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及多胺影響芍藥切花采后衰老的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1-27 01:50
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名花,其花容俏麗,花色豐富,而且瓶插時間較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國際著名的鮮切花,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很大比例。目前國內(nèi)芍藥的鮮切花生產(chǎn)是芍藥產(chǎn)業(yè)的重要發(fā)展方向,研究芍藥切花的安全貯藏期及延長觀賞期技術(shù),可以避免切花的上市過于集中,平衡淡旺季的需求,為切花產(chǎn)業(yè)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低溫貯藏是切花采后保鮮最直接的辦法,也是最不可缺少的技術(shù)。多胺是廣泛分布于植物體內(nèi)具有調(diào)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zhì),其代謝變化與高等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關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外源多胺可以延緩切花的衰老,也有研究得到了相反結(jié)果。本實驗依據(jù)芍藥切花標準選擇不同花色、不同花期、不同花型的代表品種‘奇花露霜’(‘Qihualushuang’)、‘楊妃出浴’(‘Yangfeichuyu’)、‘桃花飛雪’(‘T aohuafeixue’),進行了低溫貯藏處理,以及噴施多胺和多胺抑制劑,探討芍藥切花的貯藏生理及保鮮手段。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35℃低溫貯藏期間,通過對芍藥品種‘奇花露霜’,‘楊妃出浴’,‘桃花飛雪’進行貯藏后花朵開放率、瓶插壽命...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芍藥切花概述
1.1.1 芍藥切花的栽培歷史
1.1.2 芍藥切花的應用價值
1.2 芍藥切花采后生理技術(shù)
1.2.1 芍藥切花品種選擇
1.2.2 芍藥的采收期
1.3 切花采后衰老生理
1.3.1 形態(tài)變化
1.3.2 呼吸生理
1.3.3 水分生理
1.3.4 活性氧平衡
1.3.5 物質(zhì)代謝
1.3.6 激素變化
1.3.7 芍藥切花生理生化研究進展
1.4 鮮切花保鮮技術(shù)
1.4.1 預冷
1.4.2 物理保鮮技術(shù)
1.4.3 化學保鮮
1.5 多胺與切花衰老的關系
1.5.1 多胺的合成與代謝
1.5.2 內(nèi)源多胺的變化
1.5.3 多胺對切花衰老的影響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處理
2.1.1 材料選擇
2.1.2 低溫貯藏處理
2.1.3 多胺及多胺抑制劑處理
2.2 實驗方法
2.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測定
2.2.2 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測定
2.2.3 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的測定
2.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測定
2.2.5 激素測定
2.2.6 多胺測定
2.2.7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3 結(jié)果分析
3.1 低溫貯藏與芍藥切花
3.1.1 切花的開放進程
3.1.2 切花的瓶插壽命
3.1.3 切花的鮮重變化
3.2 多胺與芍藥切花
3.2.1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切花的瓶插壽命
3.2.2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SOD、CAT活性的變化
3.2.3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3.2.4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內(nèi)源多胺的含量變化
3.2.5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變化
3.2.6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平衡
4 討論
4.1 低溫貯藏對芍藥切花的影響
4.2 多胺對芍藥切花抗氧化酶、蛋白質(zhì)降解和膜質(zhì)過氧化的影響
4.3 多胺對芍藥切花內(nèi)源多胺的影響
4.4 多胺對芍藥切花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影響
5 結(jié)論
5.1 低溫貯藏與芍藥切花衰老
5.2 多胺與芍藥切花衰老
參考文獻
附圖
致謝
本文編號:3886082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芍藥切花概述
1.1.1 芍藥切花的栽培歷史
1.1.2 芍藥切花的應用價值
1.2 芍藥切花采后生理技術(shù)
1.2.1 芍藥切花品種選擇
1.2.2 芍藥的采收期
1.3 切花采后衰老生理
1.3.1 形態(tài)變化
1.3.2 呼吸生理
1.3.3 水分生理
1.3.4 活性氧平衡
1.3.5 物質(zhì)代謝
1.3.6 激素變化
1.3.7 芍藥切花生理生化研究進展
1.4 鮮切花保鮮技術(shù)
1.4.1 預冷
1.4.2 物理保鮮技術(shù)
1.4.3 化學保鮮
1.5 多胺與切花衰老的關系
1.5.1 多胺的合成與代謝
1.5.2 內(nèi)源多胺的變化
1.5.3 多胺對切花衰老的影響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處理
2.1.1 材料選擇
2.1.2 低溫貯藏處理
2.1.3 多胺及多胺抑制劑處理
2.2 實驗方法
2.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測定
2.2.2 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測定
2.2.3 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的測定
2.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測定
2.2.5 激素測定
2.2.6 多胺測定
2.2.7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3 結(jié)果分析
3.1 低溫貯藏與芍藥切花
3.1.1 切花的開放進程
3.1.2 切花的瓶插壽命
3.1.3 切花的鮮重變化
3.2 多胺與芍藥切花
3.2.1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切花的瓶插壽命
3.2.2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SOD、CAT活性的變化
3.2.3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3.2.4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內(nèi)源多胺的含量變化
3.2.5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變化
3.2.6 多胺及抑制劑與芍藥瓶插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平衡
4 討論
4.1 低溫貯藏對芍藥切花的影響
4.2 多胺對芍藥切花抗氧化酶、蛋白質(zhì)降解和膜質(zhì)過氧化的影響
4.3 多胺對芍藥切花內(nèi)源多胺的影響
4.4 多胺對芍藥切花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影響
5 結(jié)論
5.1 低溫貯藏與芍藥切花衰老
5.2 多胺與芍藥切花衰老
參考文獻
附圖
致謝
本文編號:38860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8860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