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野生芍藥耐蔭性評價及應用于耐蔭品種培育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13 20:37
目前,國內(nèi)主流的芍藥栽培品種在生長期大都需要充足的光照,生產(chǎn)方式以大田栽培為主。近年來國內(nèi)外芍藥切花市場發(fā)展迅猛,為滿足市場需求,提高芍藥產(chǎn)業(yè)化能力,應發(fā)展設施栽培。弱光是芍藥設施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現(xiàn)有芍藥品種中適應設施栽培弱光環(huán)境的很少,所以培育芍藥耐蔭品種已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豐富的野生芍藥在原生地表現(xiàn)出一定的耐蔭性,但并未充分參與到雜交育種研究中。本研究采用種子和植株兩種引種方式,在北京地區(qū)引種塊根芍藥(Paeonia internedia)、多花芍藥(P.emodi)種子及新疆芍藥(P.anomala)、塊根芍藥、川赤芍(P.anomala var.veitchii)植株,并對引種的植株生長特性進行研究,并從形態(tài)特征和光合生理兩個角度進行耐蔭性綜合評價。之后,利用中國野生芍藥資源開展雜交育種工作,對低親和性問題進行細胞學機理探討,篩選高親和性的雜交組合并對后代進行耐蔭性評價。研究結果如下:1、引種北京的塊根芍藥種子露地播種出苗率高達68.8%,種子引種效果好;多花芍藥種子露地播種出苗率僅為0.05%,種子引種效果差。采用植株引種北京的新疆芍藥、塊根芍藥和川赤芍,...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國野生芍藥種質(zhì)資源研究進展
1.1.1 中國野生芍藥資源概況
1.1.2 中國野生芍藥引種研究進展
1.1.3 中國野生芍藥光合特性研究進展
1.1.4 中國野生芍藥參與的雜交育種研究進展
1.2 植物耐蔭性研究進展
1.2.1 植物耐蔭反應的形態(tài)特征
1.2.2 植物耐蔭反應的生理特征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內(nèi)容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的目的意義
1.3.2 研究內(nèi)容
1.3.3 技術路線
2 中國野生芍藥引種北京適應性研究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材料
2.1.2 4種野生芍藥原生地情況
2.1.3 引種栽培地情況
2.1.4 引種方法
2.1.5 栽培管理
2.1.6 植株生長特性研究
2.1.7 種子生物學特性研究
2.1.8 多花芍藥種子打破休眠方法
2.1.9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與分析
2.2.1 新疆芍藥、塊根芍藥和川赤芍植株引種北京生長狀況
2.2.2 塊根芍藥和多花芍藥種子生物學特性
2.2.3 赤霉素和60Coγ射線多花芍藥種子萌動情況的影響
2.3 討論與小結
2.3.1 討論
2.3.2 小結
3 3種野生芍藥資源耐蔭性評價
3.1 材料與方法
3.1.1 試驗材料
3.1.2 遮蔭處理
3.1.3 生長和開花指標的測定
3.1.4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3.1.5 光合參數(shù)的測定
3.1.6 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測定
3.1.7 3種野生芍藥耐蔭性評價
3.1.8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遮蔭對3種野生芍藥生長和開花的影響
3.2.2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3.2.3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光合作用日變化的影響
3.2.4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光響應曲線的影響
3.2.5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
3.2.6 3種野生芍藥耐蔭性綜合評價
3.3 討論與小結
3.3.1 討論
3.3.2 小結
4 野生芍藥應用于耐蔭品種培育的初步研究
4.1 試驗材料
4.2 試驗方法
4.2.1 花粉采集、貯藏
4.2.2 花粉萌發(fā)率測定
4.2.3 人工去雄與套袋
4.2.4 授粉與授粉后管理
4.2.5 種子采集及統(tǒng)計
4.2.6 雜交種子的處理和播種
4.2.7 遠緣雜交不親和性熒光鑒定
4.2.8 雜交后代耐蔭性評價
4.3 結果與分析
4.3.1 芍藥雜交父本花粉萌發(fā)率測定
4.3.2 芍藥雜交組合結實情況
4.3.3 芍藥雜交授粉親和性的熒光觀察與受精障礙分析
4.3.4 芍藥雜交后代耐蔭性評價
4.4 討論與小結
4.4.1 討論
4.4.2 小結
5 結論
參考文獻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獲得成果目錄清單
致謝
本文編號:3972678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國野生芍藥種質(zhì)資源研究進展
1.1.1 中國野生芍藥資源概況
1.1.2 中國野生芍藥引種研究進展
1.1.3 中國野生芍藥光合特性研究進展
1.1.4 中國野生芍藥參與的雜交育種研究進展
1.2 植物耐蔭性研究進展
1.2.1 植物耐蔭反應的形態(tài)特征
1.2.2 植物耐蔭反應的生理特征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內(nèi)容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的目的意義
1.3.2 研究內(nèi)容
1.3.3 技術路線
2 中國野生芍藥引種北京適應性研究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材料
2.1.2 4種野生芍藥原生地情況
2.1.3 引種栽培地情況
2.1.4 引種方法
2.1.5 栽培管理
2.1.6 植株生長特性研究
2.1.7 種子生物學特性研究
2.1.8 多花芍藥種子打破休眠方法
2.1.9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與分析
2.2.1 新疆芍藥、塊根芍藥和川赤芍植株引種北京生長狀況
2.2.2 塊根芍藥和多花芍藥種子生物學特性
2.2.3 赤霉素和60Coγ射線多花芍藥種子萌動情況的影響
2.3 討論與小結
2.3.1 討論
2.3.2 小結
3 3種野生芍藥資源耐蔭性評價
3.1 材料與方法
3.1.1 試驗材料
3.1.2 遮蔭處理
3.1.3 生長和開花指標的測定
3.1.4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3.1.5 光合參數(shù)的測定
3.1.6 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測定
3.1.7 3種野生芍藥耐蔭性評價
3.1.8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遮蔭對3種野生芍藥生長和開花的影響
3.2.2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3.2.3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光合作用日變化的影響
3.2.4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光響應曲線的影響
3.2.5 遮蔭對野生芍藥和芍藥品種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
3.2.6 3種野生芍藥耐蔭性綜合評價
3.3 討論與小結
3.3.1 討論
3.3.2 小結
4 野生芍藥應用于耐蔭品種培育的初步研究
4.1 試驗材料
4.2 試驗方法
4.2.1 花粉采集、貯藏
4.2.2 花粉萌發(fā)率測定
4.2.3 人工去雄與套袋
4.2.4 授粉與授粉后管理
4.2.5 種子采集及統(tǒng)計
4.2.6 雜交種子的處理和播種
4.2.7 遠緣雜交不親和性熒光鑒定
4.2.8 雜交后代耐蔭性評價
4.3 結果與分析
4.3.1 芍藥雜交父本花粉萌發(fā)率測定
4.3.2 芍藥雜交組合結實情況
4.3.3 芍藥雜交授粉親和性的熒光觀察與受精障礙分析
4.3.4 芍藥雜交后代耐蔭性評價
4.4 討論與小結
4.4.1 討論
4.4.2 小結
5 結論
參考文獻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獲得成果目錄清單
致謝
本文編號:39726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9726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