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運行前后荊江三口分流能力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1-08-02 15:51
三峽工程運行后,荊江三口口門河段低水河槽出現一定沖刷,與上荊江干流河道低水河槽的沖刷程度基本相當,干流低水時期三口河道分流能力尚未發(fā)生明顯變化。在干流流量20 000m3/s條件下,松滋口分流增加,太平口分流減少,藕池口分流穩(wěn)定,三口總體分流能力在三峽工程前后沒有顯著變化。松滋口口門河段河漫灘河槽狀態(tài)穩(wěn)定,太平口和藕池口口門河段河漫灘河槽持續(xù)淤積,但淤積速率減緩。在干流流量為40 000 m3/s條件下,太平口和藕池口分流能力顯著下降,彌陀寺站多年平均流量值由1 950 m3/s降至1 674 m3/s,管家鋪站多年平均流量值由3 760 m3/s降至2 617 m3/s,降幅30.4%,康家崗站多年平均流量值分別為303 m3/s和161 m3/s,下降46.86%,三口分流能力明顯下降。
【文章來源】:湖南水利水電. 2020,(03)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干流不同流量條件下新江口站流量的時間變化
干流不同流量條件下沙道觀站流量的時間變化
由圖3和表2可見,荊江干流沙市站流量為10 000m3/s時,太平口彌陀寺站流量沒有明顯變化趨勢(P>0.05),并且2個時段沒有顯著差異;干流中高流量情況下,太平口彌陀寺站流量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P=0.037,0.013)。沙市站流量為20 000 m3/s時,彌陀寺站在1991~2002年和2003~2015年2個時段平均流量值分別為906 m3/s和772 m3/s,下降14.79%;沙市站流量為40 000 m3/s時,彌陀寺站2個時段的平均流量值由1 950 m3/s降至1 674 m3/s,降幅達14.15%。2.3 藕池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湖北荊江河道演變監(jiān)測及分析項目綜述[J]. 汪記鋒,劉國亮,張艷霞. 水利水電快報. 2018(07)
[2]三峽水庫運用對荊江河道及三口分流影響研究[J]. 曹文洪,毛繼新. 水利水電技術. 2015(06)
[3]長江荊江河道整治60年回顧[J]. 潘慶燊,胡向陽. 人民長江. 2015(07)
[4]三峽水庫運用對荊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響[J]. 方春明,胡春宏,陳緒堅. 水利學報. 2014(01)
[5]三峽工程運用后荊江河道沖淤變化分析[J]. 魏立鵬,張衛(wèi)軍,渠庚.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13(12)
[6]三峽工程蓄水運用以來荊江水位流量關系變化分析[J]. 郭小虎,渠庚,朱勇輝.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1(07)
[7]三峽工程建成后上荊江河道演變趨勢及治理[J]. 張曉紅,汪紅英. 人民長江. 2009(22)
[8]三峽建庫后荊江三口分流的變化[J]. 李義天,郭小虎,唐金武,孫昭華.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09(01)
[9]荊江三口分流分沙變化研究[J]. 穆錦斌,張小峰,許全喜. 水利水運工程學報. 2008(03)
本文編號:3317844
【文章來源】:湖南水利水電. 2020,(03)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干流不同流量條件下新江口站流量的時間變化
干流不同流量條件下沙道觀站流量的時間變化
由圖3和表2可見,荊江干流沙市站流量為10 000m3/s時,太平口彌陀寺站流量沒有明顯變化趨勢(P>0.05),并且2個時段沒有顯著差異;干流中高流量情況下,太平口彌陀寺站流量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P=0.037,0.013)。沙市站流量為20 000 m3/s時,彌陀寺站在1991~2002年和2003~2015年2個時段平均流量值分別為906 m3/s和772 m3/s,下降14.79%;沙市站流量為40 000 m3/s時,彌陀寺站2個時段的平均流量值由1 950 m3/s降至1 674 m3/s,降幅達14.15%。2.3 藕池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湖北荊江河道演變監(jiān)測及分析項目綜述[J]. 汪記鋒,劉國亮,張艷霞. 水利水電快報. 2018(07)
[2]三峽水庫運用對荊江河道及三口分流影響研究[J]. 曹文洪,毛繼新. 水利水電技術. 2015(06)
[3]長江荊江河道整治60年回顧[J]. 潘慶燊,胡向陽. 人民長江. 2015(07)
[4]三峽水庫運用對荊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響[J]. 方春明,胡春宏,陳緒堅. 水利學報. 2014(01)
[5]三峽工程運用后荊江河道沖淤變化分析[J]. 魏立鵬,張衛(wèi)軍,渠庚.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13(12)
[6]三峽工程蓄水運用以來荊江水位流量關系變化分析[J]. 郭小虎,渠庚,朱勇輝.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1(07)
[7]三峽工程建成后上荊江河道演變趨勢及治理[J]. 張曉紅,汪紅英. 人民長江. 2009(22)
[8]三峽建庫后荊江三口分流的變化[J]. 李義天,郭小虎,唐金武,孫昭華.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09(01)
[9]荊江三口分流分沙變化研究[J]. 穆錦斌,張小峰,許全喜. 水利水運工程學報. 2008(03)
本文編號:3317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3178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