
2.2.2 變孔隙縱橫比模型
2.2.3 實驗數(shù)據計算
2.2.4 實際資料應用
第三章 非均質儲層地震巖石物理模型構建
3.1 致密砂巖儲層地震巖石物理建模
3.1.1 致密砂巖儲層巖石物理模型
3.1.2 裂隙孔隙度參數(shù)定量計算
3.1.3 實驗數(shù)據計算
3.1.4 實際資料應用
3.2 碳酸鹽巖儲層地震巖石物理建模
3.2.1 碳酸鹽巖儲層巖石物理模型
3.2.2 孔隙微觀結構參數(shù)定量計算
3.2.3 礦物組分彈性模量定量計算
3.2.4 實驗數(shù)據計算
3.2.5 實際數(shù)據應用
3.3 頁巖儲層地震巖石物理建模探索
3.3.1 頁巖儲層巖石物理模型建立
3.3.2 有機質含量反演計算
3.3.3 實際資料應用
3.4 小結
第四章 非均質儲層彈性波傳播特征分析
4.1 各向異性孔隙介質彈性波方程
4.2 各向異性孔隙介質彈性波相速度和衰減
4.3 正交各向異性孔隙介質相速度和衰減
4.4 低頻各向同性孔隙介質彈性波相速度
4.5 孔隙介質彈性波傳播影響因素分析
4.6 小結
第五章 非均質儲層地震波有限差分正演模擬
5.1 孔隙介質彈性波動方程
5.1.1 幾何方程
5.1.2 本構方程
5.1.3 運動平衡方程
5.1.4 一階彈性波方程
5.2 孔隙介質彈性波有限差分正演算法
5.2.1 高階交錯網格有限差分方程
5.2.2 有限差分算法數(shù)值頻散
5.2.3 有限差分算法穩(wěn)定性
5.2.4 有限差分算法邊界條件
5.2.5 模型試算
5.3 非均勻孔隙介質彈性波雙變網格有限差分正演
5.3.1 變網格高階有限差分算法
5.3.2 有限差分算法數(shù)值頻散
5.3.3 模型試算
第六章 非均質儲層地震波場特征分析
6.1 含流體溶洞儲層地震波場特征
6.1.1 溶洞尺度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1.2 溶洞發(fā)育位置對地震波場特征的影響
6.2 含流體裂縫模型地震波場特征
6.2.1 裂縫長度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2.2 裂縫間距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2.3 裂縫發(fā)育位置對地震波場的影響
6.3 孔隙度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4 流體性質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4.1 含油飽和度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4.2 含氣飽和度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5 泥質含量對儲層AVO特征的影響
6.6 實際模型地震波場正演模擬
結論與認識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Biot相洽理論的致密砂巖彈性參數(shù)計算方法[J]. 印興耀,劉欣欣,曹丹平. 石油物探. 2013(05)
[2]各向異性碳酸鹽巖儲層精細橫波速度估算方法[J]. 王保麗,印興耀,吳志華.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13(05)
[3]基于等效彈性模量反演的橫波速度預測方法[J]. 熊曉軍,林凱,賀振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5)
[4]基于修正Xu-White模型的碳酸鹽巖橫波速度估算方法[J]. 張廣智,李呈呈,印興耀,張金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5)
[5]介觀尺度孔隙流體流動作用對縱波傳播特征的影響研究——以周期性層狀孔隙介質為例[J]. 鄧繼新,王尚旭,杜偉. 地球物理學報. 2012(08)
[6]波動方程有限差分雙變網格算法的精度分析[J]. 孫成禹,丁玉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4)
[7]油頁巖測井識別技術及應用[J]. 朱建偉,趙剛,劉博,郭巍,成俊.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2(02)
[8]基于等效介質理論分析川中低孔砂巖的骨架結構分析(英文)[J]. 晏信飛,姚逢昌,曹宏,巴晶,胡蓮蓮,楊志芳. Applied Geophysics. 2011(03)
[9]含孔隙、裂隙介質彈性波動的統(tǒng)一理論——Biot理論的推廣[J]. 唐曉明.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1(06)
[10]基于PML邊界條件的高倍可變網格有限差分數(shù)值模擬方法[J]. 孫林潔,印興耀. 地球物理學報. 2011(06)
博士論文
[1]基于巖石物理的地震儲層預測方法應用研究[D]. 張璐.中國石油大學 2009
[2]TI介質地震波傳播特征與正演方法研究[D]. 梁鍇.中國石油大學 2009
[3]地震巖石物理學及其應用研究[D]. 王炳章.成都理工大學 2008
[4]基于BISQ機制的三維雙相正交介質正演模擬及傳播特性研究[D]. 王者江.吉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75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4757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