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水獨流入海之謎探析(一)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12:47
根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濟水在大禹治水前的史前時期本是真正獨流入海的。結合地質(zhì)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濟水與黃河的入海河道原本互不交叉,各自獨立,互不影響;史前大洪水長期泛濫,再加上地質(zhì)變遷的影響,黃河在中下游交界處發(fā)生了改道,由南流改為北流,侵占了濟水中下游的入海河道。大禹在覃懷治水,引黃河北流形成了禹貢大河,向南疏導濟水流入黃河!队碡暋穼狞S河溢出、向東流去的那條河稱為濟水,只是一種主觀推斷。而這個歷史誤會恰恰成就了濟水作為"四瀆"之一的地位。
【文章來源】: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19(02)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海經(jīng)》濟水:史前大洪水前獨流入海的濟水
(一)《山海經(jīng)》記載了史前時期濟水的基本情況
1.《山海經(jīng)》關于濟水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
2.《山海經(jīng)》反映的是大禹治水前的史前時期的濟水
(二)史前時期濟水獨流入海情況分析
(三)《海經(jīng)》濟水獨流入海河道探析
1.從文獻記載看,《海經(jīng)》濟水和《禹貢》黃河均經(jīng)過鉅鹿?jié)闪魅氩澈?br> 2.從地質(zhì)構造看,《海經(jīng)》濟水與《禹貢》黃河處于同一地質(zhì)坳陷帶
二、《禹貢》濟水:史前大洪水時期徹底改變了濟水的走向
(一)史前大洪水與覃懷地區(qū)濟水、黃河水系混亂
1.史前大洪水已得到多方面確認
2.覃懷地區(qū)是史前大洪水的重災區(qū)。
3.濟水、黃河水系被徹底打亂
(二)禹滎澤、大伾山與黃河河道變遷
1.禹滎澤與黃河河道變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禹滎澤——古黃河的一塊天然滯洪區(qū)[J]. 王德甫,王超,王朝棟,郭仰山. 湖泊科學. 2012(02)
[2]中原地區(qū)4ka BP前后異常洪水事件的沉積證據(jù)[J]. 張俊娜,夏正楷. 地理學報. 2011(05)
[3]夏朝前夕洪水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J]. 吳文祥,葛全勝. 第四紀研究. 2005(06)
[4]太行山南緣斷裂帶新構造活動及其區(qū)域運動學意義[J]. 張岳橋,馬寅生,楊農(nóng). 地震地質(zhì). 2003(02)
[5]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 王清. 中原文物. 1999(01)
[6]四千年前黃河北流改道與鯀禹治水考[J]. 周述椿.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4(01)
[7]大伾山古貌粗探[J]. 王法星. 史學月刊. 1991(02)
[8]太行山東麓斷裂帶南段第四紀構造應力場的地貌表現(xiàn)[J]. 韓慕康,朱世龍,趙景珍,張香榮. 地理學報. 1983(04)
本文編號:3233105
【文章來源】: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19(02)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海經(jīng)》濟水:史前大洪水前獨流入海的濟水
(一)《山海經(jīng)》記載了史前時期濟水的基本情況
1.《山海經(jīng)》關于濟水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
2.《山海經(jīng)》反映的是大禹治水前的史前時期的濟水
(二)史前時期濟水獨流入海情況分析
(三)《海經(jīng)》濟水獨流入海河道探析
1.從文獻記載看,《海經(jīng)》濟水和《禹貢》黃河均經(jīng)過鉅鹿?jié)闪魅氩澈?br> 2.從地質(zhì)構造看,《海經(jīng)》濟水與《禹貢》黃河處于同一地質(zhì)坳陷帶
二、《禹貢》濟水:史前大洪水時期徹底改變了濟水的走向
(一)史前大洪水與覃懷地區(qū)濟水、黃河水系混亂
1.史前大洪水已得到多方面確認
2.覃懷地區(qū)是史前大洪水的重災區(qū)。
3.濟水、黃河水系被徹底打亂
(二)禹滎澤、大伾山與黃河河道變遷
1.禹滎澤與黃河河道變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禹滎澤——古黃河的一塊天然滯洪區(qū)[J]. 王德甫,王超,王朝棟,郭仰山. 湖泊科學. 2012(02)
[2]中原地區(qū)4ka BP前后異常洪水事件的沉積證據(jù)[J]. 張俊娜,夏正楷. 地理學報. 2011(05)
[3]夏朝前夕洪水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J]. 吳文祥,葛全勝. 第四紀研究. 2005(06)
[4]太行山南緣斷裂帶新構造活動及其區(qū)域運動學意義[J]. 張岳橋,馬寅生,楊農(nóng). 地震地質(zhì). 2003(02)
[5]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 王清. 中原文物. 1999(01)
[6]四千年前黃河北流改道與鯀禹治水考[J]. 周述椿.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4(01)
[7]大伾山古貌粗探[J]. 王法星. 史學月刊. 1991(02)
[8]太行山東麓斷裂帶南段第四紀構造應力場的地貌表現(xiàn)[J]. 韓慕康,朱世龍,趙景珍,張香榮. 地理學報. 1983(04)
本文編號:3233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2331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