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流泵水力模型優(yōu)化設計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TV13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合說明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水泵設計方法
1.2.2 水泵優(yōu)化方法
1.2.3 多學科優(yōu)化設計研究進展
1.3 擬解決的問題
1.4 研究內容
第二章 軸流泵數值模擬和優(yōu)化方法
2.1 軸流泵數值模擬方法
2.1.1 控制方程
2.1.2 紊流模型
2.1.3 邊界條件
2.1.4 網格模型
2.2 軸流泵數值優(yōu)化技術
2.2.1 參數化建模
2.2.2 用戶界面的組成
2.2.3 優(yōu)化方法
2.2.4 自動優(yōu)化設計平臺
2.2.5 軟件集成
2.3 葉片數對軸流泵性能的影響
2.3.1 葉輪葉片數對軸流泵水力性能的影響
2.3.2 導葉葉片數對軸流泵水力性能的影響
2.4 輪毅比對軸流泵性能的影響
2.5 小結
第三章 軸流泵葉輪的試驗設計方法及分析
3.1 DOE方法簡介
3.2 DOE分析方法
3.2.1 參數試驗
3.2.2 全因子設計
3.2.3 部分因子設計
3.2.4 正交數組
3.2.5 中心組合法
3.2.6 拉丁超立方設計
3.2.7 最優(yōu)拉丁超立方法
3.2.8 自定義數據文件
3.3 軸流泵葉片的DOE設計
3.3.1 算法的選擇
3.3.2 計算模型
3.3.3 參數建模及DOE優(yōu)化流程
3.4 設計參數靈敏度分析
3.4.1 DOE設計結果
3.4.2 葉柵稠密度
3.4.3 翼型安放角
3.4.4 翼型拱度
3.4.5 翼型厚度
3.5 小結
第四章 軸流泵葉輪自動優(yōu)化設計
4.1 參數化建模
4.2 優(yōu)化流程
4.3 優(yōu)化模型
4.4 優(yōu)化算法
4.4.1 梯度優(yōu)化的優(yōu)缺點
4.4.2 梯度優(yōu)化原理
4.4.3 約束
4.5 不同葉片數的軸流泵優(yōu)化設計
4.6 不同輪轂比的軸流泵優(yōu)化設計
4.7 不同沖角的軸流泵優(yōu)化設計
4.8 小結
第五章 軸流泵導葉體優(yōu)化設計
5.1 導葉主要設計參數對裝置水力特性的影響
5.1.1 導葉的設計
5.1.2 葉柵稠密度對導葉設計的效果評價
5.1.3 出口角對導葉設計的效果評價
5.2 導葉體的自動優(yōu)化設計
5.2.1 貝塞爾曲線參數化建模
5.2.2 微遺傳算法及PIAnO優(yōu)化流程
5.2.3 優(yōu)化結果與討論
5.3 掃掠導葉對軸流泵水力性能的影響
5.4 小結
第六章 軸流泵多工況自動優(yōu)化設計
6.1 工況分析
6.2 多目標權重因子的處理
6.3 軸流泵葉輪的參數化建模
6.4 軸流泵段的多工況優(yōu)化設計
6.4.1 多工況計算模型
6.4.2 多工況優(yōu)化模型
6.4.3 多工況優(yōu)化流程
6.5 優(yōu)化結果與分析
6.6 小結
第七章 軸流泵多學科優(yōu)化設計
7.1 結構靜力學基礎
7.2 耦合場分析的實現(xiàn)方法
7.3 流固耦合計算分析
7.3.1 參數模型
7.3.2 網格及荷載
7.3.3 實驗設計
7.3.4 計算結果及分析
7.4 計算結果靈敏度分析
7.5 近似模型
7.5.1 響應面(RSM)模型
7.5.2 神經網絡(RBF/EBF)模型
7.5.3 Chebyshev正交多項式模型
7.5.4 克里格(Kriging)模型
7.5.5 近似模型構造
7.6 優(yōu)化設計
7.6.1 優(yōu)化模型
7.6.2 優(yōu)化算法
7.6.3 優(yōu)化結果及分析
7.7 小結
第八章 軸流泵模型試驗研究
8.1 模型泵樣機與安裝
8.2 模型試驗測試內容
8.3 模型試驗系統(tǒng)及測試方法
8.3.1 試驗系統(tǒng)
8.3.2 測試方法
8.4 模型試驗結果
8.4.1 ZM55模型試驗結果
8.4.2 ZM63模型試驗結果
8.5 與國內外同類模型泵比較
8.6 數值模擬與模型試驗對比
8.7 多工況優(yōu)化前后泵段水力性能比較
8.8 導葉掃掠前后軸流泵水力性能比較
8.9 小結
第九章 總結與展望
9.1 結論
9.1.1 主要成果
9.1.2 創(chuàng)新點
9.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相關科研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軸流泵水力模型研究又獲新成果[J];水電能源科學;1983年01期
2 ;軸流泵和導葉混流泵水力模型通過科研鑒定[J];農業(yè)機械;1981年05期
3 ;軸流泵水力模型研究又獲新成果[J];華中工學院學報;1983年02期
4 聶錦凰;軸流泵和導葉混流泵水力模型通過科研鑒定[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1981年06期
5 陳毓陵,華明,曹光華;30°斜式軸流泵站的水力模型試驗[J];水利水運科學研究;2000年02期
6 朱俊華,趙錦屏;軸流泵水力模型設計參數選擇的研究[J];農業(yè)機械學報;1981年04期
7 齊學義;汪瑋華;郝連松;;軸流泵水力模型內部流場數值模擬[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8 湯方平,周濟人,袁家博,劉超;軸流泵水力模型CAD/CAM[J];江蘇農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9 張黎萍;;《軸流泵裝置水力模型系列及基本參數(送審稿)》標準審查會在京召開[J];水利技術監(jiān)督;2007年03期
10 湯方平;謝偉東;伍杰;;軸流泵水力模型同臺測試結果及選型分析[J];排灌機械;200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麗建;軸流泵水力模型優(yōu)化設計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D];揚州大學;2017年
2 楊敬江;軸流泵水力模型設計方法與數值模擬研究[D];江蘇大學;2008年
3 盧放;基于多學科優(yōu)化設計方法的白車身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4 潘鋒;組合近似模型方法研究及其在轎車車身輕量化設計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張南;水動力數值模擬系統(tǒng)(Hydroinfo)開發(fā)及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
6 涂三山;無單元法及其在陰極保護數值模擬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
7 Peter Robert Williams;星系的數值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4年
8 張立文;數值模擬技術在金屬材料固態(tài)加工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9 曹玉春;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內流動和燃燒污染物生成數值模擬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楊堅;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縫洞單元數值模擬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晁文雄;30米水頭段混流式水輪機水力模型開發(fā)方案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2 劉翔翔;基于水力模型的水質模擬研究[D];長安大學;2018年
3 劉雷;多元約束下多種葉片泵高效水力模型開發(f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
4 劉瑞明;基于ArcGIS的城市供水微觀水力模型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8年
5 蹇汶豫;基于H市水力模型的供水管網分區(qū)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6年
6 張志磊;基于水力模型的T市管網供水安全可靠性分析與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5年
7 梁希桐;華東M市供水管網水力模型的建立與運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6年
8 周曄;常用水力模型在鐘祥市排水防澇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9 劉佳明;基于動態(tài)水力模型的供水管網預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2017年
10 姜曉明;軸流泵水力模型系列型譜及其應用軟件研究與開發(fā)[D];河海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43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284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