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杜鵑五種“晚花”品種快繁技術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05:49
高山杜鵑具有色彩豐富、花姿優(yōu)美和樹形漂亮等特征,作為園林綠化、旅游開發(fā)都是很好的觀賞植物!巴砘ā倍霹N因其花期較晚而與其他杜鵑不同,在旅游業(yè)中起到延長觀賞時間,促進旅游發(fā)展的作用。而百里杜鵑“晚花”杜鵑數(shù)量較少且分布不集中,因此進行“晚花”品種杜鵑的快速繁殖培養(yǎng),為豐富高山杜鵑資源提供理論依據(jù),并對“晚花”杜鵑的產業(yè)化生產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研究以小白杜鵑、大白杜鵑、桃葉杜鵑、長蕊杜鵑和九龍山杜鵑為研究對象,對杜鵑種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組織培養(yǎng)等進行研究,總結出一套高山杜鵑“晚花”品種高效快速的繁殖技術。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濃度赤霉素(Gibberelin,簡稱GA3)處理對高山杜鵑種子萌發(fā)具有影響。在一定GA3濃度下五種杜鵑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均顯著高于對照,萌發(fā)時滯、萌發(fā)高峰期和持續(xù)萌發(fā)時間均較對照相對縮短。其中,大白、桃葉和九龍山杜鵑種子在GA3濃度為600mg·L-1處理時各項萌發(fā)指標相對較好,長蕊杜鵑以GA3為700 mg·L-1浸種處理萌發(fā)效果相對較好,小白杜鵑以GA3濃度為400 mg·L-1和700 mg·L-1處理最好。對比五種杜鵑種子的萌發(fā)能力,小白杜鵑...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第一章 緒論
引言
1.1 高山杜鵑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 高山杜鵑中“晚花”杜鵑的主要栽培品種
1.3 高山杜鵑繁殖技術研究
1.3.1 杜鵑種子萌發(fā)的研究
1.3.2 杜鵑扦插繁殖的研究
1.3.3 杜鵑組織培養(yǎng)研究
1.4 研究內容及意義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1.4.3 研究意義
第二章 五種“晚花”杜鵑種子繁殖研究
引言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方法
2.2.1 種子千粒重測定
2.2.2 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種子
2.2.3 種子萌發(fā)測定
2.2.4 統(tǒng)計分析
2.3 結果與分析
2.3.1 種子的千粒重測定及其差異
2.3.2 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對五種“晚花”杜鵑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2.3.3 五種“晚花”杜鵑種子萌發(fā)比較
2.4 小結與討論
2.4.1 赤霉素GA3對植物種子的影響
2.4.2 赤霉素GA3對杜鵑種子的影響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晚花”杜鵑扦插繁殖研究
引言
3.1 實驗材料
3.2 實驗方法
3.2.1 實驗設計
3.2.2 插穗采集及制作
3.2.3 插穗扦插處理
3.2.4 管理方法
3.2.5 實驗測量及分析方法
3.3 統(tǒng)計分析
3.4 結果與分析
3.4.1 不同插壤對兩種杜鵑插穗出芽率的影響
3.4.2 不同激素濃度配比對兩種杜鵑插穗出芽率的影響
3.4.3 桃葉杜鵑和長蕊杜鵑插穗出芽率比較
3.5 小結與討論
3.5.1 高山杜鵑扦插條件
3.5.2 插壤和激素處理對高山杜鵑扦插的影響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五種“晚花”杜鵑組織培養(yǎng)研究
引言
4.1 實驗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激素
4.1.3 培養(yǎng)基
4.2 實驗方法
4.2.1 外植體預處理
4.2.2 不同處理試劑的選擇
4.2.3 不同外植體的選擇
4.2.4 培養(yǎng)基的選擇
4.2.5 組培苗的馴化培養(yǎng)
4.2.6 數(shù)據(jù)分析
4.3 結果與分析
4.3.1 不同處理溶液對外植體的影響
4.3.2 不同外植體的選擇
4.3.3 培養(yǎng)基的選擇
4.3.4 不同栽培基質對組培苗馴化培養(yǎng)的影響
4.4 小結與討論
4.4.1 外植體的選擇和消毒
4.4.2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影響
4.4.3 煉苗移栽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5.1 五種“晚花”杜鵑的種子萌發(fā)
5.2 “晚花”杜鵑的扦插繁殖
5.3 “晚花”杜鵑的組織培養(yǎng)
5.3.1 外植體處理溶液的選擇
5.3.2 外植體及培養(yǎng)基的選擇
5.3.3 組培苗馴化
參考文獻
致謝
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一、發(fā)表文章
二、申請專利
三、參與項目
本文編號:3768410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第一章 緒論
引言
1.1 高山杜鵑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 高山杜鵑中“晚花”杜鵑的主要栽培品種
1.3 高山杜鵑繁殖技術研究
1.3.1 杜鵑種子萌發(fā)的研究
1.3.2 杜鵑扦插繁殖的研究
1.3.3 杜鵑組織培養(yǎng)研究
1.4 研究內容及意義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1.4.3 研究意義
第二章 五種“晚花”杜鵑種子繁殖研究
引言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方法
2.2.1 種子千粒重測定
2.2.2 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種子
2.2.3 種子萌發(fā)測定
2.2.4 統(tǒng)計分析
2.3 結果與分析
2.3.1 種子的千粒重測定及其差異
2.3.2 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對五種“晚花”杜鵑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2.3.3 五種“晚花”杜鵑種子萌發(fā)比較
2.4 小結與討論
2.4.1 赤霉素GA3對植物種子的影響
2.4.2 赤霉素GA3對杜鵑種子的影響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晚花”杜鵑扦插繁殖研究
引言
3.1 實驗材料
3.2 實驗方法
3.2.1 實驗設計
3.2.2 插穗采集及制作
3.2.3 插穗扦插處理
3.2.4 管理方法
3.2.5 實驗測量及分析方法
3.3 統(tǒng)計分析
3.4 結果與分析
3.4.1 不同插壤對兩種杜鵑插穗出芽率的影響
3.4.2 不同激素濃度配比對兩種杜鵑插穗出芽率的影響
3.4.3 桃葉杜鵑和長蕊杜鵑插穗出芽率比較
3.5 小結與討論
3.5.1 高山杜鵑扦插條件
3.5.2 插壤和激素處理對高山杜鵑扦插的影響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五種“晚花”杜鵑組織培養(yǎng)研究
引言
4.1 實驗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激素
4.1.3 培養(yǎng)基
4.2 實驗方法
4.2.1 外植體預處理
4.2.2 不同處理試劑的選擇
4.2.3 不同外植體的選擇
4.2.4 培養(yǎng)基的選擇
4.2.5 組培苗的馴化培養(yǎng)
4.2.6 數(shù)據(jù)分析
4.3 結果與分析
4.3.1 不同處理溶液對外植體的影響
4.3.2 不同外植體的選擇
4.3.3 培養(yǎng)基的選擇
4.3.4 不同栽培基質對組培苗馴化培養(yǎng)的影響
4.4 小結與討論
4.4.1 外植體的選擇和消毒
4.4.2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影響
4.4.3 煉苗移栽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5.1 五種“晚花”杜鵑的種子萌發(fā)
5.2 “晚花”杜鵑的扦插繁殖
5.3 “晚花”杜鵑的組織培養(yǎng)
5.3.1 外植體處理溶液的選擇
5.3.2 外植體及培養(yǎng)基的選擇
5.3.3 組培苗馴化
參考文獻
致謝
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一、發(fā)表文章
二、申請專利
三、參與項目
本文編號:37684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7684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