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莓新品系離體快繁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12:03
樹莓為一種果實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小漿果果樹。生產中樹莓主要采用根蘗分株法進行繁殖,這種方法在不建立專門繁殖園的情況下,存在著易造成品種混雜、苗木易感染病害等缺點!癉NS15”、“DNS20”、“DNS40”、“波爾卡”為從俄羅斯和波蘭引進的樹莓品種,尤其后三個品種皆為早熟、大果的秋果型品種,建立這些品種的快繁技術體系,對于加速它們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針對這些品種在組培中存在的污染、增殖系數(shù)低、生根不好這三個問題開展研究,結論如下:(1)經革蘭氏鏡檢及分子生物學鑒定,樹莓組培中存在的污染菌為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短小芽孢桿菌(Bacillus pumilus)、新洋蔥伯克霍爾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2)抑菌藥劑初篩,對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短小芽孢桿菌(Bacillus pumilus)效果較好的藥劑有:注射用青霉素鈉最低有效抑菌濃度為70萬單位/L,氨芐青霉素最低有效抑菌濃度為20 mg/L,對新洋蔥伯克霍爾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效果較好的藥劑有...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樹莓研究概況
1.1.1 樹莓生物學特性
1.1.2 國外樹莓生產概況
1.1.3 國內樹莓生產概況
1.2 植物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
1.2.1 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的污染及脫除
1.2.2 植物組織培養(yǎng)快繁研究進展
1.2.3 樹莓組織培養(yǎng)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2 試驗藥劑
2.3 試驗方法
2.3.1 污染菌鑒定及脫除
2.3.2 增殖階段
2.3.3 生根階段
2.4 數(shù)據(jù)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污染菌鑒定及脫除
3.1.1 污染菌鏡檢鑒定
3.1.2 污染菌分子生物學鑒定
3.1.3 抑菌藥劑初篩
3.1.4 組培苗抑菌試驗
3.1.5 消毒劑脫菌試驗
3.1.6 重新接種
3.2 增殖階段
3.2.1 基本培養(yǎng)基篩選
3.2.2 激素篩選
3.2.3 最優(yōu)配比
3.2.4 最適增殖時間篩選
3.3 生根階段
3.3.1 基本培養(yǎng)基篩選
3.3.2 激素篩選
4 討論
4.1 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的污染及脫除
4.2 增殖階段
4.3 生根階段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進展[J]. 陶阿麗,曹殿潔,華芳,李勝男,楊梅蘭.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8(18)
[2]樹莓品種‘波魯?shù)隆o尖離體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J]. 李艷霞. 中國果樹. 2018(05)
[3]紅樹莓的功能活性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張瑞婷,夏偉,張述仁,李乃鵬,趙雅琳,海娟.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8(24)
[4]Micropropagation of Taxodium hybrid( T.distichum × T.mucronatum)[J]. Shuqin HAO,Kun ZHU,Kun C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8(02)
[5]園林古樹組培中污染真菌的分離和鑒定[J]. 楊鳳萍,邵文娜,張秀海. 林業(yè)科技通訊. 2018(04)
[6]秋來斯樹莓微莖尖離體培養(yǎng)研究[J]. 范世杰,楊忠華,尹文龍,李桂君.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02)
[7]樹莓品種“波拉納”組培繁殖體系建立[J]. 李艷霞,劉忠玲,劉建明,李桂君. 森林工程. 2018(02)
[8]紅陽獼猴桃的組織培養(yǎng)快繁技術[J]. 王姍,黃雪云,陶玉,張曉霞. 黑龍江農業(yè)科學. 2018(03)
[9]不同化學防腐劑及植物提取物對組培中常見真菌抑制效果研究[J]. 楊麗,李永梅,楊麗霞,李錦,馮玉杰,祝建波. 現(xiàn)代園藝. 2018(02)
[10]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污染防控方法研究[J]. 張朕,馬艷麗. 山西農經. 2018(01)
博士論文
[1]叢枝菌根與無糖培養(yǎng)對海棠組培苗生理效應研究[D]. 管道平.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7
[2]組培微環(huán)境與規(guī);缭O施環(huán)境調控的研究[D]. 徐志剛.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北京地區(qū)溫室紅樹莓和黑莓促早栽培技術研究[D]. 呂孟杰.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8
[2]樹莓根繁關鍵技術與組培快繁中抑菌技術的研究[D]. 普倩倩.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8
[3]藍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D]. 于婷喬.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4
[4]紅樹莓果實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超顯微結構研究[D]. 謝娟.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1
[5]樹莓生殖生物學特性研究[D]. 劉彤.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0
[6]酸棗葉片再生和阜平大棗無芽莖段再生不定芽的研究[D]. 周小麗.河北農業(yè)大學 2009
