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島西部山地型河流入海水沙通量變化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3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炯心;流域降水和人類活動對黃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影響[J];海洋學報(中文版);2003年05期
2 許炯心;不同來源水沙對黃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02年05期
3 戴仕寶;楊世倫;郜昂;劉哲;李鵬;李明;;近50年來中國主要河流入海泥沙變化[J];泥沙研究;2007年02期
4 許炯心;黃河下游泥沙輸移特征對入海泥沙通量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03年06期
5 任惠茹;李國勝;崔林林;何蕾;;近60年來黃河入海水沙通量變化的階段性與多尺度特征[J];地理學報;2014年05期
6 樊輝;劉艷霞;黃海軍;;1950-2007年黃河入海水沙通量變化趨勢及突變特征[J];泥沙研究;2009年05期
7 計建強;汪一航;王新怡;王永剛;滕涌;;夏季黃河入海泥沙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海洋科學;2016年03期
8 丁艷峰;潘少明;;黃河入海水沙通量年內變化規(guī)律分析[J];海洋通報;2008年03期
9 周曉霞,楊作升;48年來黃河入海水沙過程及其對流域人類活動的響應[J];海岸工程;2002年01期
10 江仲熙;王安龍;溫令平;;利用陸地衛(wèi)星影像分析黃河入海泥沙對小清河口的影響[J];水道港口;198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義吉;;黃河入海水沙通量變化與河口有關因子響應[A];遼寧省氣象局、丹東市氣象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11年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唐繼業(yè);;人類活動對柳河水沙影響分析[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3 李士國;;探討緩解黃河入海物質通量減少之對策[A];水資源管理與河流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趙莊明;楊靜;;基于遠區(qū)-近區(qū)模型的近岸入海排污口混合區(qū)數(shù)值模擬[A];2015年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5 吳俊秀;;入海水量估算新方法及平衡分析[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6 吳俊秀;王洋;;入海水量估算新方法及平衡分析[A];中國水利學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7 楊世倫;;三峽工程對長江入海泥沙和三角洲沖淤影響的初步認識[A];第八屆全國海岸河口學術研討會暨海岸河口理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竇希萍;;河流水沙觀測與模擬研究概述[A];第十六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下冊)[C];2013年
9 康建成;李衛(wèi)江;王甜甜;安琰;孟菲;吳濤;徐明星;;上海海域水污染的狀況和趨勢[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楊秀娟;賈永剛;;化學膠結對黃河入海泥沙結構強度影響的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傳光 張廣海;擾動水沙歸入海[N];黃河報;2008年
2 記者 王世琪 通訊員 楊貢江;浙江入海排污口在線監(jiān)測全覆蓋[N];浙江日報;2019年
3 記者 丁建軍;黃河入海 我們回家[N];東營日報;2019年
4 本報記者 郭文生 見習記者 任效良;兩年查清所有入海排污口底數(shù)[N];中國環(huán)境報;2019年
5 本報記者 高悅;“鯤龍”:“上天入海”展絕技[N];中國海洋報;2019年
6 本報記者 殷磊 吳? 湯海波 通訊員 葉玨;“鋼鐵長龍”昨日入海[N];廈門日報;2019年
7 張茉;遼寧全面清理入海排污口[N];中國環(huán)境報;2017年
8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丘劍山 劉嘉楠;湖北航特:“上天入海”本事大[N];湖北日報;2017年
9 本報記者 王堯;鮮花相伴魂入海 別樣詩意寄哀思[N];中國社會報;2018年
10 廈門大學 樊蓉 清華大學 陳晶晶;“上天入海我也要把它搞下來”[N];中國青年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創(chuàng)收;華南流域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入海水沙通量和三角洲演化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蘇瑩;山東省入海污染物分配容量計算[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3 吳華林;器測時期以來長江河口泥沙沖淤及其入海通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楊聞宇;剪切載荷作用下高濃度粘性泥沙流變特性的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5 蔣磊;淤積固結后粘性泥沙沖刷運動規(guī)律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6 陶洪飛;分離鰓的水沙流場數(shù)值分析及試驗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劉方;水庫水沙聯(lián)合調度優(yōu)化方法與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8 史文靜;黃河口懸浮泥沙擴散規(guī)律及其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9 徐皓;長江口營養(yǎng)鹽的收支平衡及遷移模式[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李慶云;黃土丘陵區(qū)流域徑流泥沙對氣候變化和高強度人類活動響應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近娟;臺灣島西部山地型河流入海水沙通量變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2 王剛;膠州灣入海點源、海水養(yǎng)殖污染物通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董舒心;《四河入海》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4 劉勇勝;黃河入海水沙通量變化規(guī)律與三角洲演變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刁文博;變化環(huán)境對無定河流域水沙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6 張佳;黃河中游主要支流輸沙量變化及其對入海泥沙通量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朱超;水沙分離鰓結構優(yōu)化及分離機理試驗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9年
8 于帥;黃河調水調沙影響下河口入海泥沙擴散及地貌效應[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9 楊燦燦;近60年來天津地區(qū)入海徑流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10 李云飛;黃河入海水沙特征與三角洲海岸線變化對調水調沙的響應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7135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271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