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進的FA2BOUG法研究北極美亞海盆區(qū)域的布格重力異常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06:36
為獲得更為精確的北極美亞海盆區(qū)域的布格重力異常特征,利用最新發(fā)布的全球空間重力異常數(shù)據、水深數(shù)據和沉積層厚度數(shù)據,采用改進的FA2BOUG法計算了該區(qū)的布格重力異常值。計算過程中考慮到沉積物效應,進行了等效地形轉換,讓其替換FA2BOUG法中的原始水深數(shù)據進行完全布格校正(Bullard A、B和C)。結果顯示,北極美亞海盆的布格重力異常介于150×10-5~400×10-5 m/s2之間,深海地區(qū)數(shù)值較大,且由深海地區(qū)逐漸向海岸帶附近逐漸變小,而海嶺地區(qū)主要在200×10-5 m/s2左右變化。
【文章來源】: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39(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AA′剖面水深圖
AA′剖面沉積物厚度圖
圖7 AA′剖面沉積物厚度圖為確定上述三種方法中深度與布格重力異常值之間的相關性,對其進行了線性擬合處理(圖9),計算每種方法的擬合度R2,擬合度越高,變量之間相關性越強。由圖9可知,基于改進的FA2BOUG法的兩者擬合度為0.950 7,未改進的FA2BOUG法的兩者擬合度為0.948 54,Parker法的兩者擬合度為0.91,由此可知采用改進的FA2BOUG法獲得的布格重力異常值更加優(yōu)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拿大海盆莫霍面分布特征及其構造意義[J]. 馬媛媛,趙俐紅,凌子龍,楊明明,龐貝貝. 極地研究. 2019(03)
[2]北冰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科學考察進展[J]. 張華添,李江海,王洛,劉仲蘭. 極地研究. 2017(01)
[3]北極地區(qū)大地構造特征及其構造演化——北極地區(qū)大地構造編圖研究進展[J]. 李江海,劉仲蘭,王洛,張華添. 海洋學報. 2016(07)
[4]北極地區(qū)的地震活動、結構和構造[J]. Masaki Kanao,Vladimir D.Suvorov,Shigeru Toda,Seiji Tsuboi,劉偉. 世界地震譯叢. 2016(01)
[5]北冰洋地質構造及其演化[J]. 李學杰,萬玲,萬榮勝,韓冰,楊楚鵬,姚永堅. 極地研究. 2010(03)
本文編號:3429981
【文章來源】: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39(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AA′剖面水深圖
AA′剖面沉積物厚度圖
圖7 AA′剖面沉積物厚度圖為確定上述三種方法中深度與布格重力異常值之間的相關性,對其進行了線性擬合處理(圖9),計算每種方法的擬合度R2,擬合度越高,變量之間相關性越強。由圖9可知,基于改進的FA2BOUG法的兩者擬合度為0.950 7,未改進的FA2BOUG法的兩者擬合度為0.948 54,Parker法的兩者擬合度為0.91,由此可知采用改進的FA2BOUG法獲得的布格重力異常值更加優(yōu)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拿大海盆莫霍面分布特征及其構造意義[J]. 馬媛媛,趙俐紅,凌子龍,楊明明,龐貝貝. 極地研究. 2019(03)
[2]北冰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科學考察進展[J]. 張華添,李江海,王洛,劉仲蘭. 極地研究. 2017(01)
[3]北極地區(qū)大地構造特征及其構造演化——北極地區(qū)大地構造編圖研究進展[J]. 李江海,劉仲蘭,王洛,張華添. 海洋學報. 2016(07)
[4]北極地區(qū)的地震活動、結構和構造[J]. Masaki Kanao,Vladimir D.Suvorov,Shigeru Toda,Seiji Tsuboi,劉偉. 世界地震譯叢. 2016(01)
[5]北冰洋地質構造及其演化[J]. 李學杰,萬玲,萬榮勝,韓冰,楊楚鵬,姚永堅. 極地研究. 2010(03)
本文編號:3429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4299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