[7]三種山核桃屬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D]. 紀小楠.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09
[8]樹莓種質資源農藝學性狀評價和再生體系建立的初步摸索[D]. 杜鵬飛.東北農業(yè)大學 2009
[9]樹莓再生體系建立及不同基因型綜合性狀比較研究[D]. 張楊.安徽農業(yè)大學 2008
[10]黑樹莓再生體系的建立和農桿菌介導的耐鹽基因轉化[D]. 岳麗娜.西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30473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樹莓研究概況
1.1.1 樹莓生物學特性
1.1.2 國外樹莓生產概況
1.1.3 國內樹莓生產概況
1.2 植物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
1.2.1 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的污染及脫除
1.2.2 植物組織培養(yǎng)快繁研究進展
1.2.3 樹莓組織培養(yǎng)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2 試驗藥劑
2.3 試驗方法
2.3.1 污染菌鑒定及脫除
2.3.2 增殖階段
2.3.3 生根階段
2.4 數(shù)據(jù)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污染菌鑒定及脫除
3.1.1 污染菌鏡檢鑒定
3.1.2 污染菌分子生物學鑒定
3.1.3 抑菌藥劑初篩
3.1.4 組培苗抑菌試驗
3.1.5 消毒劑脫菌試驗
3.1.6 重新接種
3.2 增殖階段
3.2.1 基本培養(yǎng)基篩選
3.2.2 激素篩選
3.2.3 最優(yōu)配比
3.2.4 最適增殖時間篩選
3.3 生根階段
3.3.1 基本培養(yǎng)基篩選
3.3.2 激素篩選
4 討論
4.1 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的污染及脫除
4.2 增殖階段
4.3 生根階段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進展[J]. 陶阿麗,曹殿潔,華芳,李勝男,楊梅蘭.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8(18)
[2]樹莓品種‘波魯?shù)隆o尖離體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J]. 李艷霞. 中國果樹. 2018(05)
[3]紅樹莓的功能活性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張瑞婷,夏偉,張述仁,李乃鵬,趙雅琳,海娟.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8(24)
[4]Micropropagation of Taxodium hybrid( T.distichum × T.mucronatum)[J]. Shuqin HAO,Kun ZHU,Kun C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8(02)
[5]園林古樹組培中污染真菌的分離和鑒定[J]. 楊鳳萍,邵文娜,張秀海. 林業(yè)科技通訊. 2018(04)
[6]秋來斯樹莓微莖尖離體培養(yǎng)研究[J]. 范世杰,楊忠華,尹文龍,李桂君.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02)
[7]樹莓品種“波拉納”組培繁殖體系建立[J]. 李艷霞,劉忠玲,劉建明,李桂君. 森林工程. 2018(02)
[8]紅陽獼猴桃的組織培養(yǎng)快繁技術[J]. 王姍,黃雪云,陶玉,張曉霞. 黑龍江農業(yè)科學. 2018(03)
[9]不同化學防腐劑及植物提取物對組培中常見真菌抑制效果研究[J]. 楊麗,李永梅,楊麗霞,李錦,馮玉杰,祝建波. 現(xiàn)代園藝. 2018(02)
[10]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污染防控方法研究[J]. 張朕,馬艷麗. 山西農經. 2018(01)
博士論文
[1]叢枝菌根與無糖培養(yǎng)對海棠組培苗生理效應研究[D]. 管道平.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7
[2]組培微環(huán)境與規(guī);缭O施環(huán)境調控的研究[D]. 徐志剛.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北京地區(qū)溫室紅樹莓和黑莓促早栽培技術研究[D]. 呂孟杰.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8
[2]樹莓根繁關鍵技術與組培快繁中抑菌技術的研究[D]. 普倩倩.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8
[3]藍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D]. 于婷喬.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4
[4]紅樹莓果實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超顯微結構研究[D]. 謝娟.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1
[5]樹莓生殖生物學特性研究[D]. 劉彤.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0
[6]酸棗葉片再生和阜平大棗無芽莖段再生不定芽的研究[D]. 周小麗.河北農業(yè)大學 2009
[7]三種山核桃屬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D]. 紀小楠.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09
[8]樹莓種質資源農藝學性狀評價和再生體系建立的初步摸索[D]. 杜鵬飛.東北農業(yè)大學 2009
[9]樹莓再生體系建立及不同基因型綜合性狀比較研究[D]. 張楊.安徽農業(yè)大學 2008
[10]黑樹莓再生體系的建立和農桿菌介導的耐鹽基因轉化[D]. 岳麗娜.西南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304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yylw/34304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