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張廣才嶺南段鳳凰山地區(qū)第四紀冰川遺跡和冰期演化
【圖文】:
圖 1-1 黑龍江省海拔高度分布圖筆者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和遙感地質分析,同時結合多次的野外地質考察、現(xiàn)場確認、實驗結果分析,認為鳳凰山地區(qū)(張廣才嶺南段)的第四紀冰川、山谷冰川、懸冰川等。根據(jù)冰川的形成條件和物理性質,鳳凰山的第四紀
圖 1-2 前人研究東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qū)第四紀冰川遺跡分布點20 世紀 70 年代至 80 年代,,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孢粉分析逐步地質環(huán)境的研究中,同時孢粉數(shù)據(jù)可以更好的反映沉積物沉積時的植被情況,從當時的氣候和環(huán)境。孫建中(1982)根據(jù)冰磧物的沉積特點和相對年齡,并結合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534.63;P532;P34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珍;趙井東;鄭本興;;中國現(xiàn)代冰川平衡線分布特征與末次冰期平衡線下降值研究[J];冰川凍土;2014年01期
2 陳安東;田明中;趙志中;錢方;張志光;;江西廬山牧馬場剖面泥礫堆積物的成因分析及年代測定[J];地球學報;2014年01期
3 孫連云;;內蒙古滿洲里地區(qū)第四紀冰川遺跡特征[J];西部資源;2013年04期
4 張志剛;王建;白世彪;徐孝彬;常直楊;;地表巖石侵蝕速率對宇生核素暴露測年影響的研究[J];地理科學;2014年01期
5 張威;劉蓓蓓;崔之久;李永化;董應巍;于治龍;李洋洋;;中國第四紀冰川作用與深海氧同位素階段的對比和厘定[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6 趙井東;王杰;殷秀峰;;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的現(xiàn)狀與爭議——兼記首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huán)境變化”研討會[J];冰川凍土;2013年01期
7 劉春茹;尹功明;Rainer Grün;;石英ESR測年信號衰退特征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3年01期
8 王建;張志剛;徐孝彬;孔屏;白世彪;張茂恒;梁中;;青藏高原東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緣第四紀冰川活動的宇生核素年代研究[J];第四紀研究;2012年03期
9 張克旗;;釋光測年中環(huán)境劑量率影響因素研究[J];地質力學學報;2012年01期
10 孫廣友;王海霞;范宇5;;中國東北第四紀冰川研究新進展:遺跡厘定、新發(fā)現(xiàn)與冰期模式[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楓;松嫩—張廣才嶺地塊東緣“元古界”的巖石組合與形成時代:對區(qū)域構造演化的意義[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閆玲;長白山冰川演化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川川;吉林長白山晚更新世以來火山作用與冰川演化的關系[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14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261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