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積學在非常規(guī)薄層砂體刻畫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08-25 03:43
鄂爾多斯盆地東緣上石盒子組致密砂巖氣藏為典型的巖性氣藏,砂體主要為辮狀河分流河道砂體,砂體變化快、非均質性強,厚度薄,受制于地震分辨率的影響,傳統(tǒng)的地震反演技術難以準確刻畫薄層砂體展布特征,制約了勘探開發(fā)進程。地震沉積學技術提供了打開薄層砂體刻畫研究的鑰匙,通過90度相移及等時地層切片兩大關鍵技術,結合地震屬性分析,能夠有效表征非常規(guī)薄儲層砂體的平面展布及縱向演化規(guī)律,清晰刻畫出陸相辮狀分流河道的發(fā)育特征,為后續(xù)"甜點"預測提供支撐,有效推動了非常規(guī)致密砂巖薄儲層的勘探開發(fā)進程。
【文章來源】:石化技術. 2020,27(06)
【文章頁數】:3 頁
【部分圖文】:
石盒子組盒6段目標砂體最大振幅平面屬性圖
地層切片技術是地震沉積學能夠展示儲集砂體平面展布特征的一個關鍵技術。與傳統(tǒng)的時間切片及沿層切片不同,地層切片是從上下等時界面出發(fā),進行沿等時界面進行切片的技術[2-3]。該方法能夠有效反應等時沉積砂體的平面展布特征,同時,通過由下至上不同的地層切片,可以刻畫出沉積砂體垂向上的演化及變化特征。可以說,地層切片技術能夠精確的刻畫出等時沉積砂體的平面展布形態(tài),結合后續(xù)沿特殊位置切片提取對儲集砂體敏感的地震屬性及砂體雕刻技術,能夠有效刻畫出沉積砂體的展布規(guī)律。圖2為以石盒子組盒6段頂底界面為地層切片的等時頂底界面開展平均等厚地層切片,共得到10張等時地層切片?梢钥闯,由盒6段底部至頂部,分流河道砂體發(fā)育規(guī)模、位置及展布特征發(fā)生明顯變化,在第5張切片西南部,可以看出明顯的河道特征,因此可作為尋找優(yōu)質儲集砂體的重要指示,向上砂體擺動,河道多期疊置,北部河道特征愈發(fā)明顯。研究證實,地層切片技術可以有效的指導砂體片面展布刻畫及垂向演化分析,為后期尋找“甜點”目標提供指導。4 砂體展布刻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沉積地質學發(fā)展新航程——地震沉積學[J]. 朱筱敏,董艷蕾,曾洪流,黃捍東,劉強虎,秦祎,葉蕾. 古地理學報. 2019(02)
[2]鄂爾多斯盆地臨興中區(qū)塊上古生界盒8段儲層發(fā)育控制因素[J]. 劉暢,王琪,王應斌. 中國海上油氣. 2018(01)
[3]松遼盆地齊家地區(qū)青山口組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及其地震沉積學響應[J]. 朱筱敏,趙東娜,曾洪流,孫玉,朱如凱,黃薇,朱世發(fā). 沉積學報. 2013(05)
[4]基于層序地層學和地震沉積學的高精度三維沉積體系:以渤中凹陷西斜坡BZ3-1區(qū)塊東營組為例[J]. 朱紅濤,楊香華,周心懷,李建平,王德英,李敏.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1(06)
[5]精細層序地層格架與地震沉積學研究——以泌陽凹陷核桃園組為例[J]. 朱筱敏,董艷蕾,胡廷惠,羅琪,王敏,楊道慶,羅家群,劉桂蘭.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1(04)
[6]地震沉積學及其初步應用[J]. 林承焰,張憲國,董春梅. 石油學報. 2007(02)
[7]地震沉積學的概念、方法和技術[J]. 董春梅,張憲國,林承焰. 沉積學報. 2006(05)
本文編號:3361324
【文章來源】:石化技術. 2020,27(06)
【文章頁數】:3 頁
【部分圖文】:
石盒子組盒6段目標砂體最大振幅平面屬性圖
地層切片技術是地震沉積學能夠展示儲集砂體平面展布特征的一個關鍵技術。與傳統(tǒng)的時間切片及沿層切片不同,地層切片是從上下等時界面出發(fā),進行沿等時界面進行切片的技術[2-3]。該方法能夠有效反應等時沉積砂體的平面展布特征,同時,通過由下至上不同的地層切片,可以刻畫出沉積砂體垂向上的演化及變化特征。可以說,地層切片技術能夠精確的刻畫出等時沉積砂體的平面展布形態(tài),結合后續(xù)沿特殊位置切片提取對儲集砂體敏感的地震屬性及砂體雕刻技術,能夠有效刻畫出沉積砂體的展布規(guī)律。圖2為以石盒子組盒6段頂底界面為地層切片的等時頂底界面開展平均等厚地層切片,共得到10張等時地層切片?梢钥闯,由盒6段底部至頂部,分流河道砂體發(fā)育規(guī)模、位置及展布特征發(fā)生明顯變化,在第5張切片西南部,可以看出明顯的河道特征,因此可作為尋找優(yōu)質儲集砂體的重要指示,向上砂體擺動,河道多期疊置,北部河道特征愈發(fā)明顯。研究證實,地層切片技術可以有效的指導砂體片面展布刻畫及垂向演化分析,為后期尋找“甜點”目標提供指導。4 砂體展布刻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沉積地質學發(fā)展新航程——地震沉積學[J]. 朱筱敏,董艷蕾,曾洪流,黃捍東,劉強虎,秦祎,葉蕾. 古地理學報. 2019(02)
[2]鄂爾多斯盆地臨興中區(qū)塊上古生界盒8段儲層發(fā)育控制因素[J]. 劉暢,王琪,王應斌. 中國海上油氣. 2018(01)
[3]松遼盆地齊家地區(qū)青山口組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及其地震沉積學響應[J]. 朱筱敏,趙東娜,曾洪流,孫玉,朱如凱,黃薇,朱世發(fā). 沉積學報. 2013(05)
[4]基于層序地層學和地震沉積學的高精度三維沉積體系:以渤中凹陷西斜坡BZ3-1區(qū)塊東營組為例[J]. 朱紅濤,楊香華,周心懷,李建平,王德英,李敏.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1(06)
[5]精細層序地層格架與地震沉積學研究——以泌陽凹陷核桃園組為例[J]. 朱筱敏,董艷蕾,胡廷惠,羅琪,王敏,楊道慶,羅家群,劉桂蘭.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1(04)
[6]地震沉積學及其初步應用[J]. 林承焰,張憲國,董春梅. 石油學報. 2007(02)
[7]地震沉積學的概念、方法和技術[J]. 董春梅,張憲國,林承焰. 沉積學報. 2006(05)
本文編號:33613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36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